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破解支付密碼,一天花掉母親兩年工資!

熊孩子拿父母手機隨意打賞主播花光積蓄的案例大家見得多了。不過隨著父母的防範意識加強,熊孩子也學得越來越精,“破解密碼”這個看起來高大上的詞語,如今竟然在這些小孩子的手上實現了。

熊孩子破解支付密碼,一天花掉母親兩年工資!

一天打賞好幾萬 他們都在破解支付密碼

最近幾天,武穴市的王女士心煩不已,8歲的兒子破解了她的支付密碼,用一部無卡手機在家裡用WIFI上網,購買裝備和“打賞”了某遊戲主播共6萬餘元。曬出打賞記錄的王女士,臉上寫滿了無奈。據瞭解,王女士是一名小學老師,8月29日學校通知集訓,她一早就趕到學校,留著兒子獨自在家。然而等她回家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辛苦攢了好幾年的積蓄竟然都被兒子花完了。

8歲的孩子怎麼能憑一己之力破解支付密碼呢?據王女士介紹,她為了防止兒子沉迷玩手機,在自己手機上設置了密碼,但時間長了,被其兒子發現,並記在了心中。而自己的支付密碼同樣用的是手機解鎖碼,所以其兒子很快就破解了。

相比起王女士,南充的李女士則更加糟心。同樣是8月,李女士帶著一家人從南充到成都玩,住在好友嚴女士家中。期間,李女士的兒子玩著嚴女士的手機愛不釋手,還多次詢問嚴女士丈夫和父親的名字。沒有多加防備的嚴女士把這些信息全告訴了孩子,誰曾想,只有10歲的孩子竟然依靠這些信息重置了嚴女士的支付密碼,並且一口氣消費了36000元。

誰該為“天價打賞”負責

雖然王女士和嚴女士都被熊孩子害得不輕,但萬幸的是,根據《民法總則》和《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規定,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天價打賞”應退還家長。而像王女士這樣一整天在校的情況,可以比較容易就證明打賞行為並非自己所為。事實上,在公安部門的調查下,已經證實了王女士的這些消費都是孩子一人所為。

然而,退回天價消費畢竟是事後的補救措施,而且即使能全額退款,相關的維權成本也難以得到補償。如今,網絡消費群體日趨低齡化,這已經是短期難以的事實。孩子沉迷於觀看網絡直播,父母疏於監管,在線支付手段便捷,直播平臺對孩子打賞“不設防”等等,導致熊孩子“天價打賞”事件頻發。因此,根除天價打賞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在產生消費前就把好關。

預防未成年人胡亂消費,家長自然有其教育與監護的責任,但平臺也不能完全脫開干係。預防類似的未成年人天價打賞,一定要堅持網絡賬號的實名制註冊、登錄。再者,提升技術防範水平,杜絕熊孩子坑爹,直播平臺或網遊可以採取的措施很多,比如,在網友購買虛擬禮物進行打賞時,一旦超過預先設置的警戒點(比如價值1000元),或者累積超過某一價值,網絡平臺應當採取人臉識別系統、視頻驗證、身份證+手機動態驗證碼等綜合手段,證實當時打賞的並非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孩子。一句話,網絡直播平臺、遊戲管理者也應當承擔起證明玩家是孩子的責任。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錢隆卡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