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中建鋼構在高度、跨度、精度等多個維度不斷突破自我、超越極限,承建了大批經典項目,成為現代中國經濟騰飛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見證者和推動者。

重溫經典,不忘初心。今天,小鋼帶您去看中建鋼構經典工程之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效果圖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項目總建築面積約6.3萬平方米。結構形式為鋼框架—支撐結構體系,地下一層、地上五層。項目建築平面的外輪廓近似邊長為131米的正方形,寓意“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實景圖

解讀城市歷史

在六百多年的歷史中,天津最大的特點就是作為溝通與交流的“窗口”。天津作為天子渡河之津,是自古以來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外通內連的交通樞紐,南北文化在這裡交融,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中華百年看天津,它的發展與中國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與中國融入世界的曲折遭遇連在一起。而天津作為21世紀中國發展的重點區域,必將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嶄新窗口。

博物館以“世紀之窗”的概念作為設計的原點,再現天津的悠久歷史和重要地位:這是回顧天津設衛建城600年的文明之窗;這是再現中華百年看天津的歷史之窗;這是展望天津美好前景的未來之窗。“世紀之窗”將成為天津博物館的核心空間,成為最具特色與震撼力的場所。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實景圖

構築“世紀之窗”

“世紀之窗”設定為一個完整的空間序列。它由內而外貫穿整個博物館,寬敞宏大的公共空間緊密聯繫各個展廳,成為公眾參觀和體驗建築的核心空間。作為“世紀之窗”的開端,博物館北向主入口以寬50米、高17米的“重門疊澀”形成深邃的入口空間,引導公眾穿過開闊的廣場,進入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後,公眾將置身於寬30米、長80米、高14米的“時光隧道”。這是博物館連接各個展廳的公共大廳,是“世紀之窗”最核心和精彩的部分。大廳的天窗與側牆構成層層疊疊的格柵,形成強烈的縱深感。

公共大廳在南端橫向展開成寬100米、高12米的“未來大廳”,這是“世紀之窗”的終點。寬闊的“未來大廳”與深邃的“時光隧道”形成強烈的反差。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室內圖

營造“城市殿堂”

博物館主要由5層鋼框架結構及屋頂桁架體系構成。地腳螺栓約2671根,鋼柱有箱形及圓管兩種截面類型,每層約180根,結構在局部區域設有柱間支撐。

屋頂桁架之間、桁架與鋼樑之間設有桁架穩定所需的拉壓桿。鋼樑端與框架柱剛性連接部分,均設置隅撐。

屋頂桁架體系在桁架兩端和中間設有吊柱,利用吊柱將桁架與四層、五層鋼樑連接成為整體框架,使四層至頂層結構的四周均為懸挑結構。

結構中庭屋頂設有11榀玻璃光棚支撐桁架,上下弦截面均為平行四邊形,桁架與水平線成63°角進行安裝,高3.95米,各榀桁架之間高差700毫米,跨度由23.5米至29米,整榀重量為25噸至30噸。

結構北側入口處設有門式鋼架5榀,各榀之間高差為266毫米,鋼架跨度由34米至53米,整榀重量為39噸至72噸。

從2010年9月16日鋼結構工程開弔,2011年1月13日鋼結構工程封頂,中建鋼構項目團隊僅用不到4個月時間,完成了約12000噸的鋼結構施工任務,為天津市呈現了一座文化地標。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室內圖

城市的博物館是城市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公眾瞭解這座城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場所,是這座城市的人民珍惜和自豪的文化客廳。在天津博物館的施工中,中建鋼構項目團隊有著這樣的理念:體現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他們融入鐵骨仁心的文化內涵,並以現代的手法將工程背後的底蘊呈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