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錢必讀」巔峯高手之華爾街頂級華裔交易員江平投資準則

對於只知道徐翔、

趙老哥的國內炒家來說,

江平的名字的可能有點陌生。

但只要是真正讀過幾本書的投資者,

交易員江平必然是難以繞過的。

國內價投們對其可能不屑一顧,

斜眼看到的只是賭徒模樣,

但價投祖宗巴菲特卻稱其“奇才”。

當然,

作為趨勢交易者,

或者短線投機客,

你不關注江平,

那隻能說明你還太low。

江平關於華爾街的一句話,

用在雪球會讓不少大V失業:“業餘投資者95%以上虧錢,

職業投資者90%以上虧錢。

當然,

職業虧錢者,

仍可靠其“勞動”收取管理費而致富,

只不過在行業內,

他們得不到尊重而已。

以下是江平簡介:

1986年畢業於中科大化學專業,後進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讀碩士;

1989年赴美留學;

199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中途轉為碩士;

1995年進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

在雷曼兄弟成長為華爾街頂級交易員,

是雷曼歷史上最傳奇的交易員之一;

2005年從雷曼辭職,

加入全球最負盛名的對沖基金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創下賽克盈利記錄,

個人年入超1億美元並登華爾街百強交易員排行榜;

2007年,

因被曝出強迫下屬服用雌性激素的性醜聞而遭受指控,

同時遭受涉嫌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指控。

江平與賽克都否認了這些指控,

起訴最終被法院駁回;

2007年在上海創立上海億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層內鬥辭職離開賽克;2008年在紐約創立對沖基金江平資本管理公司。

以下是江平的投資準則及戰略戰術,

加粗部分請仔細琢磨

-----------------

 江平投資準則:

(一)樹立勞動致富的人生觀古今中外歷朝歷代只有極少數人可以不勞而獲。

普通老闆姓應在本職工作上精益求精,

依靠辛勤勞動而致富。

炒賣股票不屬於勞動。

不少人本事勤奮節儉的,

但總是羨慕別人不勞而獲賺大了,

華爾街很善於投其所好,

以小利相誘,

終將其血汗所得竊為己有。

(二)保衛勞動果實以死守不戰為上策絕大部分人不可能真正弄清市場規律,

不可能識破華爾街圈套,

千萬不要盲目進入市場,

更不要相信華爾街經紀人的花言巧語,

自己辛勤所得應守護好。

然而不戰並非不做事,

並非將錢壓在床底,

或是簡單存入銀行。

指數化投資屬於防守性的好策略,

按月有規律地將部分收入投入股市也是好辦法。

關鍵是不要受華爾街影響,

要持之以恆地進行指數化投資。

有道德的職業投資者拿著別人的錢,

就應該當成自己的錢一樣保守,

在弄清情況之前主力資金不要輕易出擊。

(三)投資行業是一種特殊勞動其特殊性在於,

行業門檻很高不容易進,

但進去後並不難。

濫竽充數者不少,

日子也都不錯。

當然,

像其他行業一樣,

做得好也不容易。

不過這一行做的稍好一些的,

收入至高於其付出似乎不成比例。

醫生要為病人解除病痛,

廚師要做出可口飯菜,

才能算勞動。

華爾街所謂職業投資,

絕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指幫投資者賺錢,

而是指從投資者手中圈錢,

不管賺了賠了,

都大收一筆手續費。

華爾街將職業投資美化為每個基金經理都絞盡腦汁為投資者賺錢,

與真實情況大相徑庭。

實情更接近於江湖郎中兜售靈丹,

自稱包治百病,

或是廚師畫餅與人充飢,

賬單上卻寫上美味佳餚的價錢。

商學院MBA學投資,

大部分人並不想像普通投資者那樣,

將自己的錢拿來炒作股票,

望眼欲穿,

期待股票大漲,

而是想削尖腦袋,

進入華爾街,

學會圈錢之術以致富。

(四)九死一生,

百鍊成鋼與死守不戰的戰術相比,

業餘投資者95%以上虧錢,

職業投資者90%以上虧錢。

當然,

職業虧錢者,

仍可靠其“勞動”收取管理費而致富,

只不過在行業內,

他們得不到尊重而已。

如何成為那不虧的10%?如何成為1%?天賦、

機遇、

勤奮都很重要。

但在投資這一特殊行業,

這些詞也許有一些特殊意義。

做工種地、

教育科研與交易投資所需的聰明都不一樣。

在自己行業也許已是極為出色,

但進入投資也後仍應以哀兵姿態,

以守為上。

對普通人來說機遇也很難得到,

碰上了要珍惜。

至於勤奮更不可膚淺的理解。

若是死盯屏幕,

輸了錢想翻本,

則越勤奮越糟糕。

也可以說一般人的聰明勤奮,

在投資這一行未必管用。

世上很多行業都有“子承父業”之現象。

即使是很殘酷的打仗這一行,

父子名將也不在少數。

但投資這一行竟找不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子承父業”。

索羅斯的大型對沖基金是由其子接任總裁,

但其子什麼都管,

就是不管投資。

美國最大共同基金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Investments),

老闆約翰遜曾是明星基金經理,

其女也將繼承父業,

但她只做過很短時間基金經理。

她的接位,

頗有英國王子也要當一年兵再接位的味道。

子女不願承父業,

至少不願承事業中最艱難、

最殘酷的那一塊,

這對想進入這一行,

並希望投資賺錢致富,

而非圈錢致富者,

應算一個警鐘。

想要成功,

要有一定的天分,

機遇,

要廢寢忘食,

要有韌性,

要有頑強的意志,

要有耐心,

要細緻入微。

最後萬事具備了,

東風也起了,

還要做好九死一生的打算。

如果在看了以上警告後還想走投資賺錢(而非圈錢賺錢)這條險路,

下面我的一些心得可能會有些幫助。

交易過程需要理論、

實踐、

再理論、

再實踐,

反覆循環,

以至無窮。

理論方面,

我個人是從以下幾類訓練中受益較多:

1. 數學類

(1)四則運算。

撲克牌算24收益很好

(2)開根、

乘方、

指數、

對數、

複合利率

(3)線性優化、

基本統計

2. 經濟、

金融類

(1)微觀、

宏觀及國際經濟學

(2)貨幣市場(Money Market, Marcia Stigum經典)

(3)衍生物(John Hull經典)

(4)經濟與金融歷史

3. 實用類

(1)彼得林奇(Peter Lynch, 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個大規模投資靠選股而打敗華爾街的投資專家。

他並非名校畢業。

想模仿他的人應看一看他40歲時的照片,

然後問問自己及家人是否願意在40歲時也變成那樣。

(2)傑克許瓦格(Jack Schwager)許瓦格寫過很多書,

都值得反覆看。

4. 其他書籍開卷有益,

知識面越廣越好。

大部分書可速讀,

但也有些必須精讀,

個人可根據具體情況。

非專業書中,

我喜歡反覆看,

書翻破了再買了看的,

以《毛澤東選集》與《金庸全集》為首。

現在沒時間看書了,

靠鍛鍊時間反覆聽兩個評書,

一個是劉蘭芳女士的《岳飛》,

一個是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

以正克邪、

將計就計、

以弱勝強等人生觀和交易觀,

也得益於這些書籍。

精讀幾十遍的故事,

每次再聽,

都有新的體會。

5. 各類活動現在的教育體制,

太注重讀書,

甚至鼓勵讀死書。

生活中自有學問。

打工種地、

文娛體育、

三教九流,

都應儘可能有所瞭解,

有所參與。

我小學時功課不重,

學校經常組織學工學農學軍。

這些經歷,

對於日後以常識分析經濟運作,

看穿華爾街煙幕,

很有幫助。

即使有些活動不登大雅之堂,

只要把握的恰當,

也會有益,

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我做交易,

得益於象棋、

圍棋自不必多言。

但從小學至研究生,

打牌、

打麻將一直沒有停過。

算牌、

記牌、

分析對手的習慣,

在那時就已養成。

麻將桌上,

人人想贏怕輸,

牌內牌外同時下功夫,

贏了的想套現,

輸了的相翻本。

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過程中與對手都很熟,

不少對手身上都有當年“麻友”的原型。

6. 高深理論類高深理論有沒有用?肯定有用。

我幾乎拿了兩個博士,

所學的高深東西,

對找到工作有用,

但並未對交易起到多少作用。

這些理論最大的作用是,

當一班華爾街總策略師、

總分析師、

總經濟師抖出他們的名校學歷、

顯赫經歷,

順口引用“隨機微分方程”、

“GARCH”、

“多元迴歸宏觀預測”等名詞,

我可以冷眼旁觀其鬧劇。

這些人當中有少數是高手,

而且也算正派。

但大部分人並不真懂,

且對投資者常懷歹意。

這些理論,

我當年就學的比他們好,

他們騙不了我。

只要自己功夫正、

功夫深,

對手以陰毒功夫來襲,

可叫他自受其害。

一般人如沒學過這些理論也不要怕,

華爾街宣傳機器開動時,

將耳朵塞上即可。

有很多關於市場基本分析、

技術分析的好書,

其交易原則我早年也都看過,

不少也同意。

有心做交易員的讀者,

應將這些書全都看過來。

但必須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法則來。

我想要強調的是兩個字:平衡。

平衡這兩個字用於生活,

用於交易都有好處。

這些原則說起來容易,

自己也很難全做到。

下面僅僅是舉些例子。

(1)人生的平衡胸無大志、

不求上進固然不可,

強求功名也同樣不可。

投資與交易(不同於圈錢)這一職業,

一方面有其驚險刺激點石成金的魔力,

另一方面,

世上竟無一人子承父業,

可見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戰略與戰術的平衡戰略上要自信,

要有打敗一切敵人的信心和勇氣;戰術上要謹慎,

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知識與水平的侷限性。

準備交易時必須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對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

(3)與華爾街距離保持平衡在華爾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難。

在短線上與華爾街結盟也能賺不少錢,

但要長期取得好回報,

則必須獨立於華爾街之外進行思考。

為華爾街做事,

有時不得不向錢低頭,

屬於情有可原,

但絕不可做出賣國求榮之事。

(4)正與奇的平衡初入市場當循正道,

防守為上,

對市場上流行的交易法則一一研究並試用。

待有相當資金與經驗的積累,

並確信對局部市場有獨到發現後,

可以尋求機會,

以奇兵出擊,

獲取全勝。

(5)長線投資於短線投機的平衡長線以價值為本,

短線交易以技術分析、

資金流動分析為主。

長線投資有了利潤,

須耐心讓利潤成長,

乃至價值基本面改變。

短線交易若有損失,

必須儘快止損,

不可有僥倖之心。

有熱門股票,

可以少量資金順勢炒作,

適可而止,

但需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做短線。

對冷門資產,

則當潛心分析,

向科學家一樣有獨創性,

找出別人沒發現的東西,

找出超級價值,

不戰屈人。

(6)低進高出還是高進低出?咋一看這不成問題,

當然是低進高出。

然而普通投資者,

包括大部分職業投資者失敗之處就在這看似不成問題的問題上。

普通投資者短線操作時喜歡自作聰明,

低進高出。

“掉這麼多,

可以進了”,

“漲了不少,

趕快賣掉”。

而長線投資時,

則受華爾街矇蔽而高進低出。

市場長時間大幅升值後,

華爾街祭出其絕招,

“技術革命,

日新月異”,

“經濟騰飛,

潛力無限”,

怎可手中有錢而不入市?市場上也並非沒有冷靜的聲音,

然而忠言逆耳,

投資者聽不進去。

一個職業交易員首先要訓練“高進低出”的直覺。

一個向上漲的市場,

明天多半是不變或繼續上漲;一個向下掉的市場,

明天多半是不變或繼續再掉。

如果自己及周圍人都覺得高,

則買進,

如果覺得太低,

則賣出。

短線交易,

要順勢而行。

“逢低吸納,

逢高出售”不可用於短線。

但職業交易員又容易在短線交易高進低出這一關走火入魔。

高進低出,

順應華爾街,

對於早期生存很重要。

但即使短線技術爐火純青,

也許返璞歸真,

尋求價值,

長線投資,

低進高出,

順其自然。

市場有一種無形的力量,

死後的長期回報迴歸平均。

要找出長線價值,

必須遠離華爾街時尚,

獨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場。

業餘投資者很難學職業交易員的一套,

最好遠離短線。

但業餘投資者可以學做分析起家的投資大師們,

不做短線,

耐心做長線。

(7)分散風險與集中投資的平衡價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資時,

分散風險。

一旦有獨創性研究發現超優價值,

可以考慮集中投資,

但必須少用或不用槓桿。

華爾街喜歡用“風險值”(Value at Risk, or VAR)來分析風險。

這個概念漏洞很大。

用一大堆價值平庸的資產分散風險,

再加以槓桿,

“VAR”不高,

是對沖基金最常見的做法。

然而,

由於全球金融一體化,

資產價格短期漲跌往往與基本面關係不大。

同時投看似毫不相干的資產,

能夠分散經濟風險,

但未必能夠分散市場風險,

一旦再與槓桿相結合,

則危險極大。

(8)倉位大小的平衡市場整體高估時,

倉位要小,

要靈活,

不能眼紅別人還在掙大錢。

市場整體低估時,

尤其是在市場持續多年走低,

價值改觀,

而大部分投資者對經濟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視而不見,

不願入市時,

澤當加大投入。

弱勢市場整體估值較好,

但短線風險較大,

則倉位須適中。

平衡的關鍵在於一個贏者心態:倉位必須足夠大,

市場漲上去後不要說“我看得很準,

可惜沒買”;倉位又不能太大,

市場短期續跌後不要說“我知道還得跌,

再等等就好了”。

漲是利潤,

跌是機會;漲不足喜,

跌不足憂。

(9)簡單性與複雜性之間的平衡好的長線投資都較簡單。

複雜的多頭套利對沖交易不是不可以做,

但一定要嚴格跟蹤市場流動性。

初入華爾街的人,

千萬不要一發現某複雜資產價格與模型不符,

便做多做空套利。

可以少做一點,

同時深入研究。

要知道,

世界上聰明人有的是,

自己所發現的,

多半早已有人做過。

一旦確實發現套利機會,

要制定周密的行動方案。

(10)供與求之間的平衡基本的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

供應多,

價格會下降;供應少,

價格會上升。

金融市場上長線也是如此。

但短期內價格是由華爾街操縱的。

比如,

1999-2000年,

高科技行業內部高管不停地將手中股票甩給華爾街經紀人。

供應越來越多。

為了便於出手,

華爾街號召全世界投資者買進,

市場幾乎日創新高,

供應多反到引起價格上升。

投資者應根據華爾街這一特殊的供求現象制定相應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