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點擊右上角關注,閱讀更輕鬆哦~

老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錢吃高麗(參),沒錢吃黃芪”,足以見得,黃芪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進補地位。這幾天,剛好有點氣虛,就想起黃芪起來。有個網友曾經問過我關於黃芪的使用禁忌及一些使用經驗。前段時間工作忙,今天有些許時間,就總結一些出來一起學習。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本文為小編總結一些前人的經驗,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自治範本。否則後果自負。


認識黃芪及應用的注意事項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小編先指出: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黃芪。

上面這句話的理解是:

表實邪盛,一般是指機體感受外邪而體質又不虛的情況,比如有寒戰,發熱等外感症狀。

氣滯溼阻以及食積停滯也表現為實證,比如有胃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癰疽初起以及熱毒可以表現為發熱,說明正氣未衰;

陰虛陽亢則表現為手足心熱,甚則盜汗等症狀。

這些情況都不適合服用黃芪或單獨服用黃芪,除非身體有其他狀況需要這藥,在醫生指導下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黃芪的配伍禁忌及使用禁忌——

1.《本草經集註》:“惡龜甲。”

2. 徐之才《藥對》:“惡龜甲、白鮮皮。”

3.《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4.《本草綱目·第十二卷》謂:“黃芪補元氣,面白而多汗者為宜,若面黑形實而瘦者,服之令人胸滿。”臨床對於氣滯,脾胃脹滿,溼熱,實熱等患者,均當慎用。


在排除不適用黃芪的病人後,黃芪的一些實際使用經驗——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1.用於肺氣虛及脾氣虛弱

黃芪重在補氣,尤擅補益肺氣,主治肺氣虛而氣短乏力、語聲低怯、咳喘無力、脈象細弱等,常與黨參、白朮、炙甘草、升麻、五味子等同用。

本品也治脾氣虛弱證,常與黨參、白朮、茯苓、山藥、白扁豆、炙甘草等配伍。

2.用於氣不攝血證

氣不攝血證,中醫病證名。是指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勞欲體虛,體勞傷脾,或久病體虛,致脾氣虛,損傷於氣,則氣虛不能攝血,而導致出血證,伴有面色蒼白,舌質淡,脈細弱。本病證見於紫斑、便血、吐血等出血證。

治氣不攝血證,常與黨參、大棗、仙鶴草、藕節、當歸、阿膠等並施。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3.用於氣血兩虛證

氣血兩虛為證候名。亦稱氣血兩虧。指氣血均虧損不足的證候。多由久病不愈,氣血兩傷所致。可因氣虛不能生血而致血虛,亦可因血虛而致氣虛。臨床表現氣虛與血虛同時存在,症見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暈、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黃等。

治氣血兩虛證,常與黨參、當歸、龍眼肉、大棗等共用。

4.用於氣陰兩虛證

氣陰兩虛,又稱氣陰兩傷。氣虛和陰虛同時並見的病理變化。常見於熱性病過程中,熱在氣分,汗出不徹,久而傷及氣陰;或熱盛耗傷津液,氣隨液脫;或溫熱病後期及內傷雜病,真陰虧損,元氣大傷。也可見於某些慢性代謝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結核病、腫瘤等疾病。症見口渴、氣短等。治宜益氣生津養陰。

若治氣陰兩虛證,則配伍女貞子、太子參、人參、麥冬、五味子等。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5.用於氣津兩虧證

津液,泛指體內的液體,也可指唾液,“生津止渴”就是這個意思,但其根源還是體內“陰”有傷損。陰虛可致氣虛,氣虛可加重陰虛。既有陰虛也有氣虛者就是氣陰兩傷了。

若治糖尿病之氣津兩虧證,則配伍山藥、玄參、烏梅、山萸肉、黃連、地骨皮等。我於臨床常用黃芪30g,取其補氣之功,治療疲勞綜合徵,有較好的緩解疲勞作用,可供參考。

→案例:

曾治一疲勞綜合徵患者,男性,38歲,神疲乏力,不耐勞作,陽事欠佳,易於施洩,脈沉細,舌淡苔白。處方:生黃芪30g、黨參10g、當歸6g、川芎6g、五味子6g、石菖蒲6g、制遠志6g、巴戟天10g、小茴香6g、黃柏3g、生麥芽15g、炒雞內金10g。水煎服,7劑,疲勞症狀顯著減輕,性功能亦得改善。

6.用於手汗

本品可止手汗,我用生黃芪30g,生葛根30g,荊芥10g,防風10g,白礬10g,水煎,熱燻而溫洗,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連用3天,近效頗佳。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7.用於氣虛水腫

黃芪補氣利水,主治氣虛水腫,其證以下肢腫甚、下午腫劇為特點,可配防己、茯苓、桂枝、甘草、澤瀉、附子、枳殼等,如防己茯苓湯。

已故名醫劉邵武先生的半決瀆湯(黃芪30g,鬱金15g,金銀花30g,絲瓜絡15g,車前子30g,白茅根60g)加味,治療水腫尿少,有較好療效。現代臨床報道,黃芪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等,有消除尿蛋白,改善腎功能等作用。

8.用於補氣託瘡生肌

黃芪有良好的補氣託瘡生肌之效,用治氣血不足之瘡瘍內陷,膿成不潰,常與當歸、穿山甲、白芷、皂角刺等配伍,以託毒排膿,如透膿散。若治瘡瘍久潰不斂者,可配當歸、熟地、白芍、人參、白朮、炙甘草、肉桂等,以生肌斂瘡,如十全大補丸。

黃芪泡水喝對人體好處多多,黃芪該怎麼吃?哪些人不能吃?

別忘了點擊右上角關注,把文章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