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合作共築中巴友誼

深化國際合作共築中巴友誼

2018年7月11日 《中國航天報》第2版 責任編輯 郭倩 美術編輯 丁潔

7月9日11時56分,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簡稱巴遙一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自此,巴基斯坦有了第一顆屬於自己的遙感衛星。

巴遙一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對外合作小衛星中外方監造程度最深的一顆衛星。

在24個月的研製過程中,研製團隊與巴方密切合作,在巴方聘請的歐洲顧問團隊的全程參與下,按照國際標準嚴格規範研製過程,克服各種困難取得多項技術突破。同時,長時間的共同工作,讓中巴雙方設計師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巴遙一號將對巴基斯坦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等發揮積極作用,也將為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空間遙感信息服務。

高標準的深度合作

作為巴基斯坦的第一顆遙感衛星,巴方對巴遙一號寄予厚望,對衛星的研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衛星研製過程中,中巴雙方對標國際水準展開了深度合作。”衛星總指揮趙鍵介紹。

從去年5月開始,巴方專門在北京設立監造辦公室,10人組成的監造團隊長期駐紮,全程參與衛星系統層面工作;在衛星設計、產品生產、整星研製等多個重要研製階段及關鍵節點,巴方還邀請了多位經驗豐富的歐洲監造專家現場參與。

此外,在日常管理和溝通上,中巴雙方每週固定召開一次周例會,每季度與巴方及法方顧問團隊召開季度評審會。會後,中方還要對巴方和法方監造團隊提出的各類問題和待辦事項進行溝通交流和書面回覆,從項目開始到結束,累計回覆事項達到了3900多項。

衛星總設計師崔玉福對評審會印象深刻,與以往不同,“巴方的評審會一開就是一兩週,他們對文檔資料的重視和細緻是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在他看來,通過此次中巴合作,項目團隊與國際客戶對話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既鍛鍊了一支隊伍,又形成了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文檔體系,使我們的衛星技術、管理、產保等方面的能力都在交流碰撞中得到了提升。”

趙鍵表示,用戶的高標準、嚴要求對我們自身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對標歐洲航天的文件體系將更有助於中國航天走向國際市場。

多項技術取得突破

圖像質量是遙感衛星在軌應用的核心指標,針對巴方在圖像質量上的較高要求,研製團隊通過不斷優化設計大幅提高了圖像質量。

崔玉福介紹,巴遙一號優化設計了海量圖像存儲和獨立圖像處理能力,從而使兩臺相機能夠獨立處理、獨立存儲、獨立下傳圖像數據,擁有了基於“海量圖像數據”的更小、更優的圖像數據壓縮處理能力,從而使最終的圖像更接近“原圖”,也就更加清晰,滿足了用戶對高質量圖像的特殊要求。

同時,衛星優化了相機的微振動環境,大幅降低了整星的“抖動”,使成像質量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降低星敏感器視軸變化對圖像定位精度的影響,衛星採用了高精度一體化的星敏感器並優化熱變形控制,星敏的高精度控制能力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一系列提升圖像質量的設計與驗證,得到了法方顧問、巴方監造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評價,“設計精巧,驗證有效,效果良好”。

衛星還搭載了巴方自研的一臺科學實驗設備,這在我國出口的低軌遙感衛星中尚屬首次。經過研製團隊的精心設計,衛星平臺不僅能夠為其提供支持,還設置了極端情況下的故障隔離,避免巴方自研設備故障對整星造成的影響。

再續中巴兄弟情

從1990年長二捆首飛搭載巴方科學試驗衛星到2011年巴基斯坦通訊衛星1R升空,再到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隨著中巴航天領域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中巴之間友誼也越來越深厚。巴遙一號衛星的研製團隊中,不少是巴星1R接受過培訓的學員,如今他們已經走上了巴基斯坦航天部門的重要工作崗位。

中巴雙方聯合研製初期,克服語言障礙成為雙方面對的第一個難題,為了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中方研製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有人英文單詞本隨身攜帶,隨時學習;有人用手機下載學習英文的軟件,堅持每天打卡;還有人利用下班和週末的休息時間專門去英文培訓機構上課。隨著英文水平的提高,大家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

試驗隊進場後,中方充分尊重巴基斯坦風俗習慣,為他們專門開闢出清真食堂。發射前夕適逢巴基斯坦的重要節日開齋節,巴方隊員穿起節日盛裝慶祝,崔玉福帶隊為他們送上了節日禮品和祝福,巴方還回贈了巴基斯坦傳統服裝表達感謝。

在不斷的深入交往中,中巴雙方的設計師漸漸從工作夥伴變為親密的朋友。有一次,一個巴方的小夥子告訴中方設計師,他的奶奶說中國有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動物叫做“龍”,希望設計師能週末帶他去動物園看看。面對這個哭笑不得的請求,中方設計師向他仔細解釋了中國的“龍”,並給他講述了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這件事也成為了雙方日後的一個難忘回憶。

深化國際合作共築中巴友誼

2018年7月11日 《中國航天報》第1版 責任編輯 李淑姮 美術編輯 丁潔

深化國際合作共築中巴友誼

2018年7月11日 《中國航天報》第3版 責任編輯 孫喆 美術編輯 於珊珊


本報記者 代振瑩

通訊員 詹桓

發佈 冶玉娜(實習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