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被捕後康熙爲何沒有將他處死?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鰲拜被捕後康熙為何沒有將他處死?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鰲拜曾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福臨駕崩前立下遺詔,由皇三子玄燁即位,並任命了四大輔政大臣,鰲拜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後來鰲拜越來越跋扈,開始專權。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年輕的康熙帝用計將其俘虜。

鰲拜被捕後康熙為何沒有將他處死?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大臣審訊之後,“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康熙皇帝在親自審訊之後首先是認定了這三十條大罪一律屬實,但是呢,念在鰲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誅”,僅僅是將他革職抄家而已(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是鰲拜被捕後曾經讓康熙看他當年為了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康熙被其功勞感動後特赦其死罪)。當年,鰲拜在禁所去世。

鰲拜被捕後康熙為何沒有將他處死?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鰲拜死了四十多年之後,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又想起了這個曾經給大清立下無數功勞的“罪臣”,下旨追賜他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即一等男爵,讓他的孫子蘇赫因襲爵位。清世宗胤禛(即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又對鰲拜進行祭祀,恢復了他一等公的身份,還允許世襲,並給他加封號曰“超武”。

鰲拜被捕後康熙為何沒有將他處死?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鰲拜的家人此時應該很滿意了,畢竟鰲拜本人沒有被處死,並且康熙、雍正兩位皇帝分別念及鰲拜當年的功勞紛紛給他追封。但是到了乾隆朝一切都變了——在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突然下了一道聖旨,說:“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枚舉。”這實在是大逆不道的奸臣!當年沒殺他就是個錯誤,怎麼還能讓他的子孫享福呢?於是下旨收回了他的一等公爵,保留了一等男爵。隨後,乾隆又翻開舊賬,把當年因被鰲拜陷害而革職的官員全都找了出來,讓他們的子孫因襲爵位。

鰲拜幾乎成了清朝跋扈權臣的代名詞,但是他本人沒被處死,他的家人大多數也只是被革職而已,雖然後世幾經折騰,但總歸是都保全了性命,也真是鰲拜一族的幸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