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糕團

老上海糕团

對於成長在糕點甜蜜氛圍裡的上海寧來說,傳統的糕點是感情的寄託,更是童年的美好回憶。那種又軟又糯的口感,還經常被和滬語的“嗲”聯繫起來,形成食物和語言互通的說法。

每到逢年過節,老字號的點心總是供不應求,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那也是正常現象。人們忘不了的還是這種老味道。

老上海糕团
老上海糕团

古鎮的糕點

01

方糕

在上海城區的周邊,越來越多的古鎮被開發出來,相應地當地傳統的吃食也為更多人所知曉和賞味。比如說方糕,奉賢方糕蒸成為16塊小方糕,七寶方糕則是一大塊成型。比起奉賢方糕,七寶方糕生坯的製作工序少了三道,但餡料豐富得多,除了豆沙,還有棗泥、芝麻等等。

老上海糕团

過去,七寶鎮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會蒸七寶方糕,小孩子們圍坐一團吃著熱氣騰騰的糕點,這是每一個七寶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幸福記憶。

老上海糕团

最正宗的七寶方糕產於上海七寶寺,七寶方糕也是糯米做的,但是口味有很多,芝麻、豆沙、棗泥、赤豆、桂花,哪一個都很可口。

02

楓涇狀元糕

酥脆可口的楓涇狀元糕,是楓涇古鎮最為熱銷的特色食品之一,也稱“楓涇元糕”。早在明末清初,楓涇鎮上就已有不少製作狀元糕的店鋪和作坊。

老上海糕团

相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楓涇南鎮人蔡以臺得中狀元,紳商將蔡狀元平時愛吃的元糕改名為“狀元糕”。因“糕”“高”音相諧,既含慶賀蔡以臺高中狀元之意,又穩喻此糕為糕中“狀元”之義。

03

葉榭軟糕

這種點心始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創始人為施隆茂。位於松江東南面的葉榭鎮,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那裡緊靠黃浦江,水運發達,商貿繁榮。葉榭軟糕分三個品種:方糕、素糕和桂花糕。

老上海糕团

方糕以豬油、豆沙、棗仁、紅綠瓜絲、綿白糖為餡心;素糕系混入上等綿白糖;桂花白糖糕以全糯米加桂花、白糖、豬油、豆沙製成。

不管是哪一種的軟糕吃起來都是松、軟、甜、香,但是不會膩人,如果加入薄荷更是夏日飲食佳品。

04

海棠糕

海棠糕是甜品點心菜譜之一,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後逐漸成為蘇州漢族糕類小吃之一。同蘇州當地的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歷史悠久的花色點心,香甜可口。海棠糕以花生為製作主料,烹飪以烘烤法為主。

老上海糕团

海棠糕的製作工藝算是複雜一點的,餡料是赤豆沙、白糖和花生油,糕粉是小麥麵粉。焦焦黃黃的海棠糕趁熱的時候吃,豆沙餡流淌在嘴巴里的感覺很棒。

05

梅花糕

從工藝上看,梅花糕和海棠糕是差不多的。但模子的形狀有差別,還多了玫瑰花和鹹桂花作為配料,比海棠糕精緻些。

老上海糕团

上海名店名點

01

綠豆糕

上海的綠豆糕始於清朝,屬消暑小食。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鹹鴨蛋這些食物。

以綠豆粉、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柔糅合成糕粉,餡料為玫瑰豆沙,上籠蒸熟即成。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老上海糕团

老字號五芳齋、老大房的綠豆糕很有名,另外哈爾濱食品廠、功德林的也很受歡迎。功德林始創於1922年,是一家有9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享有素食鼻祖之稱。他家的綠豆糕,油潤偏甜。

老上海糕团

02

千層油糕

據傳,揚州千層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創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

老上海糕团

晚清年間,揚州可可居名廚高乃超在前人制糕的基礎上,根據發酵的原理,首創了千層糕呈菱形方塊,芙蓉色,半透明,整塊油糕共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糕面布以紅綠絲,觀之清新悅目,食之綿軟嫩甜。1983年,揚州特一級點心師董德安以此參加全國烹飪大賽,技驚四座,獲全國最佳點心師稱號。

老上海糕团

上海當年是以老半齋的為佳。千層糕用發酵面、白糖、熟豬油和糖豬油板丁加工製成。

03

條頭糕、金團

條頭糕吃上去甜甜糯糯,中間還夾著豆沙。上海人喜歡吃糯米是出了名的,原因一個字,“糯”。

老上海糕团

■“糯”字一絕

這條頭糕的“糯”字很微妙,難以形容,但是到了嘴裡,卻似乎又能立刻分出上下來。

在入嘴的瞬間,豆沙、糖桂花和糯米混在一起,似乎達到了幾種食材混合的最佳比例。

糯而不爛、甜而不膩、綿而不幹,而且一口可吃下,恰到好處。

所以,“糯”也是判斷條頭糕好味的一大指標——這點上好像是沈大成的條頭糕最為知名,即便是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隊,老上海們依然會趨之若鶩,沒辦法,這口味道就叫,“記憶裡的上海”!

老上海糕团

■ 細如竹筷

做功好的條頭糕,其實並不需要多花哨,外觀上唯一的區別,便只有一個字,細!

現在很多老上海會抱怨,“條頭糕越做越粗”,一根吃下去,幾乎已是半飽了。

老上海糕团

所以,條頭糕的細,並不單單是噱頭,因為糯米和豆沙是有一定比例的,吃在嘴裡,那種甜味和糯米的香味,才能恰到好處。

這種完全手工——手工豆沙、少量豬油以增加香味,還有糖桂花來提香——卻是最純粹的,能夠勾起人記憶的味道。小辰光,把條頭糕拉出長長的一條來,也是樂趣之一。

沈大成創建於光緒六年,已然經歷過百年風雨。起家時創始人沈阿金為集點心與風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店名為沈大成。

老上海糕团

他家點心用料考究、製作精良,而且將傳統的點心做出新意,更符合現代人的口感,因此一直都是上海寧最愛的點心之一。

老上海糕团

在他家的糕點裡,金團可謂大名遠揚,白糯皮外面撲著金黃色的粉,裡面是花生與芝麻磨成的細粉,咬下一口,甜香四溢。

老上海糕团

04

年糕團

全上海第一個年糕團就誕生在虹口糕團廠,當年可謂是“轟動全上海”,當時人們特意從虹橋、徐家彙等距離虹口遠的區趕過來買。

老上海糕团

上海糕團本源是蘇州,傳入上海後,甜度減少,甚至還出現了鹹口。糕團之道,在於取材和製作認真,食材非松江“老來青”和嘉定白粳不可,豆沙更是非崇明大紅袍赤豆不取。

老上海糕团

幾位常年在這裡製作年糕團的退休阿姨說,這年糕團最正宗的卻是大米發出來的,而不是糯米,而且鹹菜都是現炒、現包、現賣的。用大米制作而成的糕團壓扁放上芝麻等磨的粉,加入現場炒熟的鹹菜豆乾,最後放入油條包好,口感又糯又香。

虹口糕團廠建立於1953年。

老上海糕团

位於四川北路的店

虹口糕團店是上海為數不多的糕團老店之一,條頭糕、金團、雙釀團、芝麻糕都是傳統的上海糕點,現在很難再吃到正宗的了,在這家糕團店都可以買到。

上海的阿姨爺叔們都會在早上買一份奶香糕團包油條作為早飯,有甜有鹹。最好賣的是全家福,榨菜鹹菜肉絲芝麻糖每樣放一點,油條會放到烤箱去烤一會兒,吃到嘴裡還是酥脆的。

05

橘紅糕

橘紅糕最早源於南潯,是冬季時令小吃,配料為炒糯米粉、 綿白糖、糖桔皮、糖玫瑰花和紅曲米粉。

老上海糕团

成品橘紅糕為一釐米見方的小塊,有特殊的清涼口感,造型玲瓏剔透,甜韌適中,散發著玫瑰的桔香,糯而不粘,甜而不膩。

老上海糕团

沈大成的橘紅糕最為有名,只有10天的保質期,吃的就是一個新鮮。放進冰箱雖能延長一點壽命,但只要拆開包裝,當作零嘴很快一盒就吃完了。另外,南京路泰康食品店的也不錯。

06

雙釀團

“雙釀”是說一個糰子裡包兩種餡料,兩層糯米皮,中間夾豆沙,芯子包黑洋酥,豆沙和黑芝麻同團,味道妙不可言。這種上海傳統小吃一般以紅豆沙和黑洋酥的陷為主,也有用黃豆粉的。

老上海糕团

喬家柵的雙釀團是很多老上海從小吃到大的。他家除了雙釀團還有條頭糕、赤豆糕、方糕、薄荷糕等等。沈大成的總店就開在南京路上,不少人路過的時候也會順手外帶兩個,當下午茶。

老上海糕团

和民俗有關的糕團

01

青團

上海人在清明節前後都有吃青團的習俗,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老上海糕团

青團主要有艾葉和糯米粉製作成,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艾草汁和艾草做成的青團,色澤上屬於“啞光”系,能聞得到淡淡的艾草清香,彷彿豆沙的味道佔了下風。口感細密、滑糯。碧綠的鬆軟皮,再加上清甜不膩的豆沙,如果是剛出蒸鍋不久那種還有點溫熱的,那滋味簡直停不了口。

王家沙馬蘭頭青團

說起老牌王家沙的馬蘭頭青團,老底子一到清明,都要來這裡買,新鮮的馬蘭頭餡兒有時候會有吃菜包的錯覺,鹹口的青團味道完全不輸豆沙餡兒。

老上海糕团

功德林淨素青團

青團上那一層油光光有時不那麼令人喜歡,於是為了求清淡,老底子也會選擇到功德林的淨素食品專賣店來買青團。

老上海糕团

到底是老牌的素菜館,做的青團也格外清雅,淡淡的草香留在唇齒之間。特色是淨素口味和無蔗糖口味,適合給家裡老人家或者有糖尿病的患者品嚐。豆沙濃郁細膩,味道清香。

02

重陽糕

重陽糕可謂歷史悠久,小小一塊糕竟有四百歲。最早的身影出現在漢代,當時是以蓬草相配製。到了唐代,則有麻葛糕和米錦糕,而宋代則稱為菊糕,明清以後就叫為花糕。都說重陽要登高,不過,現代在城市居住的人們往往因為無山可登,就以吃糕來代替登高,討個口彩,表示步步升高。

老上海糕团

重陽糕亦稱“花糕”,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糕粉為鑲粉,餡料為豆沙,面料有紅綠瓜絲、玫瑰花、核桃肉、瓜子仁等等。

沈大成的重陽糕還有新出的椰汁口味。重陽糕外觀看起來五顏六色,很是勾人食慾,因為用料眾多的緣故,口感也很是豐富。

03

定勝糕

上海的定勝糕淵源來自杭州,始於南宋,定勝糕的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膩,形狀為荷花狀,外層是精製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細而均勻,裡面是豆沙餡,中間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

相傳古時讀書人考狀元,親朋好友便都要做幾籠香甜柔軟的定勝糕送行,表達金榜題名的良好祝願。既有軟軟糯糯的口福,還能討個步步高昇的口彩。

老上海糕团

定勝糕總是成雙的,好似兩個口大底小的盆對底黏連,外表是鮮豔的粉紅色。糕體用糯米粉加香米做成,細粒有點糙,內裡有豆沙餡。“定勝”二字傳說與南宋岳家軍抗金有關。定勝糕的現代文化內涵更多樣:上海人家喬遷要買定勝糕送街坊鄰居。老人過世,喪家買定勝糕送前來弔唁的親朋。至於考試、結婚、生日、祭祀……形形色色活動,定勝糕都可以參與。

喬家柵的較為著名。

老上海糕团

喬家柵創始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它的前身是老城廂的“永茂湯糰店”,幾次搬遷,1940年遷到襄陽南路,定名為“喬家柵食府”。

老上海糕团

04

雲片糕

雲片糕薄如書頁,口感樸實醇厚,米香中帶有適中的甜味,質地滋潤而細軟。

老上海糕团

主要原料是糯米、白糖、豬油、欖仁、芝麻、香料等,糕粉很講究,糯米要碾去米皮,留下米心。粉磨得極細,連續過篩,綿細如面,炒熟,且要保持白淨,然後存放半年後拌合極細的砂糖使用。摻合豬油、欖仁、芝麻、香料拌勻,壓縮成形。最後由鋒利的大方刀,切成片片,薄如書頁即成。

雲片糕能久藏不硬,入口如雪花融化。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和功德林的都口碑不錯。

關於雲片糕還有一點,高壽老人去世後,民間有辦"喜喪"的風俗。親朋好友要向喪家討"壽碗",喪家分送雲片糕,意在借死者的高壽。

日常小吃

01

赤豆糕

上海赤豆糕除了原味外還有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糕粉為糯米粉,粳米粉,白糖,紅曲粉和豆沙拌合。蒸時加豬油,加玫瑰或桂花即成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

老上海糕团

02

馬拉糕

上海馬拉糕傳自廣東師傅,適應上海人口味而自成上海名點。上海馬拉糕比粵系古法馬拉糕,豪放得多。

老上海糕团

馬拉糕糕體上有很多的氣孔,很有彈性,一口咬下去蓬蓬的口感,招人喜歡。

03

蜜糕

蜜糕,又稱百果蜜糕,裡面有蜜棗丁、核桃丁、松子仁、瓜子仁等等。蜜糕色如玫瑰,果料香甜,因為顏色喜氣又名喜糕,吃一塊也是讓人身心歡喜。

老上海糕团

04

桂花拉糕

將白糖用熱水溶化,放入糯米粉中調製成糊狀,倒入塗過油的盤內,上籠蒸熟,冷卻後撒上白糖、桂花,切塊即成。桂花拉糕色澤玉白,香甜糯滑,一口一個直教人停不下來。

老上海糕团

綠波廊的桂花糕是城隍廟的人氣擔當。半透明的菱形,在盤中拼成花朵模樣,頂上幾星金黃的桂花,透著淡淡的甜香,滋潤鬆軟,香甜可口。

05

黃松糕

糯米、粳米粉加紅糖,可成黃松糕。此糕點源於蘇州,但卻成名於上海。

黃松糕入口松酥,冷食、熱食均可。

老上海糕团

06

薄荷糕

薄荷糕是滬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以薄荷為製作主料,薄荷糕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清香味。

薄荷糕的顏色碧綠通透,吃起來又涼爽可口,夏天消暑吃最合適不過了。

老上海糕团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老上海糕团
老上海糕团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