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三大超級工程,歷經2000多年,至今還在造福人民


中國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我國有從古至今堪稱奇蹟的三項工程,至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為了抵禦塞北遊牧部落侵襲,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始建於周朝。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佈於北京、天津、青海等15個省區。

長城始建於西周時期,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明長城。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據史書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長城從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 。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早在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並一直使用至今,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長約1797公里。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京杭大運河貫通之後,將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接在一起,將不同江河流域的生產區域聯繫在一起。使之成為商運之河、民運之河。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價值堪比長城。長是蘇伊士運河的9倍,巴拿馬運河的22倍。運河開通後成為南北交通要道,商運繁盛,運河兩岸興起數十座商業城鎮,對古代經濟的貢獻無法估量。

3、坎兒井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是一種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中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

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修建。如今,仍澆灌著大片綠洲良田。據說,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須要跪在冰水中挖土,所以,總長5000公里的吐魯番坎兒井被稱為“地下長城”。


據悉,全新疆有1600多條坎兒井,其中有1100多條就在吐魯番,年徑流量達 2.94億立方米;吐魯番現有耕地面積70多萬畝,其中有47萬畝就是靠坎兒井的水來灌溉的。坎兒井引來天山上的冰雪融水,成為養育吐魯番兒女、灌溉萬傾良田的生命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