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中秋特稿」崔富華散文:我的中秋節


「河曲中秋特稿」崔富華散文:我的中秋節

【河曲中秋特稿】崔富華散文:我的中秋節


河曲視窗網特稿(實驗小學 崔富華)“年盼中秋,月盼半,禮拜盼的星期三,一過星期三,時間就像飛一般。”以前每當我工作勞累,叫苦不迭,盼著休息的時候,媽媽就會這樣打趣我。現在我一想到這句話,臉上也不禁會泛起笑意。

2018年的開學季,非常忙碌。在暮然驚覺時間的飛逝中,中秋節已是悄然而至。

兒時的中秋節,是說不盡的歡欣期盼。爸爸會在我們不經意間,陸續的買回一些好吃的東西。光鑑可人的紅蘋果,脆嫩香甜的梨,誘人的紅棗,晶瑩剔透的葡萄,冰涼沙甜的大西瓜,一個特製的全家人圍在一起都吃不完的大大的月餅……年幼的我會在前好些天就盼著中秋節來臨,盼著那個晚上,盼著爸爸把所有的好吃的都放出來,給我驚喜,讓我垂涎欲滴。中秋節晚飯過後,月亮高高地掛起,像一個大大的銀盤,異常的明亮。盯著那盤,模模糊糊間似乎能看得清吳剛與嫦娥的故事,隱隱約約像能看到桂樹和玉兔的輪廓。爸爸的供桌早已擺在樹下,對著月亮,把好吃的東西全部擺在桌上。我總是圍著桌子在樹下跳來跑去。看著桌上那些好吃的,想著一會兒我就可以敞開了吃,不由得笑出聲兒來。爸爸領著我們,跪在供桌前磕頭,然後還向月亮把各種供品逐一扔一小塊,嘴裡嘀咕:“吃個吃個吃個——。”為此我往往忍俊不禁,掩嘴而笑。媽媽為了安撫我的迫不及待,總會先把我領回屋子裡,告訴我供月兒爺爺,得讓那些好吃的在月亮底下多放一會兒。終於等到爸爸把那些好吃的全部搬回屋子裡邊,我就會跳著叫著的拍手,媽媽給我們兄妹幾個平分那些吃的。說是平分,但總會照顧最小的我,多給我一些。我會心滿意足的把分到的,棗,葡萄,梨,蘋果等等逐個兒塞到肚子裡,直吃的瓜滾肚圓。那中秋節的快樂會一直延續到夢裡。

成年的我常會懷念兒時那好胃口的單純的快樂。那時的我只知道中秋節肯定有甜甜的月餅吃,但從來也不去關心這些月餅從哪裡來。等長大一些了,我才知道,那些月餅伴著爸爸媽媽的辛勞。

那一年中秋節的前幾天,媽媽就說會在某一天的下班後去排隊打月餅。那天照例放學回家,家裡卻只有一個遠房的舅舅。舅舅告訴我,媽媽打月餅的隊排的很長,恐怕要很晚才能回來。我等到九點鐘了還不見爸爸媽媽的蹤影。就想著應該給舅舅吃飯了。於是就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捅著了爐子裡邊的火,準備下掛麵給舅舅吃。誰知我不懂水開了是什麼狀態,在水剛冒氣泡的時候,就以為能下面了。下了面才發現水老也不開,趕緊再去捅火、放碳想讓水開得快點。如此三番,越是著急,鍋底的火苗越是小,面老也不熟,只能在水裡燜著。最後給舅舅端上桌的掛麵軟的用筷子夾不起來。我很難過,覺得自己很沒用。媽媽回來卻表揚我,已經很不錯了。記得她和爸爸那天晚上是12點以後才回來的。從那時我知道了,打月餅是非常勞累非常辛苦的。

再後來,我和哥哥們都長大了,每年的中秋節再也沒有了幼時的那種快樂。但是爸爸媽媽卻好像更看重這個節日了。為了家人團圓,老早的就去準備每個孩子喜歡吃的東西。爸爸媽媽依然忙碌,但笑容滿面。孩子們卻也許是因為成熟,喜悅不於形色。

等我和哥哥們的孩子都長大了,會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時候。有一年的中秋節,媽媽看著滿屋子的人,笑著說:“我就喜歡這樣,看著自己的孩子都回家來了,圍著我真高興。”當時我很不以為然,覺得這是再簡單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住得近,我可以抬腿就回家看媽媽。可是今年的中秋節,我卻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媽媽的心情。全家人的團聚,此生我永遠的夠不著了。今年四月份,媽媽離開了我們。

當滿城的大街小巷都飄滿了月餅的香味兒的時候,我的心裡卻滿是悽惶與說不出的痛楚。看著這個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一天天的逼近,我知道,從此,媽媽在天上,我的團圓——只能在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