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全 世 界 最 善 良 的 人,都 關 注 我 了

1

前幾天被這樣一則新聞刷新了三觀。

今年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算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了。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但是。

6年前他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有尿毒症,每週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師後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丁阿婆無奈撤訴。

對於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真是讓人心酸。

養兒一場不易,把兒子培養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結果竟是這麼個結果。

兒子自身當然有很大問題。但作為家長,我們更該深思這種巨嬰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2

無獨有偶,同樣讓我震驚的還有這樣一位啃老的外國人。

美國紐約一對六旬夫婦把自家啃老8年的30歲兒子告上法院,要求他搬出。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尷尬的父母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尷尬而不失禮貌微笑的兒子

兒子從8年前大學畢業開始就遊手好閒每天出門和朋友晃盪,在家就打遊戲,一打一整天。

他也不是一直沒工作過,但都是散工。去年被解僱後就啥都不敢了,在家也一點不參與家務,吃父母喝父母的更是心安理得。

終於父母忍無可忍,敢又趕不走,只好上法院,於是出現了人類啃老史上最搞笑的一幕。庭上兒子對法官大吵大鬧,一點沒覺得不好意思。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看他家照片,環境不錯二層洋房兩個車位,好歹也是個中等中產了。很有錢不算,但肯定不窮。

兒子不願搬出的理由是:父母是中產夫婦,有房有車,我沒有生活能力,你養我有什麼不對?!

3

未來,“巨嬰啃老”將極大困擾中國父母。

只是大部分家長還沒意識到“教孩子獨立”有多重要,還在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還傻傻地說“別的不用管,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還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一位教育家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的確,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

偏偏家長最喜歡包辦一切。因為愛,也因為省事。

我們喜歡暗暗寬慰自己:沒關係,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會了。

其實,這是個特別錯誤的認知。

一個從來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絕不可能在大學畢業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照顧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業業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領導同事相處良好。

就像一個從沒讀過書的孩子,不可能在18歲那年走進高考考場,就輕輕鬆鬆考上了理想大學。

沒有一個孩子會一夜長大。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必須要面對的麻煩和壓力,如果你非要代勞,那麼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後都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

4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呢?

有個年輕人答:

“父母如果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有錢養得起你再生。你孩子成年後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開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義感了。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而這種心態,一定事出有因。

我外甥女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紅領巾髒了怪媽媽沒洗,沒穿校服怪媽媽沒提醒,沒帶水杯怪媽媽忘了給他裝。

你問他:“你自己會裝水杯嗎?”

他就特自然地說:“會,但一直都是我媽給我裝的啊。

他們學校要求孩子每天聽20分鐘英語,聽完找家長簽字,證明聽過了。

剛開始常有孩子不籤,老師一問,都是“我聽了,我媽沒給我籤”。

言外之意,怪我媽。

老師就明明白白說:

讓家長簽字,這是你的任務,你必須把本子拿給他們,看著他們簽好,他們要是忙,就等會再找,兩次不籤就找三次。總之,這是你必須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評你,而不是你父母。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但有一天,又一個女生沒簽,理由又是“我媽忘了”。

老師批評了她。

不想沒一會兒,女生的媽媽火急火燎給老師留言,說“糟了忘了給孩子簽字,是我的錯,別批評孩子。”

老師說,她找您簽字了嗎?

媽媽說沒找,一直都是她主動給孩子籤的。

老師有點氣,說:

您想過嗎,

如果孩子將來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領導簽字,領導會說“你不用管,我每天想著籤”嗎?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須簽字,但領導在開會,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後丟了大單子,她跟領導說“沒辦法那天你在開會”,領導會原諒她嗎?

您現在什麼都包辦容易,但如果孩子學不會處理問題、承擔責任,她將來怎麼適應社會?

的確如此。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經歷,其實都是在模擬未來的場景,他獨自面對、處理的事情越多,將來的適應能力自然越強。

5

有一次帶外甥女去參加繪畫班的公開課。旁邊坐了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老師讓大家填色,但是對那個小朋友來說,填色並不容易,老是畫到線條外面去。

儘管孩子畫得挺開心,但是一旁的媽媽卻急壞了,

寶貝,聽媽媽的話用紅色好看。”

你看你,又畫到外面去了!這個地方媽媽幫你畫。”

看樣子她恨不得親自上陣,幫孩子給畫了。

但這位媽媽沒有想到,她不讓孩子犯錯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歸國碩士48歲仍吸母親的血——“我毀了你,我有罪!”

如果孩子探索的過程一再被打斷,父母無時不刻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那麼孩子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的能力。

在孩子自己決策,自己承擔結果的時候,孩子的責任感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對自己的錯誤負責,才能對父母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讓孩子獨立成長正確的做法如下:

1. 孩子的事,自己能做的,不代替;

2. 孩子能做而不會做的事,耐心教他自己做;

3.孩子能做但有困難的事,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自己做;

4.孩子能力不足的事,協助孩子自己做;

5.孩子不知該不該做的事,共同協商後,孩子自己決定做或不做;(九歲以後)

7. 孩子在做中學會做,在做中形成能力;在錯中認識錯,在錯中增長智慧。

孩子的成長永遠是自己完成的,父母不能替代。

我們不求孩子多麼快意人生,起碼不能讓他四十歲了還躲在我們的羽翼下瑟瑟發抖。

否則,到八十歲忽然意識到“我錯了,不該從小樣樣給他包辦”,可是已經不能從頭來過。

那該有多難過。

康 愛 公 社

點擊立即加入

➤國內首家大病醫療費互助平臺

➤ 已有170萬人加入康愛公社

➤社員大病最高可領取30萬互助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