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寶鑑:綠松石偉人像

上世紀五十年代,雕刻大師王樹生因故到綠松石故鄉鄖縣小住。那時雲蓋寺的綠松石礦還是國營單位,正是出好貨的階段。於是,王大師找來一塊綠松石淨料,在自己的住地,三刀二刻,擦擦磨磨,竟雕出一個毛澤東頭像。大家看了無不稱奇。奇就奇在這是塊上好的綠松石材料,雕的又是偉人毛澤東,作者又是當代工藝大師,真是難得的絕品。隨後這個雕件和另一塊綠松石原料進了人民銀行的金庫保管。原因是綠松石廠當時貸款三十餘萬用此抵壓。於是這個絕品幾十年只是耳聞,見到實物的人很少。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偉人像

到了九十年代,鄖縣去了一位懂文化愛藝術善長寫作的縣委書記蔣顯福先生。蔣先生知道此事後,幾經周旋,費了不小的周折,將那塊重七十餘公斤的綠松石原料和王樹生大師雕刻的唯一一件綠松石毛澤東像收藏進鄖縣博物館。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現在斯人已去,雲蓋寺綠松石礦早已枯竭,鄖縣博物館的這兩件寶貝見證雲蓋寺礦綠松石的品質與風貌,使後人有機會看到。蔣先生對綠松石的保護和宣傳可謂功莫大焉。後來他著下洋洋大作《東方聖玉綠松石》,不知此時是否就觸動了他的靈感?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偉人像

我覺得用綠松石雕刻毛澤東像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就收集綠松石淨料,找毛澤東頭像的有關資料,雕幾件作品自己收藏。誰知時代過去,石膏像,像章,特別傳神並不好找。我還是在三峽旅遊時買了一個毛澤東立式人像,穿大衣的。我將有關資料和石頭拿去請當時鄖縣綠松石工藝廠的雕刻師瞿光玉先生,幫忙雕幾件。我們的設計和王樹生大師的那件作品完全不同。一是體量大些,二是題裁廣泛些,雖都是毛澤東像。我將毛平生喜愛之物也融進了作品。如《毛澤東與梅花》,千尋懸崖上,一樹梅花怒放,淡淡清香四處飄逸。高高的崖壁,鐫刻著毛澤東頭像,對於偉人的記憶如同高山。整個作品構思新穎,雕刻細膩。偉人的頭像和高山融為一體,展示著一種永恆的美。寶石純淨,顏色柔和難得,讓人珍愛不已。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偉人像

再如《毛澤東與松菊》系列,將毛澤東喜愛的松、菊,環繞在毛澤東的頭像四周,既表現了偉人的襟懷,也表達後人對偉人的追思。幾件作品顯示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和嫻熟的雕刻手法,人物、花卉、草木都能刻畫入微,栩栩如生。加之材料優良,作品完成後受到追捧。二十年來,這些藏品除些許小件送人外,大都沒有進入市場。雖然愛好者有之,包括毛澤東的百年誕辰,一位收藏毛澤東像章的先生想轉藏一件,我都心有不捨。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偉人像

我以為,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用綠松石這種珍貴材料來表達這個主題,本來就很少,以後就更有限了。它們的價值也許難以用金錢來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