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稿」河曲王紅梅散文:那年那月 月餅飄香


「中秋特稿」河曲王紅梅散文:那年那月 月餅飄香


河曲視窗網中秋特稿:(記者 王紅梅)秋風起,餅香飄,歲月一路噙蜜吟歌,中秋鼎盛,神州如一幀噴薄欲染、活色生香的畫卷,縱深展現它情到深秋惟有醉的風姿綽約。站在季節的繁華處深情回眸,朦朧中看到的依舊是那個小小的山村,突然竟有柔意瘋長。

那一年,我剛十歲,父母正風華,過八月十五村小學正好放假第一天,十五天的搶秋假拉開風風火火的序幕。著齊肩短髮的母親從低矮的柴房走出來時,午後的陽光正斜斜地照著她的周身,隨她一起走出來的是一股混合的油炸香味,惹得我直吸鼻子,口水也要流出來了,看著睡眼惺鬆的我,母親臉上有著淺淺卻是剋制不住的興奮,“等著,娃”高大的母親低了頭又鑽進柴房,也就兩三秒的時間,她拿了一雙筷子出來,還沒等我看清是什麼,直接送到我的嘴裡,真香啊,我貪婪地咬下去、咀嚼著,完美地無可挑剔的香,顧不得問母親這是什麼,直到嘴裡沒有餘香,母親說道:“今天是中秋節,你爸上午在田裡看到了一隻肥兔子在奔跑,他追啊追,最後你爸贏了,兔子自己跑得累死了……”我想笑又想哭,可憐的兔子,“所以趁中午給你們煎了肉丸子吃,咱過個有肉的十五”,聽母親說完,我轉念為喜了,是啊,是個有肉的節,好長時間沒有吃到肉了,我把頭探進掛有門簾的柴房去一看,滿滿的一鋁盆,這一頓可吃不完,母親得意地說,她用了很多的白麵和粉面裹肉,這樣顯得多。

父親拉了一騾車深黃間綠的南瓜回來的時候,西邊已是雲霞黛天,我和弟弟已經吃得肚兒滾圓,似乎用兩指彈上去就會發出錚錚的金屬音,爐膛裡的火苗明一下暗一下,越來越暗的窯洞像是打開了霓虹燈一樣神秘美麗,我們一動都不想動,坐在熱熱的炕頭眼巴巴地看母親包月餅,記得那時沒有餅模,也沒有很多的油,不像現在的油麵,黃燦燦的,母親只是把一塊倒了些許油、變得微黃的面記擀開,抓了一把黑黑的糖包起來,團成餅狀,然後在灶臺上那口黑黝黝的大鍋裡涮了一層黃油,把幾個白餅放進去,蓋上木頭鍋蓋,很快鍋裡就滋滋作響,高溫下的糖化作甜蜜的霧氣從不嚴實的鍋蓋上竄了出來,竄到我們的衣服上,也竄到了房頂粗壯的橫樑上,氤氳著整個屋子。等父親把幾個大的南瓜運到房頂上,站在簷上吹著明快的口哨的當兒,母親的月餅出鍋了,我聽母親的吩咐出去喊父親,才發現夜黑下來了,村裡很靜,仰頭間,一個碩大的月亮從山的那頭蹦了出來,如一個溫潤的玉石盤,發出清澈的光芒,照亮了村裡的每個角落。父親掃了院子,因為過中秋,他特地給騾子多加了夜間草料,收拾完畢,進屋洗了手,往院中央放了一張方方正正的紅桌子,然後把母親燙好的月餅放在一個小瓷盤裡,恭敬地端到院子裡的桌上,又去廂房抱了一顆又大又黑的西瓜,小心切開,把一半謹慎地拿到桌上,點上了三柱香,喊我們去給月兒爺爺磕頭,我們姐弟便順從地跪下,看著烤得焦黃的月餅,實在有點心不在焉,畢竟一年才能吃一次啊,跪拜完畢,“還是要等,”父親說,“先讓月兒爺爺吃好了月餅,咱們才可以吃。”我們便虔誠地看月亮是怎麼把月餅吃進嘴裡的,山村的夜很單純,月亮似乎是頭頂唯一的風景,暇想中,院外的海紅樹忽然搖曳著,婆娑的影子在月光下分外脫俗,一定是嫦娥姐姐下凡了,站在樹梢吃供餅呢!終於可以吃月餅了,母親很“吝嗇”地只拿出兩個餅子讓我們嘗,儘管這樣,我們已經很滿足了,全家人樂融融地坐在炕頭,享受那咬一口滿嘴甜的激動和幸福……

十五的夜真短,一晚上甜蜜包裹的味覺要等到明年此時才會有,睜眼的時候,父母親已準備好了鐮刀去割谷,讓我倆跟著抱穀穗,我們很高興地跟了去,一上午跑來跑去抱谷的疲憊很快把我們的興致澆滅了,午後真是又餓又困,母親從一個小黃布包裡拿出兩個月餅在我們眼前晃的時候,我們正躺在谷垛上眯著眼偷懶,“月餅”我們幾乎同時驚呼道,搶過來就吃,曠遠的田野裡,偶爾一陣秋風刮過來,從我們大口咬餅的牙縫裡掠去了它也想要的絲絲甜,也有蜜蜂聞到了甜蜜在我們上方一直盤旋,“十五的月餅十六才香”,飢腸轆轆的我們就這樣就著呼呼的風聲,就著各種昆蟲的低鳴,就著秋陽下曬爆的豆角突然裂開的調皮聲,就著莊禾老氣橫秋的陶醉聲,狼吞虎嚥地吃著無比珍貴的月餅,似乎此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所有的向日葵都把臉轉過來在向我微笑,整個地裡的穀穗都向我拋著飽滿張揚的橄欖枝,我頓時精神抖擻,甚至有著奢望,在這十五天的搶秋假裡只要天天能吃到一個黑糖餡兒的月餅,黃昏時分再回家我也願意,但想想那是不可能的,母親總共也就燙了二十來個,還準備去看外婆,去看奶奶……

那是改革開放第十個年頭的事,我還是記得那麼清楚,因為那時中秋的月餅和肉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真的是猶如崑山片玉般珍貴,是一次難有的盛宴。如今的百姓總是趕著過節,我想是因為日子好過了,錢寬裕了,人輕閒了,所以才有這樣的心理:這個節剛過就時常盼想著下個節的到來。你看,城市的商場,農村的餅屋和超市在中秋的前一個月就已經瀰漫著月餅的香氣,各種味道各種包裝天南地北的月餅要多少有多少。中秋節禮尚往來或是孝敬親人送月餅的儀式,等八月一露頭就開始了。儘管現今的月餅僅僅是傳統節日的一個氣氛煊染和象徵,無論父母還是我們姐弟已經對吃月餅不再感興趣,但我心裡還是生出無限的感慨和濃濃的感恩!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願祖國昌盛,人民幸福,中華百福齊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