爲什麼清朝滅亡時,有些普通民衆扮演了幸災樂禍的旁觀者這個角色?

魚眼裡的貓


李自成滅明朝根基尚未牢固便驕奢淫逸,滿族人乘機取而代之。一個朝代的建立常常是踏著前代的昏庸腐敗登堂入室的,元清異族尚武而少知,承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既然已經赤貧,武力掠奪奪了也就奪了,奪不了了就跑,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故而崇尚打打殺殺,如山賊一般的逍遙。前朝的腐敗失政,必然會讓很多有志之士壯志難酬,甚至蒙羞,所以,有很多這樣的人便想借助武力來討伐這種失道之政,於是便有人憑藉自己的飽學之識為蠻人做知識的佈道,蠻人初識文明,樂得接受新鮮的知識而對其禮遇有加,於是狼狽為奸,引狼入室。元清入主中原並沒有按照那些飽學之士指引的方向行進,在初識文明的力量之後,並沒有把自己修為成聖人君子,而他們無知野蠻的本性很快就暴露無遺,欺辱鎮壓漢民,享樂中原的物質文明,踐踏中原的精神文明,而更多的漢人奴顏卑骨的時候那一群人獸不如的統治者,故而造成驕者更驕,家天下而不知有國,驕奢淫逸,盲目自大,與大道漸行漸遠,故而其喪亡必定早來。

清庭的腐敗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慈禧之淫奢當為戒,為了享樂居然把衛國的軍餉大肆挪用,以其之政不亡則天理難容!清朝的滅亡是自取其亡。

清庭的腐敗與淫政必然讓國人冷眼以對,甚至自清朝建立就沒有斷絕過反清復明的錚錚之士,看著清朝的滅亡,漢人沒有看笑話的意思,只是慨嘆不已,滿清暴政自遺其咎,沒有值得惋惜的理由,只是戀顧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民,前車之鑑當為警示。

一個國家的民眾需要自強自信自立,不應因為個人私慾而勾心鬥角,禍國殃民!

以史為鑑,為政者當修身平家治國平天下,而不是驕奢淫逸,為一己之私慾亂政害民,讓國家和民族再蒙受恥辱!


陌路聽雨2


三元里人民“抗英”前,本來是上演的“犒英”戲碼,
琦善、奕山曾向道光哭訴,僅三元里一帶的民眾,就有不下1200人給英軍運送給養、刺探軍情、當帶路黨。後來為什麼由“犒”改“抗”,完全是因為英軍中的阿三兵調戲當地婦女,引來眾怒。

三元里抗英這麼大的聲勢,最後英軍連阿三也沒死幾個人,但這不妨礙該事件成為清朝中晚期最拿得出手的愛國運動。

真實的情況很拿不出手,但那才是真實。

英軍進入珠江口時,大隊漁船包抄了上去,英軍做好的是戰鬥準備,結果人家是來賣肉蛋禽菜,來解決英軍給養問題的。
英軍艦隊在珠江一帶與廣東水師交戰,廣州老百姓幾萬人在江邊圍觀,只要有清軍艦船中彈,群眾一片鼓掌歡呼。
在沿海其他防禦陣地上,有小部分清軍殊死抵抗,很多百姓卻在跟敵人指明前往炮臺的小路。
第二次鴉片戰爭,法國人剛在圓明園點著火,群眾一擁而上,一搶而空,磚石木材一概不嫌棄,全部搬家裡給兒子蓋房娶媳婦。
庚子國難那年,威海大漢組成的華勇營深得英軍新任,而京師百姓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幫忙搬梯子。

甲午戰爭中,日軍進入九連城,百姓更是簞食壺漿,倒屣相迎,日本兵以為來到了主場。

這哪裡是幸災樂禍,這明明是奮勇爭先好不好?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英人是夷,清朝統治者仍然是夷,管你遠夷近夷舊夷新夷大夷小夷,幹我們何事?

尤其是這幫遠來新夷在心平氣和的時候,他們不燒殺擄掠,反而買你東西時童叟無欺,吃相比老舊的那個夷好看上很多,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去上前表達審慎的歡迎之情?


歷來現實


《孟子·離婁下》:“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龍城飛貓


這樣的提問讓我見識了什麼是真正的狗腿子!老百姓憑什麼要維護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人民不應該擁抱文明進步嗎?老百姓就不能活得像個人麼?就應該給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當牛做馬?真垃圾!!!


伊寧往事


清朝滅亡了,老百姓就幸災樂禍?

那麼請問,如何把清朝換成其他朝代,行不行?比如說,老蔣的國民黨被打跑了,老百姓是不是幸災樂禍?老朱家的王朝被李自成推翻了,老百姓是不是幸災樂禍?!

道理是一樣的,老百姓幸災樂禍對不?

但話又說回來,老百姓幸災樂禍不幸災樂禍,又能改變什麼?



事實上,沒有哪個老百姓會喜歡統治者,管你是明朝還是宋朝、姓朱還是姓趙,總之都不是老百姓自己選上去的,都可以稱之為“異族統治者”、“異族政權”。

這個概念,可不僅僅是非漢人出身的統治者所獨享。

道理十分十分簡單啊,你以為在宋朝、在明朝,老趙家、老朱家就把你當親人親之愛之了?別是腦子燒糊塗了吧?!

一言而弊之,在非民選的前提下,所有的老百姓都是統治者豢養的牛羊,他們的義務就是納稅。在這個基本前提不變的情況下,老百姓再來區分好壞也不遲。



那麼,什麼樣的王朝是好,什麼樣的王朝是壞呢?當然也不是沒有標準。

首先,國家要安定。說白了,在非民選的前提下,憑藉武力奪取的江山,作為老百姓,無非就是納稅保平安,免得受戰亂之苦。

換言之,如果一個王朝連保證國家的安定都做不到,那亡國不但應該,而且必須。

其次,納稅要合理。一個王朝是不是仁政,就看朝廷從老百姓身上收多少歲。

之前農業社會,自身消費之外,家庭生產剩餘其實是很少的,如果連續兩到三年的災荒,多數家庭就撐不下去,就是因為農業條件下儲備太少。



所以,如果傳統王朝時期老百姓的稅負在20%以下,那還是比較正常的,如果在10%以下,那基本可以說是仁政了。如果在30%,那基本就是暴政了。再多,老百姓就要揭竿而起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清朝其實是不折不扣的仁政。據統計,康乾時期老百姓的稅負基本不超過10%,即使到了晚清,稅負相比前朝和之後的民國也是極低的。

等到了民國,老百姓的負擔直線飆漲,負擔擴大了兩倍、三倍甚至四五倍不止。教科書上描繪的“一窮二白、水深火熱”,倒也離事實不遠。

現在答案出來了,你覺得清朝覆亡了,老百姓會幸災樂禍嗎?如果是幸災樂禍,過了一二十年,他還笑得起來嗎?


坑爹史冊


因為人人都不愛當時的清國。可以話恨之入骨可有無能為力。當時的千蒼百孔,民不聊生。越活越亂靠鎮壓打擊為最終手段。面對腐敗的的晚清,人們又無力起義。只能誰打倒他,他就是正義的化身。管他誰是誰。


五星人民


清朝,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執政政府而已,被民國政府取代而已!換了當家人而已!百姓當然只能作壁上觀了,清朝當權者威風享受時也沒想到百姓疾苦!現在自己滅亡了還想百姓把自己?愛國≠愛政府。何況清朝如此無能!


江南煙雨夜無眠


這個問題表面是解釋民眾為什麼對滅亡幸災樂禍,實際上為了提醒當今的執政者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現在執政者面臨兩大大挑戰,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反腐倡廉),如何解決好民生(住房,教育,醫療,環境)


中山狼74400591


因為不管是誰當家做主,老百姓總有生活的一片天地,好不好誰知道呢,只知道不好的肯定不會幫忙留住的!什麼天下大道理那是老百姓管的事嗎,不管什麼政府只要腐敗,不做人民真正的公僕,那麼他就會被取代!


傲絕


清朝滅亡本就是中華民族值得彈冠相慶的盛事,何來幸災樂禍一說?一個殘暴愚昧,橫徵暴斂的落後皇朝壽終正寢,是中華史上的幸事。只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才會把中華民族那段最黑暗的歷史,稱作為什麼某某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