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詩人崔顥的這一首詩一舉奠定了他在中國詩壇的地位,這首七言絕句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而且淳樸生動,朗朗上口,不得不令人歎服,使崔顥的一世詩名流傳千年。這首詩描寫的是黃鶴樓極周圍的美景,自古以來黃鶴樓就是文人墨客賞景吟詩的熱門景點,無數大文豪大詩人留下歌頌黃鶴樓的詩文,但是還沒有哪一位能超過崔顥。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當然,詩仙李白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很有名,不過很多人還是認為崔顥的詩更好一些,老張也這麼認為,最多他們二位的詩並列第一,你怎麼看?

現在的黃鶴樓位於武漢武昌長江南岸的蛇山頂上,俯瞰萬里長江,當然了這座黃鶴樓是現代仿古建築,而且位置也不是唐朝時期黃鶴樓的位置,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黃鶴樓的威名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這個霸氣的美譽,登上黃鶴樓就可以欣賞到“天下絕景”。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歷史上的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當時建樓的用途相當於瞭望塔,用來觀察敵情的,三國一統後逐漸成為“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諸多千古絕唱,李白曾經多次登上黃鶴樓,幾乎每次都會賦詩一首,岳飛曾經以這裡作為根據地北伐,據說也曾留下過詩文。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除了黃鶴樓,武漢的古蹟還有著名的晴川閣和古琴臺,這三座傳奇建築並稱“武漢三大名勝”。晴川閣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至二十八年,是漢陽太守範之箴所建,名字也是源於崔顥那首《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閣也和黃鶴樓一樣歷史上多次被毀多次重修,兩座樓閣隔江相望,成為武漢的經典地標。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古琴臺的歷史就更傳奇了,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撫琴彈奏《高山流水》,不遠處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聽懂音律,後來兩人相互視為知音,相約一年後再聚分享音律,然而子期因病去逝,伯牙悲痛之餘終生不再撫琴,史稱伯牙絕弦。人們為了紀念他們二人的深厚情誼築臺紀念,就有了古琴臺。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武漢東湖,也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自古為遊覽勝地,屈原曾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三國時期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讚美東湖的美景;李白也曾在東湖邊的放鷹臺題詩。

萬里長江第三十七鎮,天下江山第一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絕響

東湖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比杭州西湖大六倍,一百多年前和其它湖相通,也和長江相連,水患頻繁,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長江和東湖之間修建武金堤和武青堤,並建水閘使東湖和長江分離。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據說有九十九灣,島嶼星羅棋佈,山峰綿延起伏,林木蔥鬱,風景宜人,毛主席非常喜歡東湖,稱其為“白雲黃鶴”的地方。

關注行者老張旅行自媒體,欣賞大美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