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是「坑儒」還是「坑術士」?他有沒有被後世冤枉呢?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說秦始皇完全沒有坑儒也是不對的。引發坑儒事件的主要責任人是欺騙秦始皇后又逃逸的術士韓終、以尋找不老藥為藉口花費秦始皇大量錢財的徐市(即徐福)、被秦始皇“尊賜甚厚”卻誹謗秦始皇而後逃跑的術士侯生和盧生。的確,這幾個肇事逃逸的,都是術士;讓秦始皇震怒的也是術士。但是他沒有坑儒嗎——未必!

秦始皇到底是“坑儒”還是“坑術士”?他有沒有被後世冤枉呢?

就在秦始皇欽定包含四百六十人的大清洗名單,並且“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後,秦始皇的長子公子扶蘇給秦始皇說了這些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很明顯,秦始皇是因受術士欺騙、玩弄而震怒,但是他殺的人肯定包括儒生,甚至儒生佔據的比例很大。所以公子扶蘇才會說現在天下初定,屠殺並且向全天下宣佈屠殺“誦法孔子”的儒生,對國家的統治是不利的。

秦始皇到底是“坑儒”還是“坑術士”?他有沒有被後世冤枉呢?

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中寫到,儒家荀子學派和法家學派早就與孔孟正統學派展開鬥爭,在秦朝建立之初,正統儒家在朝廷是有一定地位的,比如丞相王綰就是孔孟學派,但是他後來輸給了荀子學派和法家學派。荀子本是儒家,但是他在孔孟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主張“性惡論”,強調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他的徒弟韓非和李斯正是在他的引導下,成為徹底的法家。

秦始皇到底是“坑儒”還是“坑術士”?他有沒有被後世冤枉呢?

范文瀾先生認為,正統儒家的失敗,是因為他們師古復古的觀念在秦朝是非常不合時宜的,在天下初定之後,丞相王綰等人認為六國剛剛覆滅,其中燕國、齊國、楚國離政治中心咸陽都太遠了,不如分封皇子為諸侯王,鎮守這些地方。秦始皇把這件事交給群臣商議,“群臣皆以為便”,唯獨李斯認為戰國持續幾百年的戰爭,不正是因為周文王施行了分封制嗎?只有施行郡縣制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秦始皇聽取了李斯的建議。

秦始皇到底是“坑儒”還是“坑術士”?他有沒有被後世冤枉呢?

除了分封制,儒家誦詩書,主張恢復三代的政治體制,這都與秦朝幾百年的政治理念完全不同。詩書都是歌頌的歷代君王,當然包括六國的明君,秦始皇不能容忍。《尚書》歌頌聖王的治國理念,自認為“功高三皇,德邁五帝”的秦始皇不能容忍。儒家“子議父,臣議君”,秦始皇也不能容忍。

秦始皇到底是“坑儒”還是“坑術士”?他有沒有被後世冤枉呢?

所以,秦始皇與孔孟學派的儒家積怨已久,坑儒事件的確是由方士引發,但是被殺的四百六十人中,儒生佔據的比例一定非常大,說秦始皇坑儒,並沒有冤枉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