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明真相羣衆,請不要亂用自己的專業業權威

廣州曾經的醫生譚秦東發表《中國神酒“鴻茅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結果,遭到某省警方跨省追捕,現在已經被刑事拘留。這信息在網上披露,熱評頓時像炸開了鍋。

面對不明真相群眾,請不要亂用自己的專業業權威

過去說三十六行,現在隨著行業的細分,三百六十行都不止,任何人都沒法做到各行各業無所不通,無所不曉,對不同行業的認識,只能聽取磚家說法。

由於跨行業經常各行如隔山,這就存在一個弊端,有些本身在行業內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磚家可以以聳人聽聞的方式表達,有些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又可以用習以為常的方式表達。更可氣的是,摳起字眼來,不明真相群眾還不能說磚家錯了。

如譚醫生說鴻茅酒是毒酒,確實有根有據。鴻茅酒使用的原材料中,有何首烏、附子、檳榔、半夏等成分。這些藥品,臨床證明有毒,藥典也有記錄,還有錯嗎?

想想又有些不對勁,藥三分毒。何首烏有毒是不假,但是人們自古就使用何首烏泡製藥酒,沒人說何首烏酒是毒酒吧?檳榔是有副作用的藥不假,但湖南、海南人喜歡嗑檳榔,沒人說他們喜歡嗑藥吧?使用六七十種藥材泡製,譚某如果覺得鴻茅酒有副作用無妨進行質疑,但似乎不應該直接就斷定是毒藥吧?

如果其他人見到鴻茅藥酒使用有毒有副作用的藥材製造而成,判斷鴻茅藥酒是毒藥,還情有可原,但譚某還這樣下結論,用業內的一句話來評價:脫離劑量談毒性,那就是耍流氓。

面對不明真相群眾,請不要亂用自己的專業業權威

譚某的行為,如同有個小夥子是吸菸的,這小夥子談對象,譚某卻以媒人的身份告訴別人姑娘,這小夥子是吸毒的。菸草雖然有毒性的,但顯然吸菸並不等於吸毒。可是,姑娘只能聽媒人的,他就能進行有根據的胡說八道了。小夥子如果知道情況,不揍他揍誰?

同樣,由於普通人對藥理不懂,只能聽醫生的。譚某隻曾經是一個醫生,其實現在他的真實身份是個商人。面對不明真相群眾,不說他是個商人而說他是醫生,顯然濫用了專業的權威,對普通消費者進行了恐慌性誤導。他這次倒黴,不能說罪有應得,也有點咎由自取。

打完三十大板譚某,再說一說某縣公安局。公安局作為執法結構,有權力抓人關人不假。但對譚某這種有根據的胡說八道,應該算是民事訴訟或者就算是刑事訴訟也應該從民事訴訟開始,按正常程序,鴻茅藥酒就譚某損害其聲譽狀告譚某,索取損失若干,由法院進行審判索賠,而不應該一接到鴻茅藥酒報案之後,就屁顛屁顛跨省把譚某拘留逮捕。如此為商家服務,公安局有變成私安局的嫌疑,也是濫用了專業權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