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 (1929- )

《南瓜》

展品位置:德基广场

创作年代:2010年

德基的大南瓜,你一定打过卡。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它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这是南瓜的魔力,更是草间弥生的魔力。

如果要论证“全世界眼中的草间弥生有多火”这个命题,东京的草间弥生美术馆,可以给你最明了的答案。

这个需要提前三个月抢票的美术馆,

你去看过没?

Have you ever seen an art museum that

needs ticket 3 months in advance?

有魔力的草间弥生拥有一间有魔力的美术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展出草间弥生作品的美术馆,让全世界都不吝金钱和时间,专门“飞”过去打卡。到了这美术馆你就会知道,她在“打卡圈”的神圣地位。

美术馆位于东京新宿,去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实施完全预约制,如果想去朝圣,手速一定要快。而开馆展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至少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可谓是一票难求了。

美术馆拥有白色的建筑外型和大片的落地窗,坐落于以灰色为基调的住宅区中,显得格外显目。建筑本身也像一件艺术品。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美术馆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美术馆入口

五层的建筑,每层面积200平方米,室内也是白色色调为基础,相当的极简和迷你。展览空间的宽敞曲线墙面以及挑高的天花板,让作品画面与观赏者的想像力拥有宽广伸展的可能。

美术馆没有常设展,只有每年推出的两个主题展,中间会预留出换展时间。周一到周三闭馆,周四到周日采取每天4批次、每批次70人参观制,限时90分钟,可谓是相当任性了。

所以,如果你“有幸”预约到了门票,在到达美术馆后,第一件事不是随意参观,而是等待,而且很可能是在门外等待。等到临近你预约的参观时间,才开始排队check门票,之后会有一名工作人员用日语和英语介绍参观注意事项。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美术馆电梯内景

然后,你将从只有一臂宽的楼梯步行上楼,逐层参观后,再乘坐电梯直接下楼。

整个过程中,你只能被“安排”。

美术馆第一层是入口和礼品商店。只有一个小柜台,限定商品就五六种,没有门票不可以购买,且每种商品都限量。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美术馆一楼入口处:礼品商店

第二、三层作为展区展出草间弥生的艺术画作(这两层禁止拍照)。四层用于放置草间弥生最知名的沉浸式装置艺术——“镜屋” (拍照发朋友圈主要靠这层)。早在1965年,她的《无限境屋-阳具原野》(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就已在理查德·卡斯特兰美术馆开展。

几十年来,草间弥生持续创作的《无限镜屋》系列依然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热门展品,备受追捧,当然,最令人着迷的还是其中的南瓜“镜屋”。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美术馆四楼:镜屋系列之呐喊的南瓜

(Pumpkins Screaming About Love Beyond

Infinity)

在无限的镜屋内,空间是由镜面组成的六边形,通过镜面之间的相互反射,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感。里面放置的是典型的黄南瓜,所以你的视觉在此刻出现了无数个黄南瓜。

南瓜“镜屋”每次只能进5人,依次入内。门上有一个2分钟的倒数计时器,毫不留情地跳动着。门外的人可以清楚地知道等待的时间,而门内正在参观的人却承担着“隐形的心理压力”。

第五层作为阅览室,存放与草间弥生有关的书籍和材料。同时,顶楼还有一个室外区域,著名的Starry Pumpkin就放在这层的露台上。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美术馆五楼:Starry Pumpkin

在看似紧迫的90分钟里,由于场地的“迷你”,也许你逛了个遍还不到1个小时。跟看似无序却自有一套的圆点一样,整个观展过程被隐形的秩序感“捆缚”。纵然一堆条条框框将观众们框在界限中,仍然有大批朝圣者前赴后继,乐此不疲。

这样一个任性又迷你的美术馆,也许从你动心的瞬间开始,就已经被草间弥生的“游戏规则”牵着走了。就像草间弥生和波点的强大魅力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草间弥生早已不再是一个艺术圈的名字,而是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你不得不知道的人物”。

是在哪个瞬间,你爱上草间弥生?

In which moment did you fall in love

with Yayoi Kusama instantly?

也许是因为她在美国的那16年里,早已经成为性解放的领袖人物——

1964年“千船会”展览上“出格”的艺术表现

1966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另类装置艺术

1968年的裸体集会

她夺走了太多的关注。

也可能是因为她的艺术创作影响了安迪·沃霍尔和波普艺术。她视安迪·沃霍尔为好友,但后来却公开指控了这位被称为“波普艺术领袖人物”的沃霍尔,剽窃了她的概念。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间弥生与约瑟夫·康奈尔

或许是因为她与美国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的柏拉图之恋——“我一出现,约瑟夫·康奈尔就喜极而泣,挽着我到他房间的沙发上把我压倒。然后我们就一如既往,褪下衣服,互相写生。”这是艺术家式的浪漫。

再或者,是因为她执念地画着圆点,戴着一头灿烂的红色头发,并且诚恳地说自己是“精神病艺术家”,在疗养院一住就是40多年。

如果说之前的一切是小众人群的狂欢,那么2011年开始她与LV的跨界合作,让她真正走进了大众视野,变成时尚的专宠。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 LV草间弥生概念店

2011年,LOUIS VUITTON赞助草间展览的同时,更适时推出一系列以草间弥生为主题的服饰精品,与全球限量111套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典藏套装组合。

2012年LOUIS VUITTON更于全世界挑选了七家分店,改装为临时的「LV草间弥生概念店」,以无限重复的圆点包裹整个店面,掀起另一波追逐热潮。

从绘画和装置艺术开始,到和世界顶级品牌合作,草间弥生把她的波点从画板上贴到了人们的包上、车上、身上。她画笔下每一个圆点和图案,都会成为当季的流行,久久不衰。

波点甚至变成了她的个人符号和人生聚焦点。欧美媒体盛赞草间弥生是“六十多年来全世界最有趣、最有魅力、引人好奇的艺术家之一”。

她就是圆点,圆点就是她!

The dot queen is Yayoi Kusama!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有草间弥生签名的“南瓜”

明亮的色彩、密集的黑色波点、遍布周身的海浪状线条,一看就是草间弥生的“南瓜”。

这件南瓜作品是草间弥生2010年所作,2016年开始收藏于德基广场。如果你仔细查看,还能看到她的签名和创作年代。

只要在这里站上10分钟,你就可以频繁听到以下对话:

“我在德基的大南瓜等你!”

“超喜欢草间!”

“帮我和南瓜拍照!”

纵使人潮再汹涌,纵使风云再变化,这颗南瓜都默默地在这里,默默变成无人不知的“德基大南瓜”。

圆点不是草间弥生发明的,但只要看到这个带圆点的南瓜,就会神奇地想起那个怪婆婆。

毕竟那是她全心全意画出的圆点啊,她为此赌上了整个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