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告訴你:大規格對蝦是這樣養出來的!

近年來,隨著養殖南美白對蝦的人越來越多,蝦卻是越來越難養了。有人說,現在養蝦純粹看運氣,也有人說,要想養大蝦還得需要好的管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注意過,不管在什麼地方,總有那麼一個人或者是幾個人幾乎總能年年養大蝦,賺大錢。原因何在?以下內容,是筆者收集廣西北海的一位廣為人知的“養蝦能手”的養蝦流程,供大家參考交流下。

養蝦能手潘老闆,迄今為止,養蝦7年,前3年在大家都能養好蝦的時候,他努力學習,不斷總結,賺錢自不必說。從2010年開始,他所在的地區就有很多人陸陸續續出現養蝦時好時壞的情況,唯有潘老闆,年年大豐收。他雖然蝦塘面積只有10多畝,但每年基本可以賺錢20萬元左右。

走進他的小屋,入眼就可以看到厚厚的七八本筆記本,一年至少一本,每年的養殖情況,效益分析,個人對於養殖的理解和總結,全部記載的一清二楚。筆者的這篇文章,也主要是根據其人所述,結合筆記本記錄情況,就其中的1號塘今年的養殖流程做出的總結,並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

1 池塘基本情況

蝦塘塘底為酸性底,主要是受紅樹林土壤性質影響。並且土壤顆粒較大,池塘四周均鋪上邊膜,防止漏水過於嚴重,塘底未鋪膜。1號蝦塘面積2.8畝,放有3臺增氧機,共計3.8千瓦。水源有兩個,一個是來自地下水,另外就是旁邊的河水。池塘旁邊設有一個面積三畝的蓄水池(供周邊幾個塘一起使用),水質均經過消毒、解毒、肥水等處理。

2 池塘養殖流程概要

2.1放苗前的準備工作。經過一個冬季曬塘,開春開始剷除塘底對蝦糞便、修補地膜(邊膜)、除草、使用三氯異氰尿酸消毒、進水。進水到十幾二十公分深時,開始使用效果比較突出的“肥水肽”(可溶性有機肥)配合碳源肥水等。此時的水深為50~60cm。安裝好增氧機。

2.2放苗。放苗前3d,全池使用聚維酮碘消毒,2d後使用多元有機酸類物質解毒。這3d,每天中午開增氧機2h,主要為了活化水質,使池塘藻類得到更好的生長。放苗前一天開始試苗,主要把幾十個蝦苗放在桶子裡面,觀察一天時間,如果成活率在95%以上就可以放苗。

放苗前0.5h,全池潑灑天然植物多糖,複合有機鈣等有助於保苗,提高蝦苗成活率的抗應激類物質。6月5日放養蝦苗11萬尾(實際購買10萬尾,廠家送1萬尾)。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自己發酵,畝調水成本低至1元左右。酵之源是把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等組合在同一狀態,這麼多的有益細菌形成了複雜而又穩定的微生態系統。

2.3苗期管理(6月5日到6月19日)。放苗的第二天(6月6日)開始投餵開口料。潘老闆在開口料的選擇上很慎重,他沒有選擇價格比較昂貴的蝦片,而是選擇了性價比高、懸浮性好、營養價值高、蝦苗容易吸收的“利餌多”(活性生物蛋白、有益微生物),並與“水產誘食酵母”等的混合物,配成料水,全池潑灑。放苗第二天到第四天,每天一餐,第五天開始每天2餐。

第一餐的投餵量大概控制在10萬苗投餵500g上述混合物,之後逐漸加量。喂到放苗第九天(6月13日),開始逐漸投餵少量添加顆粒較小的飼料,開口料混合物的投餵量逐漸減少。6月19日,蝦苗開始大量上罾,此時控制水位大概在1.1m左右。

老司機告訴你:大規格對蝦是這樣養出來的!

2.4養殖前期(6月20日到7月20日)池塘管理。這個時間段正值放苗一個月左右的疾病高發期,大多數蝦塘在這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這個時間段,潘老闆做了大量預防性的管理工作,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a.保持水位在1m以上。受當地土質條件影響,該池塘雖然鋪有邊膜,但是滲水漏水依舊比較嚴重。據潘老闆說,平均算起來,這個池塘一天的漏水量大概有五cm左右,基本每天加水2~3h,這還算是當地比較好的池塘。有的嚴重漏水的池塘,一天的漏水量可以達到二三十釐米,這就要幾乎天天大量加水。

b.定期育藻培菌。目的主要在於維持水質的穩定。每天根據水色情況,檢測得到的水質指標情況來確定具體的操作。

這裡提到的具體操作主要有3個方向:

一是補充碳源,有相關研究表明,具有較高生產能力的池塘的碳氮比都在10~15∶1之間,碳源是大多數有益菌以及有益藻類生存乃至繁殖的必不可少的基礎營養物質。

二是補充可溶性有機肥,補充可溶性有機肥的種類可視池塘藻相來決定。定期補充可溶性有機肥可以培養大型藻類來保持水質的長期持續穩定,避免小型藻類的大量甚至過量繁殖。

三是補充活菌,池塘中的有益菌是池塘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對池塘水質的淨化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c.控制有害菌。這裡說的不是殺滅有害菌,而只是控制。每隔三四天使用一次噬菌蛭弧菌,抗菌肽類藥物。遇上有陰雨天氣轉晴,或者是颱風剛過等疾病高發期,就使用聚維酮碘來控制。此時蝦塘的水深要保持在1.2m以上。

2.5 養殖後期管理(7月21日到8月15日養成賣蝦)。這個時間段基本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基本都是按照正常的管理步驟來操作就好。

在這裡就重點強調下潘老闆所做的幾個比較特別的細節:

a.除了喂料時間段外,幾乎全天打開增氧機。在中午時分和晚上是所有增氧機全部打開。

b.嚴格控料。這個時候正是白蝦快速生長的時候,當旁邊的人都是不停的加大投餵量的時候,他卻一直是嚴格控料。一天三餐,早上七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五點半,嚴格控制在一個小時內吃完。一發現有異常情況,立刻減料甚至停料。

另外一個控料的情況是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具體說來如下:陰雨天減料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中雨天氣減料一半,暴雨或者颱風天氣直接停料不喂。其實這個時候開始控料對水質底質的調控,對蝦的健康快速生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c.每天在對蝦吃完早餐後,都下午塘底摸摸。個人認為,潘老闆這麼做是這麼幾大好處:一是可以及時充分的瞭解到蝦吃料情況,是否全部吃完;

二是可以改善底質,減少塘底發酵、返底等情況的發生,起到“物理性改底”的作用,這比一般性的底改的效果來的更加實在;

三是可以瞭解到是否有意外情況發生,如對蝦偷死、脫殼等;

四是可以加強底改藥物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後期養蝦,潘老闆兩三天就會使用一次改底產品。

老司機告訴你:大規格對蝦是這樣養出來的!

3 養殖效益情況分析

塘租800*2=1600元(自己村子的土地,按照兩畝地的面積租用的)

蝦苗168*10=1680元(購買十萬蝦苗,廠家贈送一萬)

電費0.65*2432=1580.8元(主要是開增氧機和電泵抽水等)

人工1520元(剷除蝦糞600元,之後除草兩次200元,請人抓蝦720元)

飼料4080斤*4.11元/斤=16768.8元

藥費4522元(主要是農藥,水產類藥物等)

材料費用1523元(主要是養殖設施損耗,修理等費用)

出蝦情況3712斤,28頭/斤,30.5元/斤

蝦苗成活率3712*28/110000*100%=94.5%

飼料係數4080/3712*100%=1.10

池塘總投資29194.6元

池塘總收入3712*30.5=113216元

池塘總盈利74102-22558.6=84021.4元

4 針對整個養殖流程的總結分析

總體而言,潘老闆的養殖是比較成功的,他的養殖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下面就主要針對以上養殖流程做一個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借鑑。

4.1有一個比較好、可靠的水源,並且進水渠道和排水渠道是分開的。潘老闆的池塘的水源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地下水(鹽度大概3~5之間),另外一個就是河水。而且他還有一個2.5畝的蓄水池。

他是先把河水和井水一起抽到蓄水池,在蓄水池裡面使用濃戊二醛溶液經過消毒處理後,再使用含多元有機酸類物質的產品+含硫代硫酸鈉產品等雙重解毒,之後使用肥力持久的產品肥水。調好水質後就可以抽到蝦塘裡。

4.2選苗。

一般認為這樣的蝦苗成活率會相對高點:蝦苗體色透明,體形肥壯,形態完整,體表光滑,全身無任何附著物;蝦體無損傷和畸形,群體發育均勻整齊,蝦體肌肉飽滿,胃腸充盈食物,肝胰腺呈黃褐色,不渾濁,鰓部不變黑,尾扇舒展充分,苗體乾淨無雜物附著。蝦苗彈跳靈活,對外來刺激反應十分敏捷。潘老闆一般都是放養一些大型廠家生產口碑好的蝦苗。

4.3對藥品的選用,要求嚴格。

潘老闆說,水產藥物是把雙刃劍,選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大豐收,選用不當,則容易出現一些不可控制的意外。潘老闆對藥物的選擇使用的原則性很強,他從不選用一些價格低,品質差的替代藥物,他選用的藥物首先考慮的是效果和藥物可能帶來的遺留問題。在這裡,筆者建議大家選用藥物使用一些品牌藥物,一是安全性會好點,二者使用的效果也會突出點。

4.4池塘增氧能力強。相對於附近的很多養殖戶的蝦塘,潘老闆平均每畝蝦塘的增氧機功率差不多是別人的2倍!增氧能力強,意味著蝦塘生產能力強,也就更容易高產了。

據不完全統計,在筆者跟蹤過的100位蝦養到60頭或以上的養殖戶朋友中,有80%以上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缺氧或者低氧症狀。水中溶解氧的高低,成了養殖高產大蝦的關鍵。所以,潘老闆能在這樣的蝦塘環境中,養出高產的蝦,也不足為奇。

老司機告訴你:大規格對蝦是這樣養出來的!

4.5重視對氣泡病的預防,並做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

其實在當前的養殖環境下,尤其是在一些水位比較淺的蝦塘,氣泡病已經成為發病率高,危害性比較大的水產動物疾病之一。比如,潘老闆在養殖過程中保持較高水位、維持水體穩定,經常調水改底,晚上保證水中充足的氧氣,中午時候多打氧機曝氣,雨後或颱風過後消毒,消毒後及時補充“利菌多”,“活力碳”育藻培菌等都是很有效的預防手段。

4.6定期解毒,改底,培水,補菌,抗應激,補充營養等。

養蝦需要穩定的水質,而這個水質都是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之中的。要想維持這種動態的穩定,需要我們定期清理蝦塘的“代謝廢物”,這就需要定期解毒改底了。這還不夠,在做好清理的同時,還需要我們為蝦塘輸入“動力源泉”,這就需要我們視蝦塘水質情況需要培水補菌了。

最後,就是補充一些對蝦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了,如:蛻殼期補鈣,定期補充維生素C等。當然,這裡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在對蝦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每個環節的操作的重視程度,相對應的藥物的使用頻率都應該是不盡相同的。

4.7投餌合理。

觀察潘老闆的整個養殖流程,他的投餌規律大概是:早期加量,中後期控料,重視少量多餐。尤其是中後期的控料,尤為重要,直接關係到該階段的水質調控,底質養護等重要問題。

如果可以很好做到合理投餌,不僅僅有助於蝦苗的健康快速生長,而且大大減少了對蝦塘水質底質的汙染,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可以節省大量的飼料,調水改底用藥等成本,一舉多得。

老司機告訴你:大規格對蝦是這樣養出來的!

4.8良好的個人習慣。

在這裡總結下我所看到的潘老闆的養殖習慣:

a.勤記筆記,及時思考總結,那厚厚的幾本筆記本就是最好的見證;

b.經常巡塘觀察,檢查水色情況,吃料情況,水質指標情況,蝦苗體色、活力情況,增氧機情況等;

c.定期養水養底,補充池塘所需要的物質。

5 建議

通過以上情況分析,潘老闆的整個養殖思路,操作模式都是比較科學的,養殖的結果也充分證明,他的養殖方法是可以成功的,在這裡,我還是建議他:

5.1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鋪設底膜。

該地區的地質土壤條件決定了池塘容易滲漏。池塘之間,池塘與河道之間相互漏水,是蝦塘與蝦塘之間疾病傳染的一個重要途徑,可能直接導致一個片區的蝦塘出現大面積發病,並且,該地區很多村落的蝦塘都沒有很可靠的水源,如果池塘不保水,也就無法有效增高水位,繼而增大了氣泡病爆發的可能,所以,預防白蝦疾病,防治池塘滲水漏水很重要。

在這個地方,很多池塘都鋪有邊膜,對解決滲漏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沒有根本的解決滲漏。解決的辦法最好就是:鋪邊膜的同時鋪底膜!只有添加了底膜,才能有效防治滲漏,進而更好的防止疾病傳染。

5.2 重視保肝護肝。

大家都知道,在白蝦的諸多組織器官中,肝臟是很容易出現病變的。近幾年,廣東、廣西白蝦大面積出現不同程度的紅肝、肝腫大、肝萎縮等病症,保肝護肝已經成為白蝦養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難題。據相關研究,“白便”很多時候都是由肝臟病變引起的,因此在合適的時間段,對白蝦進行合理的保肝護肝,已成為白蝦養殖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5.3 在試苗的方法上,要做相應的改進,要慎重,這裡主要說的是試苗的時間,用來試苗的蝦苗的樣本數量,試苗環境等都應該要做相應的改進,只有這樣,在試苗工作上做到無微不至,才能有助於提高蝦苗的成活率。

綜上所述,只是個人對眾多養殖南美白對蝦成功的方法中的一種。養蝦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蝦塘,不同的人管理,天氣、氣候、季節不同,甚至在不同的流行性疾病暴發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相對應養殖方法。但無論是什麼樣的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成功的方法,所體現出來的養蝦原理或養蝦技術都是脫離不了科學養蝦這根主線。

養蝦的基本的日常管理方法,都是根據水色,水質指標去調控池塘水質,根據對蝦吃料情況知道蝦的生長情況,根據蝦的外在表現(對蝦體色,作息情況等)來了解對蝦的健康狀況這三大方向來做出相應的管理操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