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宋神宗時期,宋朝每年的財政虧空嚴重,於是,當時的宰相王安石就主張變法,試圖讓國家重新強盛起來,然而變法卻招到了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反對,兩人也因此被貶離朝廷,司馬光則在被貶期間,寫下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後來,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勢,宰相變成了司馬光,司馬光上臺後,就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政,就連當時深受百姓歡迎的青苗法和免役法也被廢除了,當時年邁病重的王安石提到這個消息後,氣得病情加重,沒過幾天就去世了。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蘇軾也沒有因此而走運,因為蘇軾看問題還是比較客觀,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只是出於宋朝當時的現狀,他的反對並不是因為黨派之爭而反對,他只是不能全盤接受王安石的變法,所以當他聽到變法被全部廢除後,氣得大罵王安石,蘇軾也因此得罪了司馬光,從而被一貶再貶。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開篇就提這個,不過是為了說明,司馬光的名聲並不是很好。司馬光最出名的,也並非《資治通鑑》和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而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因為很多小孩不一定知道《資治通鑑》是司馬光寫的,但他們一定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是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救的人是誰?這個人長大後又怎麼樣了呢?這些老師都沒有告訴你。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司馬光在小的時候,和幾個小夥伴出去玩耍,在一個假山旁正玩得興起,突然一個小朋友在玩得時候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有水的大缸裡,其他的小朋友看見後頓時很緊張慌亂,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是這時司馬光並沒有慌,而是冷靜得搬起一塊石頭,把缸砸破,這才救了這個小孩子。這個故事也是為了告訴小朋友,遇事要沉著冷靜,不要慌張。而被救的小孩是誰,這個小孩之後又怎麼樣了卻幾乎沒有人知道。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這個小孩其實姓上官,名尚光,也就是上官尚光。上官尚光被司馬光救了之後,家裡人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把家裡的好酒好肉送給了司馬光,司馬光也因為此事,馬上就名聲大噪,被當地人所稱讚。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那麼這個被救的上官尚光後來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呢?原來上官尚光被救之後因為家鄉不幸發生了自然災害,所以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去了一個名叫光山縣的地方居住。上官尚光因為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可以說是熟讀史書,文化程度還是很高的,所以就去參加了科考,但是很不走運的是,第一次去考試時並沒有被錄取,上官尚光並沒有氣餒,當時那個年代,即使一開始考試落榜,也是可以再考一次的,也就是複試。

上官尚光第二次參加考試便中了一個舉人,然而在當時的宋朝,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一個小小的舉人,在眾多賢才中,也只是滄海一粟,上官尚光也就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上官尚光慢慢也知道這點,既然自己得不到皇帝的賞識,,索性就辭了官,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衣錦還鄉之後,因為自己在家鄉中還是有一定的名望和榮譽的,上官尚光就做了一名老師,傳授知識,培養人才。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官尚光自己的家庭也慢慢變得興旺和發達起來。為了報答小時候司馬光對自己的幫助,上官尚光便自己自費,建造了一個亭子,並命名為“感恩亭”,也是希望後人能夠記得自己的恩人司馬光,而且把“砸缸救命”這件事寫進了自己的族譜中,讓自己的家人永遠銘記。

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老師卻沒有告訴你,他救的小孩是誰?

經過上面的介紹,其實這個故事的另一個重要人物,被救之人--上官尚光也是值得讓人尊敬的,雖然自己的仕途之路並不是很通暢,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但是自己並沒有從此消沉,而是選擇做一名老師,教書育人,傳播知識,小時候司馬光對自己的恩德也並沒有忘記,做的也非常到位。所以司馬尚光的個人品質和堅強的意志還是讓後人不禁為其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