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恐龙”又一新属种被认定

“禄丰恐龙”又一新属种被认定

图为“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内陈列的“孙氏彝州龙”化石。

近日,随着全球最权威的自然科学领域专业期刊——英国《科学报告》刊发相关论文报道,“禄丰恐龙”又一新属种被认定——该恐龙属基干蜥脚型类,取名“孙氏彝州龙”,以纪念为禄丰及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孙艾玲。这是继不久前发现“程氏星宿龙”之后,禄丰县境内恐龙化石研究的又一重要发现。

据了解,按国际通行的惯例,一个地方发现古生物新种类,首先应由专业机构进行保护和挖掘,然后经专业学术研究人士仔细考察研究后,向权威专业机构提交相关研究报告并进行公示。待国际相关专家充分研讨修改后形成定稿,在全球最权威的专业期刊杂志刊发后,方能正式认定其属种,这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此次禄丰恐龙新属种的发现和认定也遵循了这一做法。该恐龙化石早在2002年便由禄丰县国土资源局发现并组织挖掘,后一直装架陈展于“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2014年,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课题组对其展开研究,至今年初形成研究成果,在提交国内外相关权威审核修订后,最终在英国《科学报告》刊发研究论文。

禄丰县国土资源局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所所长王涛介绍,该恐龙化石标本发现于毗邻禄丰盆地的川街盆地,化石点位于禄丰组张家坳段最上部。通过对化石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孙氏彝州龙”属蜥脚型类,较禄丰目前已知的所有其他基干蜥脚型类更为进步。难得的是,该恐龙头骨化石保存非常完整,形态特殊。如上颌开始出现唇侧齿板、眶前孔和外下颌孔缩小、泪骨垂直等特征,都与蜥脚类更为接近,这对后期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孙氏彝州龙’的发现,不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较为完整立体的头骨形态学信息,也丰富了禄丰及中国基干蜥脚型类的多样性。”王涛表示,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头骨的镶嵌式演化,在蜥脚型类恐龙不同属种间的差异,比人们以往认识的更为复杂,“孙氏彝州龙”代表了向蜥脚类起源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早期恐龙的进化史以及中晚期恐龙的演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记者 饶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