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本期非遺傳承人:趙九洲,已入駐“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匠人——

萬斧千鑿自九天,硯池儒雅紫縠煙。深淺珠跡書春色,入卷香魂化墨仙。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筆墨紙硯是中國歷史上的文房四寶,是古代獨有的文書工具,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都屬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其中遼硯的歷史由來已久。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遼硯興於遼金時代,流傳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據傳遼硯深得蕭太后的厚愛,並被封為御硯。在1929年,張學良將軍下令徵集遼硯,參加全國首屆西湖博覽會。並因此聞名遐邇,與端硯齊名,有了“南為端硯,北為遼硯”的稱謂。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遼硯一度成為瀕危的民族產品,甚至面臨即將失傳的風險,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從事傳統民族技藝也逐漸漠視的時候,趙九洲勇敢的承擔起了傳承製硯雕刻的責任。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趙九洲,1986年出生於遼硯傳承地遼寧省本溪市,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關東石硯寫實派技法帶頭人。自幼酷愛藝術,在兒時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別看他今年才32歲,但是在制硯雕刻這個行業已經是個“老師傅”了。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在2001年15歲的時候,趙九洲開始接觸制硯,並多次拜訪廣東肇慶多位端硯制硯的名家進行學習研究,通過自己的日常雕刻總結,集南方制硯雕刻技法和北方制硯技法的融合,創作出了關東硯雕刻技法。

但是在創作出這套成熟的技法之前,趙九洲遇到了很大困難,遼硯的製作工序複雜繁瑣,工藝要求苛刻。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趙九洲曾說道:“雖然雕刻是制硯的核心步驟,但是採石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把作品素材的原材料篩選合適才能為接下來的雕刻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在進行雕刻之前,趙九洲還需要根據硯石的種類設計出符合其氣質的圖案,這樣在雕刻成型後才會體現其完美的藝術價值。而隨後的雕刻,不僅是個人創造力與意志力的體現,更是手工藝者對靈魂的書寫。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每個入夜時分,窗外寂靜的只能聽見有規律的蟬鳴,趙九洲還在用刻刀一下一下刻畫著硯臺石......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2016年,趙九洲獲得第十一屆本溪市十大優秀青年稱號,本溪市青年五四獎章,這是對他在制硯雕刻行業做出貢獻的肯定與認可,並且在2017年9月成功受聘為遼寧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本溪市分會副會長。

非遺地圖|筆墨傳情,硯池訴意

他的作品《龍騰盛世硯》在全國第29屆文房四寶博覽會榮獲金獎。

自古英雄出少年,趙九洲將制硯雕刻作為畢生的事業,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