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歷史,總不乏書寫傳奇的土壤,正如中國改革開放40年,總有一些地方扮演著讓人心潮澎湃的角色,如銀寶湖和平村、民主村、銀寶村……

這一串串名字如音符般流淌在我縣湖區村莊發展史的譜線上,猶如接力似的演繹著時代的滄桑鉅變。

如今,3萬銀寶湖熱血兒女,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讓一個個湖畔水鄉奏響了屬於自己的樂章。

(一)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關於銀寶湖得名,有很多種版本。有人說,銀寶湖原名叫“銀寶蕪”。

大家都知道,銀寶湖的土話與都昌話很相似。在當地人的土話中“銀寶湖”稱作“銀寶蕪”,那裡這樣的“蕪”有很多,如金寶蕪、青林蕪、小牛蕪、黃瓜蕪、鴨鵲蕪、萬家蕪。

當地人把“湖”通稱“蕪”,“蕪”是荒蕪的蕪,即是無,就是沒有的意思,但又不是完全空白、一無所有,因為還有草,所以就叫“蕪”比較貼切。古人的智慧著實令人驚歎!不知安徽的“蕪湖”是不是也與這個有關?

位於縣境最西邊的銀寶湖,東臨油墩街,東南望鴉鵲湖,南聯鄱陽湖,西靠都昌縣的南豐、萬戶、中館,北接響水灘,西河插著銀寶湖和油墩街的中間由北向南流入鄱陽湖。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相比山區而言,湖區的人性格比較彪悍、聰明而狡黠。其實,上面提到的那些“蕪”原本是連成一體的,全是鄱陽湖的組成部分。隨水量變化,鄱陽湖水位升降幅度較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遼闊;枯期水位下降,洲灘裸露,水流歸槽,湖面僅剩幾條蜿蜒曲折的水道。這就是所說的“枯水一線,洪水一片”。

然而,隨著鄱陽湖水的潮漲潮落,眾“蕪”的界限變得若隱若無,為了爭奪湖面、地盤,附近的村莊為此經常糾紛四起、殺戮不斷。這其中爭奪最厲害的要數彼此緊鄰的“銀寶蕪”和“萬家蕪”。

“銀寶蕪”是屬於“九姓”人家的,他們分別是段姓、余姓、高姓、汪姓、江姓、張姓、程姓、馮姓、胡姓,共十幾個村莊;而“萬家蕪”是西河對面萬姓人家的。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汛期來了,水面遼闊、一片汪洋、和鄱湖連成一片,這時魚蝦河蟹、菱角蓮藕應有盡有,人們或打魚或採菱、或捕蟹或摘蓮,生活美滿;枯期水面退去,魚蝦落港、水草豐美,人們取魚賣草(原來是用草作耕田種地的肥料)、放牧拓荒,其樂融融。這上天恩賜的“金寶蕪、銀寶蕪”啊!是他們所有的收入來源,是他們的的糧倉,是他們的飯碗!又怎肯讓與他人?

為了爭奪“銀寶蕪”的湖區地盤,“九姓”和“萬家蕪”所有者的“萬”姓人家從此紛爭不斷。刀來搶去,時常搏殺,不知有多少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老人往往根據每次戰死的人數來界定稱謂每場戰事,其中就有“九屆人命”——“九姓”人家死了九人、“十七屆人命”——“九姓”人家死了十七人,每一次戰事雙方皆傷亡慘重,血染山河。這些紛爭多發生在解放前期,隨著“渡江”解放,進入了了人民政府的新時代,政府開始調解各地的糾紛、依法行政,“九姓”和“萬”姓的戰爭也逐步得到控制。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這裡人文自然景觀優美獨特,有明朝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時留下的諸多遺蹟:陳塘,象山,卒山,馬山,還有巨龜山,碧螺思春的螺螄山,靜臥待發的蛇山。登鳴山可壯觀鄱陽湖日出日落,雲起雲飛;臨獨山可領略千姿百態的水中溶洞和深不可測的龍潭奇景,若盪舟湖上駐足湖中小島太陽洲,則珍稀的大雁、天鵝、白鶴、水鷗等溼地候鳥可盡收眼底。飽覽湖光山色,猶如置身蓬萊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到過銀寶湖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個只有2萬多人口的小鄉,每個村莊卻比較大。

霽玉亭,位於銀寶湖鄉和平村委會南面的對顧山之巔。亭為兩層六角飄簷,從山腳步四百餘階至亭前。白天光彩奪目,晚上燈光如龍,蜿蜒直上亭頂,實乃鄱西形勝,銀寶湖鄉之亮點。亭東為浩渺無邊的鄱陽湖,南為秀麗的鳴山,西為肥沃的田園,北為于姓古村,該村名曰鑑玉村,建村600餘年,1400餘戶人家,6000餘于姓聚居,曾設南、北岸兩個村委會,現為和平村委會,村之外圍為西河。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和平村是四鄉八鎮第一個在山上建亭的,而且此亭遠比周邊的小亭雅緻、美觀。於是,每到日落時分,懷著或多或少的優越感,總有三五成群沒有外出的人們來這裡登山。人們或站在亭內,飽覽家鄉美麗的山山水水,或坐在亭邊的石凳上談天說地,而且總要坐到月出湖靜才興盡而歸。

地球是個村,“村民”們在不斷遷移,故鄉的名字也被他們帶到新的地方。所以出現了許多同名的“村莊”,其中不少名字被爭逐,但有一個名字不會爭,爭到了也沒用。這個名字一直默默守候著一個古老的村莊,成為這個村獨特的標籤——鑑玉。

鑑玉村看上去很古樸,給人最直觀印象就是古樹參天,四五人合抱的大樟樹隨處可見。據該村宗譜記載,於本姬姓,周室之裔。武王子、成王弟姬誕,封國曰邘,後世子孫以國為姓,去邑為於,這便是于姓的簡單來歷。

於氏祠堂坐落於鑑玉村中心的最高處,坐北朝南。南面正門乃磚砌牌樓式結構,看上去氣勢雄偉壯觀。正門上方嵌一青石匾額,上面鐫刻著“於氏宗祠”四個字,刻工勁道、字體圓潤,乃大師手筆。兩旁的拱形大門古樸典雅,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扇中門。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穿儀門,過萬年臺,便是“四水歸堂”式的天井。天井當中是甬道,兩旁各有遊樓,遊樓的木質檔板上鐫刻著“老老幼幼仁風德政、親親賢賢舜日堯天”對聯,彰顯鑑玉村尊老愛幼、重視人才的良好風尚。遊樓下方是廡廊。廡廊長約16米,兩旁佇立著16根花崗岩石柱。

過甬道,上露臺,便進入了第二大廳。抬眼望去,只見享堂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書“長綿周曆”四個描金大字。正堂結構略顯單一,但用材奇特,大柱合抱、磉石如磐且雕刻精美。在中堂神龕中,供奉著於氏祖先的牌位。

關於村名的由來,銀寶湖衛生院退休醫師於集鶴給我們講了個故事:很久以前,世居鄡陽(都昌)八都的於公文忠,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焰、榮、光、輝。

其中,三子於光以義勇之才佐明太祖高皇帝定天下,洪武二年解蘭州圍時,不幸於馬蘭灘遭伏被俘,被“披額斷手”殺於城下。朱元璋傷悼不已,誥封恩榮,追贈懷遠大將軍。塑像、配享雞籠山忠臣廟,並賜金頭銀手歸葬故土——都昌八都祖山神嶺東樓下。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四子於輝以兄命奉母,間從兄所往來,途經鄱陽鳴山時,見此地依山帶湖、地脈靈秀,便對家人說:此當旺之地,若在此定居,我族必旺。輝公最小的兒子叫思納。思納公第三個兒子叫鑑玉。

鑑玉(1388—1456),號晴峰,明永樂年賜進士。鑑玉公不忘祖父之志,於明太祖洪武年間,由祖居舊地都昌黃荊林遷居鄱陽新十三都鳴山,卜宅於鳴山之陰,破天荒、開新宇、闢田園,成為當世遷鄱始祖。鑑玉公親賢樂士、慷慨好施,里社之內無不愛而重之,後世遂以公之名諱直呼村名曰:鑑玉村。

鑑玉公次子名廣,系遷鄱二世祖。廣公性靈敏慧、倜儻不凡,生性豪爽、博學多才,進足以傲視群雄,退亦可寵辱不驚。

廣公卒於明弘治壬子年,享年82歲。葬於鄱陽湖邊的美女山。傳說廣公入土時,有異人指點說:如遇頭戴鐵帽、腳履朝靴、木馬騎人、鯉魚上樹四樣俱全時下葬,其後代子孫將福澤綿綿。

廣公安息之所地處偏僻,何來四樣俱全?正當大家左右為難的時候,頭頂鐵鍋、腳踏牛皮鐵釘靴、肩扛三足木馬之人相繼而來。獨缺鯉魚上樹。也是天遂人願,俄而,一漁夫手提一串鯉魚趕來,並隨手將魚掛在樹上。後人都認為廣公洪福齊天,視其為神,但凡有所願有所求,都會到廣公墓前祭祀一番,頂禮膜拜。每年清明節前夜,於氏子孫便會趁夜上山,爭著在凌晨零點燒頭柱香。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二)

銀寶湖,這個只有82.6平方公里的鄉鎮,有“鄱陽湖畔上的明珠”的美稱。這裡人口眾多,愛拼敢贏刻進了每個世居於此人們的骨子裡,成為他們不斷前行的信仰。

他們從貧困到富裕,一路走來,在時代中搏擊風浪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銀寶湖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藉助全縣經濟巡查的推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清形勢、找準定位、鼓足幹勁,團結帶領全鄉廣大人民群眾,謀篇佈局、強基固本、“軟硬”兼施,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鄉域經濟穩步提升。財政稅收確保穩步增長。通過深挖稅源控跑漏,培植稅源促增長,內引外聯應收盡收,全年共完成財政稅收1461.6萬元。招商引資再取新成績。

2017年以來,該鄉通過爭取達成有投資意向的企業8家,成功簽約的企業2家,其中中意達公司已落戶縣工業園區,總投資3600萬元,主要加工生產五金掛件,年產值3000萬元;新合源公司已在該鄉註冊成立青林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金600萬元,發展水稻及蔬菜基地。

——基礎設施優化升級。“一縱三橫”交通幹線全面啟動。投資200多萬元的主幹道滑金線維修改造項目正開工建設。縣重點項目G351臺小線銀寶湖鄉境內段75.8畝徵地如期完成,徵地款230餘萬元如數發放到位,期間全力配合施工方解決困難,積極化解引發的矛盾糾紛,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施工。新建的縣道楊南線項目已完成方案設計,即將開工建設。鳴山大橋引道工程竣工,實現了鳴山大橋全線通車。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農田水利與電改項目有效落實。今年銀寶湖鄉小土地項目開發立項3300畝,已完工700餘畝;2712畝的青林湖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已做好動員、測量、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小迎湖小農水項目完成施工;西河西聯圩、小迎湖圩、鳴山圩的白蟻防治工程已全部落實到位;投資70餘萬元建設完成鳴山樟樹嶺等小水利項目;投資7000餘萬元的西河西聯圩除險加固已開工建設。投資2700萬元的茅家嶺線和監玉線的電路升級改造項目已完工通電。

秀美鄉村建設突出示範村、重點貧困村。自2017年全縣經濟巡查結束後,該鄉認清差距,為找準方向,迅速組織鄉村幹部外出參觀學習,並展開思想大討論,統一思想確定目標,鼓足幹勁奮起直追。示範點和平村按照規劃設計完成建設,西分與鳴山兩個貧困村項目建設嚴格按照脫貧十大工程穩步推進,確保兩村按期退出貧困村。

民生工程穩紮落實。脫貧攻堅再精準、再做實。一是按照“貧困人口一個不漏、非貧人口一個不納”的要求,對建檔立卡工作多次展開整改及動態調整行動,全鄉共清退貧困人口1712人,新納入貧困人口1654人,在保證總規模的前提下做好了再精準,程序上更規範。二是逐村逐戶制定“一村一檔、一戶一檔”,對各類檔案資料加強了歸檔整理,完善了貧困戶信息的規範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強了鄉扶貧工作站、村扶貧工作室標準化建設。三是堅持把推進產業扶貧作為重要抓手,強化政策扶貧引導力,受理申報11戶貧困戶的發展產業獎補項目,獎補資金達10多萬元。四是充分發揮扶貧宣傳,牢牢把握精準扶貧輿論導向,全方位、多層次、廣角度地宣傳報道精準扶貧政策、先進典型等方面情況。惠民政策規範化、陽光化抓落實。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該鄉積極開展文化扶貧和文化項目建設,為群眾安裝戶戶通2200戶,讓困難群眾能夠看上電視,對各村文化中心實施了“十個一”、“七個一”等項目打造。紮實開展血吸蟲防疫工作,在封洲禁牧“回頭看”中,依法淘汰了耕牛180餘頭。積極做好計生優質服務,實現網上辦理證辦證率81.07%,組織進村入戶宣傳十多次,特別是我鄉開展的“幸福家庭”活動,多次獲得上級表揚,完成打擊“兩非”案件1例。

——“四風”建設初見成效。正黨風,全面從嚴治黨。一是積極開展爭當“五民”先鋒活動,通過找準抓手,切實解決最後一公里,各村“五民”工作室受理民事訴求共200餘起,轉辦鄉級35起,鄉“五民”工作站受理民事訴求135起,辦結118起。二是加快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各支部全面完成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三採取“黨建+聯誼聯防”、“黨建+扶貧”、“黨建+三清、環境衛生整治”等科學合理推行黨員主題日活動,並通過積極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爭做方誌敏式好乾部”、黨員戶標識等活動,真正發揮出“一個黨支部一座戰鬥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轉作風,壓實鄉村幹部勤政為民責任。

該鄉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實行的“5+2+1”工作機制和“五查”工作法,倡導“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激發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組織開展“五民”和貧困幫扶大走訪,促使黨員幹部沉下身密切聯繫群眾。在強化村級兩委管理中,我們積極組織開展“雙諾雙述雙評”、“四化一議兩評”、集中整治“回頭看”、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等活動。引鄉風,喊停豪奢攀比陋習。針對我鄉存在的節慶、紅白喜事鋪張浪費等不良風俗,制定出臺了《關於開展移風易俗創建活動方案》,並結合秀美鄉村建設點實行以點帶面的部署實施。淳民風,狠剎欺行霸市邪氣。為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開創一個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制定出臺了《關於整治民風的工作方案》,磨礪出一把為民伸張正義嚴懲惡霸的利劍。

勤勞智慧的銀寶湖兒女抓住歷史機遇,立足本地優勢,選擇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闖出了屬於銀寶湖的傳奇。他們匯聚在歷史的新起點上,他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生長、在這裡孕育未來。

在路上,永遠做一個拼搏向前的行者,是銀寶湖兒女對時代最美好的註腳。

「行走鄱陽」銀寶湖:從“荒蕪”變“寶湖”

文/陳元波 圖/李哲民 (部分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