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全球稻田綠室氣體排放量相當於600座煤廠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0日報道,稻田排放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氣體正在加劇全球變暖,其影響相當於600家燃煤電廠的長期運作。研究人員發現,為了節約用水而採用間歇性淹水的稻田所排放的一氧化二氮要比往常高出45倍。

研究發現全球稻田綠室氣體排放量相當於600座煤廠


相比之下,持續性淹水的稻田主要排放甲烷,而甲烷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要短得多。這些發現意味著全球水稻種植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之前認為的兩倍。

美國環境保護協會在紐約發佈了一份全球分析報告,該報告分析了印度稻田排放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影響。他們發現,由於一氧化二氮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要比甲烷長得多,因此它們對短期氣候變暖的影響與1200座平均規模的燃煤電廠每年排放的36億公噸氣體相當。研究人員還發現,水和有機質管理技術雖會減少甲烷的排放,但會增加一氧化二氮的排放。他們說,這必須引起重視,因為一氧化二氮是一種停留時間很長的溫室氣體,大概在20年至100年之間,它在大氣中吸收的熱量高出甲烷的好幾倍。

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環境保護協會的資深科學家 Kritee博士說:“水稻種植對氣候的全面影響被大大低估了,因為到目前為止,間歇性淹水的稻田排放的一氧化二氮還沒有被包括在內。在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下,有限的水資源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可能使更多的水稻種植區考慮使用間歇性淹水,以解決水資源短缺和甲烷排放問題。因此稻田的水管理需要進行調整,以平衡用水量與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對氣候影響之間的關係。”

為了監測和緩和水稻種植對一氧化二氮排放的影響,研究人員們呼籲科學家們繪製出淹水的分佈圖,並測量出全球範圍內稻田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他們還希望各國能報告出此類氣體的排放量,並希望大米生產商能優化水、氮和有機質的利用,以減少這兩種重要溫室氣體的排放。Kritee博士補充道:“科學家們必須同時測量稻田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的排放量,以便制定有效的政策,在減輕水稻種植對氣候影響的同時,滿足糧食需求。”研究人員調查了印度南部稻田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發現在大部分的間歇性淹水農場,水稻的一氧化二氮排放佔水稻種植造成的氣候影響比高達99%。這些氣體的排放量會大大加劇全球變暖,遠高於多個全球水稻研究組織此前提出的10%的估計。

該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美國環境保護協會的亞洲區主管Richie Ahuja補充道:“我們現在才意識到,水稻種植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不僅很大,而且會產生重要影響,我們也已清楚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亞洲主要的稻米生產國正在投資改善農業部門,並會受益於擬議的雙重緩解戰略,這將會節約用水、提高產量、減少氣候汙染。”這項新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