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頭、頸及下頜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養牛戶會偶爾發現肉牛頭、頸及下頜等部位出現腫脹,然而自己卻又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更不知道該如何去進行治療,今天小編便介紹一下可引起肉牛頭、頸及下頜等部位腫脹的三種疾病,希望廣大養牛戶看完能夠有所幫助!

肉牛頭、頸及下頜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

一、牛肝片吸蟲病

牛肝片吸蟲病,又被叫做“牛肝蛭病”,可以說是牛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特別是放牧牛感染率非常高。肝片吸蟲對牛的危害特別大,主要寄生在牛肝臟和膽管內,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膽管炎,破壞肝臟功能,造成全身中毒和營養障礙,使牛生長受阻,引發貧血等,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急性型患牛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偶爾腹瀉,出現貧血,數日內死亡,或耐過後轉為慢性。慢性型患牛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消瘦、下頜、胸前及腹下水腫,常出現腹瀉、前胃遲緩或膨脹,嚴重的病牛會衰竭而亡。

牛肝片吸蟲病出現的腫脹是水腫,也就是觸摸比較軟有波動感,且會伴隨消瘦、貧血等症狀。下面簡單說一下牛肝片吸蟲的防治方案:

1、預防

每年定期驅蟲2次,第一次驅蟲可在秋末冬初,主要防止牛冬季發病,第二次驅蟲在冬末春初,主要為了牛在放牧時減少病原傳播,驅蟲可選擇丙硫咪唑、硝氯酚、三氯苯唑、溴酚磷等具有針對性的驅蟲藥物;

應減少在低窪潮溼的地域進行放牧,牛採食了被肝片吸蟲汙染的牧草或飲用了被肝片吸蟲汙染的水源便會感染患病;

患牛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蟲卵,汙染了飼草或飲水便會感染健康牛,這是蟲卵擴散的主要途徑,因此應及時將牛舍內的糞汙清理乾淨並進行堆積發酵,同時嚴格對牛舍進行消毒。

對於患牛可採用丙硫咪唑5~15毫克/千克體重口服;硝氯酚4~5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或0.75~1毫克/千克體重深部肌內注射;三氯苯唑12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溴酚磷16毫克/千克體重口服;硫雙二氯酚80~10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

大家選擇其中一種驅蟲藥物使用即可,但同時還應對嚴重患牛進行對症治療,例如注射葡萄糖、維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等為患牛補充營養、加快恢復。

肉牛頭、頸及下頜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

二、牛放線菌病

牛放線菌病是由放線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以頭、頸、頜下和舌出現放線菌腫為特徵,本病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常呈零星發病,2~5歲的成年牛最易感。放線菌存在於土壤、飼料及飲水中,並寄生在牛的口腔及上呼吸道中,當牛口腔黏膜發生損傷時便會感染本病。

牛放線菌病引起的腫脹和牛肝片吸蟲病引起的腫脹還是比較好區分的,牛放線菌病引起的腫脹多較硬,而牛肝片吸蟲病引起的腫脹多較軟,摸起來有波動感,另外牛肝片吸蟲病除了頭、頸及下頜腫脹外還會有其他一系列表現,例如貧血、黃疸、高燒及腹瀉等,而牛放線菌病除了頭、頸及下頜腫脹以及舌咽部腫脹引起的“木舌病”外基本上無其他症狀。

1、預防

預防牛放線菌病最關鍵的防治牛皮膚、粘膜損傷,應儘量避免飼餵粗硬的飼草,飼餵前應對其粉碎、揉絲或軟化處理才可以,以防治刺破口腔粘膜。當牛口腔或頭頸部發生損傷後,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防治感染。

症狀輕微者可口服碘化鉀5~10克,一次口服,小牛減半,每天1次,連用2~4周,嚴重者可用10%碘化鈉溶液50~100毫升靜脈注射,隔天1次,連用3~5次,當牛出現碘中毒時可停藥5~7天;

青黴素320萬單位,鏈黴素200萬單位,用注射用無菌水20毫升進行溶解,然後在腫脹周圍進行分點注射;

用烙鐵對腫脹部位進行反覆烙燙,對牛放線菌病也有較好的效果;

發病初期腫脹部位較小時,也可以採用手術的方式將切除,發病後期可將腫脹部位切開進行引流。

肉牛頭、頸及下頜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

三、給牛打針不規範

給牛打針時消毒不嚴格,便有可能使針眼出現感染,繼而周圍出現腫脹或潰爛;肌內注射時一個點注射過多的藥液肌肉不能吸收便會出現壞死,或者注射刺激性的藥液,例如伊維菌素(肌內注射具有較強的刺激性),也會出現肌肉壞死;靜脈注射時藥液流出血管,特別是具有刺激性的藥液流出血管,例如氯化鈣、濃鹽等,便會使周圍出現鈣化、腫脹及壞死等。

1、預防

給牛打針時一定要對注射部位,以及注射器具進行嚴格消毒;肌內注射時一個注射點不可注射過多的藥液,以不超過20毫升為宜,當需要注射較多的藥液時可以進行分點注射;儘量不要使用對肌肉具有刺激性的藥物;靜脈注射時應要對針頭進行固定,防止藥液漏到血管外面。

當牛注射部位出現輕微腫脹時,可以採用熱敷的方式消除腫脹;採用魚石脂對腫脹處進行塗抹,以進行消腫或加快熟化;對於已熟化的腫脹部位可採用刀片切開,並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將裡面的膿物清理乾淨,然後撒入抗生素粉,較嚴重的情況下還應配合全身抗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