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時常有人問起在蘇州工作,到底瞭解多少蘇州的文化。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還是剛來蘇州不久的新移民,說起蘇州首先想起就是她的幾大特色:園林、評彈、蘇繡,充滿了小家碧玉般的精緻可人。然而容易被人忽略的則是這東方水城中的自然風光---太湖。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018.08.02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稻穀產業園)

一、太湖三萬六千頃,多少煙波浩渺中。

時光流轉也好,歲月更迭也罷,這個世界有著屬於自己節奏。建築可以複製,人們來了又去,太湖卻一直安靜的待在華夏的版圖上,幾千年來未曾變化,歷經了風雨而潤萬物。

盤古開天地後,人類從海洋衍生而來,離不開水,而如今稻穀互聯網產業園臨湖而建,與寬廣的、包容的太湖水相依,相互親近。太湖也毫無保留地呈現出她的面貌,在廣袤的天地中隨心變幻,日日看都不覺厭倦。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018.08.08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稻穀產業園)

二、兩千多年前,太伯奔吳

他因禪讓而來,卻在太湖邊開創了一個新世界。歲月變遷,時光荏苒,但是太湖的精神從不曾切斷,始終鐫刻著開國祖先太伯的精神烙印:謙和,睿智,又有凝聚在內心的開拓精神。

無論吳江人走到哪裡,他們會用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骨子裡的獨立與堅持。受太湖哺育的人們,在前進的路上,風雨兼程,彷彿怎樣的角色與定位都可以勝任。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018.08.14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稻穀產業園)

三、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古有歐陽修滁州遊,寫下《醉翁亭記》:“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太守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他那麼聰明,早就將這世間的變幻看遍。相對於天地之間,這顆星球中的所有悲歡離合都會隨風而去,耗盡生命的掙扎、苦痛,然而這一切並不會比太湖的一次日落更美,更壯闊。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018.08.15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稻穀產業園)

四、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

在太湖邊,無數的河流織成一張張網,網格中是勞作留下的痕跡、是白鷺飛舞的蘆葦蕩、是被水汽浸潤的清晨與日落,一個在天地中自成一體的所在。在這張網中,太湖用水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吳江人,人們在此辛勤勞作,彼此取暖,安居樂業。

海洋有海洋的壯闊,黃河有黃河的奔騰,而太湖也有太湖的溫婉。水在這裡不急不徐,漫自盪漾,彷彿有一種泰然的態度。太湖水東流,經太浦河,再過上海,去往大海。從此道生一,一生千千萬。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018.08.16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稻穀產業園)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018.08.17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稻穀產業園)

五、稻,百穀之鼻祖,谷,科技之硅谷

距離太湖不足1.5km的稻穀產業園就是太湖這張網格中的一部分,建於2016年,將於2019年交付。

因為稻穀,人類停止遷徙的腳步,在太湖邊開始建造房屋,探索新的總部辦公形式。產業園如稻殼,大米則為入園企業,在產業園中茁壯成長。我們依賴太湖這片人傑地靈的水土,在互聯網信息時代,想與您一起見證“未來已來”。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在稻穀產業園看太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