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撮合25個國家586家企業的水產生意:中國市場還未被深度開發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道,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將於2018年8月24日-26日隆重舉行。

倒計時1天!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將於2018年8月24日-26日隆重舉行。作為南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水產行業盛會,本屆展會展出規模達30000平方米,匯聚586家企業、25個國家展團、30多省市的參展商,90多個國家採購商、60000多名專業買家和觀眾。

她撮合25個國家586家企業的水產生意:中國市場還未被深度開發

  中國(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組委會、廣州環球搏毅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涵

值此漁博會開幕之際,筆者有幸採訪到廣州漁博會承辦方廣州環球搏毅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涵女士,帶大家探尋這場國際漁業盛會背後的故事。

  中國水產展起步雖晚,但飽含機遇

水產前沿:當前國際上的專業水產展並不少,放眼廣東、全國甚至全球,您如何定位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其價值和意義有哪些?

徐涵: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的定位是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漁業行業盛會,相比國際上的水產展,中國水產展起步相對較晚,是一個還未被深度開發的領域,但也恰好說明了這個領域存在很多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水產養殖和加工企業的品牌影響力較弱,產品附加值比較低。通過展會,參展企業能夠相互交流,對自身有個清晰的認知,明確發展方向,特別是在品牌建設上,更能捋清思路。另外,對於一些已經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我們也會提供買賣對接服務,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

水產前沿:漁博會選址在廣州是出於何種考慮,具備哪些優勢?

徐涵:我認為展會的選址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場地,第二是消費基地,第三是匯聚全球資源的國際化平臺,包括交通能力、消費文化和社會環境等,這些廣州是都具備的。

廣東是中國水產品消費第一大省,也是水產品養殖、加工、流通及貿易中心,有著非常好的市場基礎。另外,廣州作為千年商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展“廣交會”的搖籃,漁博會選址廣州能借助“廣交會”強大的集聚效應,實現國內漁業資源與國際資源的對接。

六大亮點吸引超60000人聚集

水產前沿:一直以來,除了路演活動,組委會參加的活動和業內會議很多,如此頻繁的社交是出於哪些原因?效果如何?

徐涵:這是我們團隊的宣傳理念,只要是有水產人聚集的會議或活動,我們都願意去更多地宣傳。一方面,我們想通過多樣、廣泛的途徑,讓更多的水產人通過各種傳媒或者直接面對面的宣傳,認識、瞭解到我們這個展會。

另一方面,通過參加水產業內的會議和活動,我們也可以從中篩選、提煉一些精華客戶,並對展商、觀眾、合作伙伴、擬邀請嘉賓等各種人群做好分類,我們參加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了漁博會的舉辦打好基礎,都是有意義的。

  水產前沿:2018年即將召開的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目前進展如何?本屆有哪些亮點?

徐涵:本屆展會將與第26屆廣州博覽會同期舉行,展出規模達30000平方米,匯聚586家企業、25個國家展團、30多省市的參展商,90多個國家採購商、60000多名專業買家和觀眾。

本屆漁博會有以下六大亮點:

1、本屆漁博會依然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匯聚來自新西蘭、厄瓜多爾、智利、西班牙、挪威等共25個“一帶一路”國家展商的共同參與;

2、本屆展會得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國內知名企業參展踴躍,數百家水產名優企業攜帶上千種水產品共同參與;

3、“一帶一路國家水產品千人對接洽談會”將於展會現場同期舉辦,為買家團提供全方位的水產行業一手貨源,直接採購,節約成本減少中間環節;

4、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冷鏈設備暨生鮮配送展覽會、2018中國(廣州)餐飲供應鏈展覽會也將同期同地舉行,聚集活鮮、冷凍水產、冷鏈配送、餐飲供應鏈於一體,為餐飲行業實現一站式採購服務;

5、今年漁博會再次設立臺灣漁業館,帶來臺灣特色水產品及加工產品,進一步拓展海峽兩岸水產品貿易和漁業水產技術交流機會。

6、同期舉辦以“消費升級,敢為食鮮”為主題的“珠三角冷鏈物流發展論壇”,共同探討中國水產品冷鏈行業發展新路徑。

與其他行業展會大不同,漁博會要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水產前沿:據我們瞭解,除了漁業展,您還負責舉辦過其他行業的展會,您覺得漁業展與其他行業的展會相比,有哪些不同?對比其他行業的展會,漁業展有哪些需要學習的地方?

徐涵:我從事會展行業已有18個年頭,在進入漁業展覽領域之前,有過多年海事、造船、物流行業辦展經驗。從一開始舉辦漁博會就是在不斷地學習,學習其他行業展會的辦展模式、辦展的專業性和國際性等等,當然每個行業我不能完全都一樣去做。

比如海事的展會是船東之間一個大聚會、酒會,船東去採購,整個都是在為船東服務,關聯性很強;但水產不一樣,水產行業群體之間相對比較封閉,這當中需要做的是打通行業上下游渠道,展覽效果只是一個形式,更注重的是交易量和時效性。個人覺得漁博會可以學習其他展會的優點,但也一定要根據行業特色找到適合漁博會發展的途徑,這也是我們要思考和在做的。

  “規模”、“質量”兩手抓,打造華南漁業最大國際貿易交流平臺

水產前沿:展望未來,您對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有哪些規劃和目標?

徐涵:廣州漁博會於2015年創辦,自創辦以來規模發展迅速,展會面積從首屆的8000多平米增長到第三屆的20000平米,今年第四屆的展出面積達到30000平方米,我們基本是朝著每年增長一個展館的目標去發展。現在我們首先是發展規模,同時也要抓好質量,這是當前要做好的兩件大事。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努力把廣州漁博會辦成南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最專業的漁博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源,讓廣州漁博會逐漸成為華南地區漁業最大的國際貿易交流平臺。

  水產前沿:短短几年,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成為南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水產行業盛會,可以分享一下這幾年的心路歷程嗎?

徐涵:展會是一個行業的風向標、晴雨表,我們能在一個展會上看到某個產品真正被公眾接受的程度。我認為會展行業是一個很前沿的平臺、很綜合的平臺,它可以讓我接觸到不同行業和不同層次的人,投身到一個多元化的環境。一路走來也經歷過很多低谷階段,伴隨著行業的起起落落,但我們會一直堅守。

做展覽,其實就是給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平臺,它需要的是一個紮紮實實去做事的團隊,各方面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買家和賣家搭建一個貿易橋樑。這幾年我的心得就是要踏踏實實做事,讓買賣雙方得到實惠,為這個行業作出貢獻,從而贏得廣大客戶的認可,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