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衛星導航巨頭會師衛星搜救系統 爲何國際搜救青睞它?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巨頭會師衛星搜救系統 為何國際搜救青睞它?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巨頭會師衛星搜救系統 為何國際搜救青睞它?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巨頭會師衛星搜救系統 為何國際搜救青睞它?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昨天(9月19日)晚上22時7分,我國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37、38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本次發射的北斗雙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火箭由該集團一院研製。在繼承以往北斗全球導航衛星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雙星首次增加了國際搜救、全球短報文、等離子體及表面充電風監測儀三個增量載荷。

這意味著,中國正式成為全球衛星搜救系統的空間設備提供國。航天專家龐之浩表示,全球衛星搜救系統主要滿足海上求救需求,提供準確、及時、可靠的遇險警報和位置數據,幫助搜救部門協助遇險人員。“在茫茫大海上,採取別的聯繫方式很困難,也很難建設信號中繼站。衛星處在高遠的位置,覆蓋面廣,利用衛星搜救是最佳方式。”

在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推動下,從2000年開始,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格洛納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上搭載搜救載荷,形成中軌衛星搜救系統,可以實現更高的定位精度、更短的等待時間,以及全球覆蓋能力。

此次中國北斗三號衛星搭載搜救載荷後,全球四大導航系統在國際搜救衛星系統中實現會師。

為何國際搜救載荷選擇搭載在導航衛星,而不是遙感、通信等其他衛星上?航天專家龐之浩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導航衛星本身具有導航與定位功能,導航衛星接收到搜救信號後,比較容易確定求救者的位置,並快速通過短信或其他衛星發出信息。

另外,導航衛星系統均為覆蓋全球的系統,其廣闊覆蓋面也契合國際搜救的需求。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後續,北斗三號還將在4顆衛星上搭載搜救載荷,組成更完備的搜救系統。北斗搜救系統還將實現“返向鏈路”功能,即利用北斗系統向遇險人員發送反饋信息,告知其報警信息已被收到,以此增強遇險人員獲救信心,提升救援成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