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文|小銘 排版|不二

近幾年是紀錄片的黃金年代。不少優秀的國產紀錄片在這一年湧現,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國人的關注,質量與口碑齊飛。

它們記錄了發生在中國這片沃土上幾千年來關於生老病死的故事,真實而有力量。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今天小編在這裡介紹的這五部部國產良心佳作,每一部都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部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部都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值得反覆去看。(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參考)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搖搖晃晃的人間》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首標題驚世駭俗、內容文藝動人的詩,它的作者餘秀華竟然是個來自湖北農村,出生就患有腦癱的中年婦女。《搖搖晃晃的人間》,則是部關於餘秀華的紀錄片。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在記錄片中我們看到她跌跌撞撞的行走於麥田之間,嘴裡蹦出滿懷詩意的詞句。這麼些年她陸陸續續都在寫詩,於她而言,詩歌是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儘管這個人間,她還要搖搖晃晃的走下去。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中國梵高》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他不是藝術家,更不是什麼學者,而是一個初中都沒畢業的農民工。他不一定最瞭解梵高本人,但他一定是最瞭解梵高畫作的人。20年裡,他臨摹了10萬多幅梵高油畫。每一個筆觸、每一筆色彩,他都瞭然於心。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畫畫的過程更不是享受,而是無數個通宵地連軸趕工。一旦碰上加急的訂單,大芬村的夜晚就燈火通明,男人們赤裸著上身作畫,靠香菸和廣播提神。白天只能睡一小下,8、9個人擠一張通鋪,狹窄的客廳是畫室更是家。在大芬村,畫畫不是藝術而是為了生存。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二十四號大街》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2010年的杭州,“二十四號大街”是全新城市開發項目的一部分,建設期間吸引了大量農民工及其家屬。他們居住在自己搭建的棚戶中,颳風漏風、下雨漏雨。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影片主人公老蘇和女人琴在這條街上開了家棚戶飯館,自己就住在店裡。沒有人來管這些“違章建築”,棚戶區居民與城管相安無事。但是一旦新樓竣工,工地的使命完成了,這些人和他們的棲身之所也就成了城市繁榮的絆腳石和官方的眼中釘。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真誠的作品,雖然在大的環境下這些人被時代毫不留情的甩了出去,但是你可以看到他們也像地裡的樹苗一樣,自己會生長出來。

他們很少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二十四號大街》這樣的作品,照亮了他們的世界。

《歸途列車》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2009年歲末,美國《時代》週刊的年度人物中,有一個群體:中國民工。這部片子最大的價值就是用三年時間拍了中國外出農民工的一個縮影,拍出了所有為了生計被迫遠離家鄉的人們的心酸。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電影中用大量的鏡頭對比著中國當下恬靜又凋敝的鄉村與人潮洶湧又冷漠的都市場景,他們最大的痛苦是無能為力,而所謂的承擔只是逆來順受。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龍哥》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影片中阿龍基本一直在說謊,三句話兩句假,也有人說其實每一句都是假話。他真誠又虛偽,重情又薄情,“愛施”又虛榮,面對鏡頭,他有略顯刻意的偽裝和狡猾。一切都不再重要,所有存在的意義只剩一件事情:再扎一針。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周浩導演的作品一向不強調或者說基本沒有什麼所謂的“光影效果”“鏡頭美感”,他以最寫實最樸素的手法記錄每個立體的大小人物。

他是一位孤勇者,他說記錄片是有原罪的,每個個體就是每個個體,我們犯不著給每個人貼上標籤,記錄片就是讓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混沌起來,目的就達到了。

盤點幾部值得一看的國產紀錄片

-END-

老規矩,留言評論回覆你的感受

更多精彩,盡在官微"耐卡IMTV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