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到該爲自己著想的時候了!

律師,在很多人眼裡是正義的化身,

他們,口若懸河,日進斗金,

他們,是光鮮亮麗、社會精英的代名詞。

可殊不知,

很多律師疲於奔波,高鐵、飛機是出行工具,一日兩城是常態;

不下班、不睡覺、不拒絕是家常便飯;

這個行業競爭激烈,通過了"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試,卻又陷入了終身學習的循環中;

也有人比喻律師是打不死的"小強",是不敢生病的職業;

從營銷到作業他們習慣了單打獨鬥,還要時刻提防自己的案源被他人搶走;

甚至某些同行的過勞猝死已經成為一部分法律人的心魔,可他們一邊感嘆,一邊又通宵達旦。

作為律所管理者的你或許會掩卷深思:

律所沒有品牌影響力,接到的案件為何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好不容易接到了"大案",可自己卻沒有承接能力,無從下手;

為何苦苦培養的律師"新人"一旦"成熟",就會離開律所另立門戶;

"別人家的律所"管理經驗如何借鑑?為何套用在自己律所就水土不服?

律師培訓、信息化投入已經捉襟見肘,可所裡的律師還不買賬;

既要做管理,又要做業務,"別人家的職業經理人"能不能也給我來上一打?

這,是否是你的現狀?

你,又想過是為什麼嗎?

律師圈裡流行著一句話叫"跑步機人生"——一直在探尋發展,也一直在前行,最後發現卻一直原地打轉。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律師行業的發展僅停留在業務和人數上的增長,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卻遲遲沒有本質的突破,很多三四線城市更是連前者都達不到。行業發展停滯不前,客戶需求無法滿足,不能多地協同,缺乏有專項業務經驗的律師,法律服務能力不足,這都是律所發展模式不足直接帶來的問題。

基於此,2013年瀛和律師機構應運而生。瀛和致力於將更多城市的中小律所以品牌與技術為著力點緊密聯結在一起,直擊傳統律師行業痛點,抱團取暖,打破束縛行業發展的壁壘,做一個無邊界法律服務平臺。

律師,到該為自己著想的時候了!

"讓律師迴歸律師,讓律所專注專業",經過五年發展,瀛和已在國內外成立百餘家律所,擁有執業律師3000餘名,服務範圍遍及各個領域,已經成為中國律所數量最多的法律服務平臺。未來,瀛和將在全球範圍內佈局500家律所,將擁有上萬名律師。瀛和律師機構律所間合作模式的創新吸引了諸如BAT(騰訊)、雅戈爾等眾多資本的投資,共計融資三億多,成為中國律師行業"互聯網+法律"的引領者。

加入瀛和,律所管理者不必再孤獨探尋律所發展之路,專注律所管理與業務發展的"經紀人團隊"智囊團隨時在路上!

律師,到該為自己著想的時候了!

寧書文 瀛和鄭州

河南瀛豫律師事務所主任

有效解決區域性律所發展局限

2016年3月加入瀛和。瀛和模式既解決了總分模式下律所利益的衝突問題,又有效解決了區域性律所的發展局限,真正解決律所的痛點。加入瀛和後各層面都有顯著變化。規模上,不僅人數翻倍,人員優化和整體素質明顯提升;見識上,既通過北京總部開拓了視野,又從其他成員所吸收賦能;業務上,過去我們沒有成員所做支撐,瀛豫的觸角發展到哪裡,服務止於哪裡,服務能力非常有限。而現在依託瀛和國內外150餘家成員所,相互支撐,彼此賦能,做事底氣十足。真心認為瀛和不是一棵參天大樹,而是共謀發展的生態森林。

律師,到該為自己著想的時候了!

餘招勝 瀛和深圳

廣東瀛尊律師事務所主任

規模快速擴大 市場格局拓寬

加入瀛和,主要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發展規模難擴大;第二缺乏市場品牌效應;第三專業化建設困難。自2015年加入瀛和,瀛尊所從30人增加到現在的130人,同時藉助瀛和模式,不斷加強內部規範化建設,呈現出了良性、健康的發展態勢,市場認同度大增,吸引了大批有共同理念的律師加入。此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瀛和大平臺,我們瞭解到全國甚至全球律師行業的動向,大大拓寬了我們的格局和眼界。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城市可以有瀛和的旗幟,最好是每個城市都有我們的兄弟所。

律師,到該為自己著想的時候了!

潘如東 瀛和泰州

江蘇瀛闊律師事務所主任

律所瓶頸解決 律師更加專業

2017年加入瀛和,之前在一家律所做執行主任,但因發展空間有限,業務增長困難,想法實現不了,就決定自己出來辦所。也考察了些總分模式的律所,但還是瀛和吸引了我。主要原因:首先是統一運營的模式;其次是專業化建設。關於專業化,瀛和目前已經成立15個專業委員會,線上我們通過瀛視直播相互學習,案件遠程協同。線下,各專委會頻繁組織活動,各成員所主任通過平臺共同參與一些全國大型論壇,不斷進行自我升級,律師專業度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們瀛和體系律師都是這樣相互傳遞能量,使瀛和的體量不斷增大,專業度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