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中秋節特稿」李軍利散文:家鄉的中秋節


「河曲中秋節特稿」李軍利散文:家鄉的中秋節

【河曲中秋節特稿】李軍利散文:家鄉的中秋節


河曲視窗網特稿:(李軍利 ) 中秋節,精緻的月餅裝在精美的包裝盒裡置於商場櫃檯上,優雅而昂貴,讓人有一種可望不可及的距離感。倒是兒時家鄉那略顯粗拙的月餅以及中秋節讓我至今難忘。

中秋時節鄉村正值農忙,但鄉人們忙裡偷閒也要過好中秋這個大節!月餅是中秋的主旋律,木質餅模是家家戶戶必有的家當,它由能工巧匠在一塊木板上手工雕琢而成,圓形的模槽,槽底有精美的插圖,“龍鳳呈詳”啦, “菊花盛開”啦,“雙喜臨門”等等,槽周是垂直的雕稜。中秋製作月餅,將準備好的面劑放進去,手掌用勁一按,再將餅模倒扣,一隻成形的月餅便脫出餅模呈於案上,用毛刷上頭遍清油,然後上鍋烤,邊烤邊刷二遍三遍油,烤熟的月餅黃澄澄油津津看著就眼饞。

主婦們自制月餅,麵粉為主料,輔料有雞蛋、紅糖、清油、少許鹼面等,其重點與難點在於食材的配比,主輔配比適當,再將和好的麵糰餳到位,製作的月餅才香酥可口,其間還有做餅餡工序,幼時沒有關注過這些細節,現在無法詳細介紹。

中秋,面劑拿在主婦們手中,一些巧手主婦就不由心動,她們打破餅模的傳統做法,徒手捏出許多花式月餅,秋葉形、星形,還有一隻“大團圓”月餅在八月十五里佔盡風光,“大團圓”足有粗磁大碗口那麼大,圓圓的薄薄的,上有專用木梳壓出的花紋------

各家餅模規格都差不多,通過餅模成形的月餅外形也都差不多,但色澤差異大,色澤優美一定是主輔料配比得當,口感也好。中秋的一隻月餅充分體現了各家女主人的智慧。哪家主婦也不甘人後,一年一度中秋過下來,她們的手藝年年見長,一隻上好的月餅拿在自家孩子手中,展現在村人眼下,那也是她們臉上的光彩!“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粗糙”哪怕是幾隻月餅,她們也用盡心機,把一箇中秋節過得趣味無窮。

中秋夜浩月當空,家鄉人有“貢月”習俗,月餅為主貢品,那隻“大團圓”就充當著主貢品,配以自家土地上收穫來的小水果,豐豐盛盛地擺在一隻長方形木盤中,在月下襬貢,讓“月兒爺”盡情享用。

山裡人視日月星辰為神明,對日月星辰敬畏有加,中秋“貢月”便有祈求神明降下福祉的意願。“貢月”活動莊嚴而神聖,一種神秘感染著每一個孩子,就是再迫不及待他們也會耐心等待。“貢月”完畢,貢品撤下來,一家人才圍坐一起享受美食,享受中秋最美的時光!

如今,我自己家中還保存著一隻從母親那兒帶來的餅模,儘管它從無用武之地,可我還是收藏著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