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京東數科意在「去金融化」?京東金融回應:仍是重要板塊

更名京東數科意在“去金融化”?京東金融回應:仍是重要板塊

上一輪“去金融”輿論旋渦後,京東金融悄然更名再次引發業界熱議。

近日,京東金融在微博的官方賬戶悄然更換為“京東數科”,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為何京東金融選擇此時更名?是否意味著未來業務戰略的變更?數字科技是否意味著京東金融將以科技為重?

9月18日,京東金融正式回應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

談及為何更名,京東金融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於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範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於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不過,就去金融化的猜測,京東金融亦回應稱,“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事實上,京東金融的更名背後和戰略調整息息相關,並早有預兆。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從2016年開始就在各種場合強化數據、技術是京東金融的優勢,在8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上,陳生強曾表示,“數字科技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傳統金融機構的力量是不可或缺,也是更為重要的。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是不分線上與線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O+O’的模式。”

在談到金融機構與數字科技公司該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時,陳生強表示,“銀行等傳統金融有網點、牌照及金融業務經驗的優勢,數字科技企業有技術、場景、年輕用戶的優勢,從中長趨勢看,雙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機,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路徑。金融機構跟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之後,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由此雙方可以更好的促進消費,服務實體企業,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自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中拆分以來,京東金融的這一年,經歷了新一輪融資、戰略的明晰調整、新業務的拓展等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的定位之爭。綜合多方分析,京東金融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以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為切入點的自營式金融服務階段,二是2016年以來以科技輸出為核心的科技服務金融發展階段。

今年5月,京東金融經歷了一次徹底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將2C業務和2B業務明確劃分,分別組建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

金盟聯盟致力於為您定製專屬內容變現方案,通過個性化的內容推薦,精準鎖定目標人群,完成定製化產品樣式。讓您投放的每一分錢都可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