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小提琴大師——梅紐因

傳奇小提琴大師——梅紐因

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於1916年4月22日出生在美國的紐約市。他的雙親都是從俄國移居到美國的猶太人,而且還是虔誠的音樂愛好者。父親莫希雖然是一位牧師,卻拉得一手好小提琴,母親瑪爾塔不僅會彈鋼琴,而且還是一位不錯的大提琴手。正因為如此,他的家中始終擁有著濃厚的音樂氣氛。梅紐因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自然在音樂方面受到了許多先天的啟發。在他兩歲左右時,父母就經常懷抱著他出入音樂廳和歌劇院,使他接受著異乎尋常的音樂薰陶。據當時的人們回憶到,這個乖巧的小傢伙一聽到音樂便本能地興奮起來,他對樂隊中的每一個動靜都很感興趣,當時的樂隊演奏員們都非常熟悉這個可愛的小聽眾。後來,父母看到小梅紐因對音樂有著那樣強烈而持久的興趣,便決定培養他走上音樂藝術道路。於是在梅紐因五歲那年,父母為他購置了一把小提琴,並把他送到當地的小提琴教師齊格蒙特·安克爾處,開始了正規的學習。梅紐因一接觸到小提琴演奏藝術,他的特殊才華很快就得到了充分的顯露,其進步速度之快簡直令人不敢相信。1921年10月26日,學琴僅僅半年的梅紐因,居然在豪華的“費爾基特大酒店學生演奏會”上舉行了成功的演出,引起了全體在場人員的極大關注,從此,嶄露頭角的小神童便留在了人們的深刻記憶中。

1923年,七歲的梅紐因投在了當時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首席,著名小提琴家兼小提琴教育家路易斯·帕辛格的門下,成為這位名師的正式弟子。在帕辛格的辛勤指導下,梅紐因的演奏技藝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來到帕辛格門下的當年,他就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在一次正式音樂會上演奏了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之後又於第二年在紐約的曼哈頓歌劇院中舉行了音樂會,這期間,他身上那種作為優秀小提琴家而特有的傑出才能,已經開始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

1926年,十歲的梅紐因得到一筆資助而隨家人一起來到了歐洲,他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拜訪了前輩小提琴泰斗伊薩依,並在這位大師的面前為他演奏了拉羅的《西班牙文響曲》,得到了伊薩依高度的評價,只是由於當時的伊薩依年老多病,才沒有收梅紐因作學生。1927年,梅紐因全家回到了美國,這時,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邀請梅紐因前往舉行音樂會,梅紐因欣然同意。11月25日,卡內基音樂廳中歡聲雷動,11歲的梅紐因在著名指揮家布什指揮的舊金山交響樂團協奏下,以不可思議的完美技巧,為紐約的聽眾演奏了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他的精彩演奏,激起了全場聽眾的狂熱般的沸騰,人們懷著極為驚訝的心情,親眼目睹了這位神童小提琴家的天才技藝。當時,無論是臺下的聽眾還是臺上的樂隊演奏員,每個人都被這激動人心的場面所深深地感動,他們久久地鼓掌、歡呼,向這位才華橫滋的小演奏家表達著發自內心的祝賀。

20年代末期,梅紐因再次隨家人來到了歐洲,希望在那裡得到深造和展開自己的事業。在巴黎,他遇到了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師和傑出的作曲家喬治•埃奈斯庫,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對於梅紐因來說,真可謂是求之不得的良師益友。梅紐因抓住機會,鍥而不捨,終於以自己的才華和執著感動了埃奈斯庫,幾經周折之後,埃奈斯庫不僅收下了梅紐因,而且還向梅紐因的父親聲明要免費教授這個天才少年。

梅紐因投身在埃奈斯庫的門下之後,無論在小提琴演奏技藝上,還是全面的藝術修養上都得到了非同小可的提高,很快,他便成為了一名出類拔萃的青年小提琴家了,這時,他一面跟隨著埃奈斯庫繼續深造,一面頻繁地在歐洲各國舉行音樂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於1929年在柏林舉行的一次音樂會。在那次音樂會上,13歲的梅紐因在指揮大師布魯諾·瓦爾特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協奏下,一口氣演奏了巴赫、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迫使狂熱的聽眾長時間鼓掌達四十分鐘之久。在此之後,他又先後來到了羅馬、維也納和倫敦舉行音樂會,每一次都以他那稀有的天才和絕妙的技藝征服了當地的聽眾。

1931年,他在法國巴黎音樂學院舉辦的小提琴競賽上一舉奪得了頭獎。同年11月14日,他又在德國的萊比錫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音樂會,他在音樂會上演奏的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使在場的聽眾陷人了忘情的狂熱之中,他們不僅長時間地鼓掌,而且還強烈地要求他將此曲重奏了一遍,這種罕見的情況,實在是開創了小提琴演奏史上的一個先例。1932年,16歲的梅紐因在倫敦演奏了英國著名作曲家埃爾加的《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此次演奏由埃爾加親自指揮樂隊協奏,兩人一老一少,合作得異常精彩,天衣無縫。演出結束後,埃爾加對梅紐因的出色技藝和深刻音樂理解力表示出了由衷的欽佩,並由此與這位天才少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5年,梅紐因進行了一次長途的旅行演出,這次旅行環球一週,經過了十幾個國家的60多個城市,所到之處均受到了當地聽眾的熱烈歡迎和讚揚。通過這次不尋常的長途跋涉和旅行演出,19歲的梅紐因極大地擴展了自己的知名度,並且真正確立了牢固的國際影響和地位。這次旅行演出以後,梅紐因返回了他家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農場中閒居,一連18個月未在國際樂壇上露面。正當人們為此而迷惑時,他又於1937年重返樂壇,並在接下來進行的下一輪旅行演出中,將自己18個月中研究和練習的成果全盤奉獻給了聽眾。人們發現,他此次的演奏與以前相比,無論在技術上還是藝術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他對小提琴演奏規律及其它一些有影響的因素,有了許多直接而清晰的理解,從而導致了他的演奏慢慢脫離開了僅僅依靠天才的印象,呈現出了在技藝上全面成熟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梅紐因同樣沒有放下小提琴。為了支持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他不辭辛苦地奔波在盟軍前後方的各個部隊中,為軍官、士兵和當地群眾進行了五百多場演出。他的精彩演出和不畏艱難的行動,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反法西斯戰士們的精神,為他們最終戰勝敵人,起到了具有積極意義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梅紐因於1945年來到了前蘇聯訪問演出。在這裡,他與奧伊斯特拉赫首次相識,並一起在音樂會上合奏了巴赫的《d小調小提琴二重協奏曲》。此次與奧伊斯特拉赫的相識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在當時東西方對峙的“冷戰”時期,他們通過友好的接觸,彼此達到了相互瞭解和進行東西方藝術信息勾通的目的,奧伊斯特拉赫當時在前蘇聯首演的埃爾加及巴托克等作曲家的協奏曲,就是由梅紐因介紹給他的。後來,兩人之間曾保持了多年深厚的友誼,直到奧伊斯特拉赫逝世為止。這一充滿真摯情感的動人插曲,已成為小提琴藝術史上一段佳話。

梅紐因是一位擁有豐富和漫長藝術生命力的偉大音樂家,他一生中不僅從事小提琴演奏事業,而且還從事教學、研究和指揮事業。他曾於1962年在英國倫敦創辦了“梅紐因音樂學校”,專門培養來自世界各地的少年音樂天才。他還作為指揮家親自創辦了“梅紐因室內樂團”及“巴思音樂節”、“溫澤音樂節”和“格什塔德音樂節”等頗具國際影響的音樂節。他在這些音樂節和樂團中親任指揮和音樂指導,進行了大量意義重大的音樂活動。此外,他還十分積極地從事東西方音樂藝術的交流活動,努力探索著小提琴與東方民族樂器之間在演奏方法和演奏形式方面的相互借鑑和融合的問題。由於他所進行的一系列非凡而卓越的藝術活動,英國著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分別授予了他名譽博士學位,同時,英、法、德、比、西等國,也都授予了他榮譽勳章。不僅如此,他還從1969年起三次連任了國際音樂家理事會主席的職務,名符其實地成為全世界德高望重的偉大藝術家。

任何一位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其演奏技藝與風格都會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在這一點上,梅紐因本人也毫不例外。總的來看,梅紐因仍然屬於世紀交替間,演奏觀念和風格逐漸變遷時期的演奏大師。從他的早期演奏上來看,其風格明顯受到克萊斯勒和埃奈斯庫的影響,尤其是埃奈斯庫,作為梅紐因的老師,他將自己賦予音樂以豐富表情和甜美意境的特點,盡數傳給了這位非常善於學習別人特點的學生。此外,梅紐因在一段時期內也十分推崇海菲茨的演奏,當時,梅紐因為了能向海菲茨那樣精確而科學地掌握技術,曾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並導致了他在一個時期的演奏中同樣揉進了華麗和令人驚歎的炫技效果。然而,梅紐因最終並沒有成為炫技型的演奏家,而是在彙集了百家之長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以深邃的邏輯性和細膩的音樂性為特點的演奏風格。

從小提琴演奏藝術發展史上來看,梅紐因接受的是典型的法比學派教育,這一點從他的兩位主要老師那裡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帕辛格曾經是伊薩依的學生,而埃奈斯庫則是馬爾西克的學生,因此他們二人都是法比小提琴學派的主要傳人,梅紐因從他們的身上全面地掌握了法比學派的精華,後來又在自己的演奏實踐中,將這種精華做了進一步的發展。

梅紐因是一位難得的具有全面能力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他所演奏的作品中,既包括維瓦爾弟、巴赫和亨德爾等巴洛克時期大師們的作品,也包括莫扎特、貝多芬等古典樂派大師的作品及後來浪漫派、現代派的大量小提琴作品。1943年他與匈牙利近代作曲家貝拉·巴托克結成好友以後,曾促使巴托克為他創作了著名的《無伴奏奏鳴曲》等作品,而他本人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巴托克作品的演奏權威。除去巴托克的作品以外,人們認為他演奏的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等人的作品,是最為使人欽佩的權威演釋,而對埃奈斯庫和布洛克等人的作品,他的演奏則具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比較而言,柴科夫斯基的樂曲是他演奏得最少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