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点击上方“钧瓷网”可订阅哦!


神垕,既是钧瓷之都,又是千年古镇,有着独特的魅力。

去过这座小镇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处地标——主席台,其上有幅5米高的毛主席像。这幅画像出自张国建之手,一个地地道道的神垕人!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如今,已近知天命的他将对家乡的热爱倾注于画布之上,用笔画出了不一样的神垕。升腾着暖烟的烟囱、随意搁置在笼盔墙上的钧瓷瓶……他在画作的天地里,机敏地捕捉属于神垕的独特符号,追寻着艺术的价值,留住了心中的“乡愁”。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张国建在创作


(一)

“来啦,坐下喝点儿茶!”9月15日,在神垕老街笔者见到了毛主席像的作者张国建,他坐在工作室,娴熟地沏茶倒水。墙壁上挂着几幅油画,画风清新,色彩极富张力,吸引着游人踏门而赏。室内还有多幅反映神垕街景、钧瓷的作品,同样别有韵味。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瓷镇印象

“我天生就喜欢画画,经常‘见啥画啥’!”姊妹六人,家中排行老三的张国建出生在神垕镇南大办事处九组,神垕在他小时候的印象里与现在早已天壤之别。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以前,周口、安徽等地的人会拉着架子车来神垕拉煤或买日用瓷!神垕一街两行,客商很多,有钱的住旅社,没钱的住干店,再没钱的就在架子车下将就着睡。”张国建说,从事中医的父亲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从医,但一有闲暇自己不是爬到屋顶捏泥人就是蹲在墙角学画画。

看儿子真心喜欢美术,父亲便不再逼他“背药书”。“没人指导,我就临摹门画,还经常拿着树枝或石膏在地上画。”张国建说,上小学后,对于喜爱的老师,他就悄悄为他(她)画像,班里的同学知道他会画,常向他索要“八路军”“三国演义”等画作。


1986年,张国建考入了神垕陶瓷职业高中。他回忆说:“学校开设有美术专业,我的启蒙老师是曹庆华,从这时候起我才真正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由于悟性高,美术基础扎实,张国建对于美术课如鱼得水。有一年,他报考周口师专,正常需要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考试,他半个小时就交卷走出了考场。成绩下来,美术专业课他是第一名!他的理想是上中央美术学院,然而由于心理压力大等原因,他几次高考却频频失利。

落榜后赋闲在家,张国建一度感到失落和茫然。这时,老父亲做了套雕塑工具,给了他50元钱,让他自己去闯世界。为谋生计,20岁出头的张国建去了北京做道具,后来又去玄奘故里做人物雕塑。艺术是相通的,不同的经历让张国建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小时候,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大侠梦,一个是画家梦。”张国建说,前者没实现,后者成了自己毕生的追求。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张国建在创作

(二)

2014年,张国建开始将精力聚焦在身边熟悉的风景。他流连于神垕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用笔描绘着心中的神垕。站在山涧,他与自然无声对话,用笔呈现独特的神垕符号。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古镇印象系列》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神垕天池》

“我原来重风景写生,创作到一定程度内心顿觉茫然。新的出路在哪里?怎样画出自己的特色?一番思索之后,我觉得应该回归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因为我真的热爱这片土地。”张国建说,自己创作的第一幅本地作品是“钧瓷二厂”,它曾见证了神垕钧瓷的发展,也留下过自己儿时的记忆。画面中,烟囱直插天际,窑炉喷发出暖色的烟尘,天空阴沉欲雨……张国建想表现一种惆怅。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老二厂印象.朝天三炷香》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古镇印象系列》

在神垕东山上有座建于清中期的奎星楼(魁星楼),是古代神垕乡民,祈盼文脉昌盛而建造的石头建筑。据史料记载,其原有两层,底层四门相通,上层有琉璃瓦装饰。斗转星移,奎星楼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2017年4月,张国建面对奎星楼古迹残状,创作了一幅油画《神垕奎星楼》,被许昌市博物馆永久收藏。神垕作家董耀伟为此还曾写诗相和:“龙山晚翠几度秋,凤栖东南盼文侯。灵泉夜月今犹在,魂牵梦绕魁星楼。”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神垕奎星楼》

去年9月,张国建还创作了镇里最大的毛主席像——高5米,宽3.1米。“我们先搭架子,整个绘画过程用了4天半时间!”张国建说,这幅画以1967年《人民画报》封面上的主席像为蓝本,反复推敲,最终创作成功。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真是巧合,完工那天是9月9日,也是毛主席逝世纪念日!”张国建说。

 

 (三)

为了写生,张国建曾遍走祖国的名山大川,当他静下心来,以新的视角观察神垕时,这个小镇充满了谜一样的美。神垕的大刘山、庙宇、笼盔墙、老街等自然风物,“跃”到了画布之上,呈现出别样之美。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瓷镇印象系列》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瓷镇印象系列》

“无论画景还是人,那个场景一定得能打动我,然后我才会下笔。”张国建说,大雪过后,神垕古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自己在雪地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古镇印象系列》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古镇印象系列》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古镇印象系列》

饱经社会历练的张国建回到家乡后,重拾心爱的画笔,以“他者”的眼光重新审视故乡的人物景观、山水、瓷器、窑工,发现诸多别样的美;当张国建借重家乡的景观凝练到一幅幅油画里的时候,不仅充盈了自己对“我乡”的特别的情感,也激起无数异乡人对“我家”的思念。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女艺人》

研究神垕钧瓷多年的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所所长王洪伟说,当张国建一笔笔地描绘神垕的凤翅山、大刘山、驺虞河、匣钵墙、烟囱、陶瓷作坊的时候,他才成为神垕历史的记录者,逼真的、有情感的、带思想的记录者。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陶艺家》

“纵观中国绘画史,杰出的画家常常不由自主地以故乡山水和人物为蓝本或原型,表达对时代的爱恨情仇,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美好未来的期待……‘故乡’深刻影响着画家的笔法、思想和美学造诣。”王洪伟说,作为闻名世界的钧瓷之都,故乡神垕或许能使张国建走得更远,他的神垕绘画也具有一般性社会学意义和历史意义。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一个美丽的古镇应该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的张国建在神垕老街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大鼎原创”,原创体现的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瓷镇印象系列》

“作为一名画家,生活在神垕这片土地,我总有一种使命感,感觉应该更好地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她的美。”张国建说,自己的根在神垕,事业在神垕,无论走多远,无论名声有多大,神垕永远是自己的家,自己会进一步挖掘表现神垕之美的题材,为家乡留下属于自己的时代“影像”。

个人简介

「钧瓷网」他不会烧钧瓷,但许昌人会为他的“钧瓷”点赞



张国建:职业画家,河南禹州人。许昌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当代艺术油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评画师,中国写生会许昌分会长。


监制:钧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