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通榆縣向海溼地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邊境/攝

在專業地圖上“俯瞰”吉林大地,全省的地貌、氣候、資源稟賦一目瞭然。從東部的長白山脈到西部草原,地勢由高至低,降水量也逐級遞減。到了具有“八百里瀚海”之稱的西部地區,300—500毫米的年降水量,遠遠低於年蒸發量。湖泡乾涸,河水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溼地面積急遽萎縮……

水!

風沙、鹽鹼、乾旱,吉林西部急盼生態水!

2013年6月,時任省長的巴音朝魯在西部生態經濟區規劃座談會上,正式提出啟動實施西部河湖連通工程。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引水!

通過天然水系和興修水利工程,將汛期第二松花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富餘客水疏導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溼地,實現變害為寶。

短短5年時間,吉林西部已成為中國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區之一。大小泡沼遍地、湖泊星羅棋佈。松花江與嫩江在松原西北部奔騰相遇,借勢“引嫩入白”“哈達山水利樞紐”等工程,霍林河、洮兒河等河流呈向心式彙集,一幅河湖互濟、漁興牧旺、草茂糧豐、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美好生態畫面,在吉林西部繪就。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空間均衡:四大板塊破譯西部水密碼

自巍峨蔥蘢的大興安嶺山脈向南,隨著山勢漸緩,地勢漸低,一片廣袤的平原呈現於眼前。發源於大興安嶺南麓的兩條著名水系——洮兒河、嫩江,分別從東西兩翼將這片草原環抱,曾使這裡一度生態優良、植被豐茂。

然而,進入上世紀70年代,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降水逐年減少,流經這一地區右翼的洮兒河、霍林河一度斷流。

生態、氣候急劇失衡、惡化——乾旱少雨,草原沙化,溼地萎縮,人們的生產生活面臨嚴重威脅……

吉林,如何破局?

經過專家多次調研得出結論,吉林西部水資源嚴重匱乏,但主汛期過境水資源豐富,尤其是七月到九月,容易形成洪峰,嚴重時造成水災。

一方面是水匱乏,一方面是水成災。

將洪水引流存蓄,正是解決西部水難題的最佳途徑。

於是,一場破譯西部水密碼的“河湖連通工程”,在嫩江右岸、第二松花江左岸的廣袤大地上轟轟烈烈開始了。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依託西部自然河湖水系和已有的哈達山水利樞紐、引嫩入白供水、大安灌區等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洪水資源及灌溉迴歸水對區域內的203個溼地、湖、泡、水庫進行補水。在西部地區構建引、蓄、灌、排、提相結合的河湖連通工程體系,在松花江、嫩江、洮兒河和霍林河等河流間,建設實施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的三條“黃金水道”,形成以“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波羅湖”為核心的四大板塊,構成集中連片、河湖互動、動態平衡的4個生態群落。

河湖連通工程建設,包括白城市的鎮賚縣、大安市、洮南市、通榆縣、洮北區,松原市的乾安縣、前郭縣,以及長春市的農安縣,共8個縣(市、區),幅員總面積達3.8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0.5%。

這是吉林省首個以恢復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目的的重大生態水利工程,也是吉林省水利工程在保護修復生態環境領域具有革命性和突破性的一項工程,被列入國家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同時還被納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工作當中。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系統治理:河湖相通打造塞上江南

打開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平面圖,天然河道、各種引水、分水渠道如一張大網,密織于吉林西部。200多個溼地、湖、泡、水庫,如大大小小的明珠,被一條條銀線串起,精細而壯觀。

如此龐大而艱鉅的工程,該從哪裡入手?又將怎樣實現?近日,記者跟隨吉林省水利廳的專家來到工程現場。

正值九月,雨水充沛。吉林西部已宛若水鄉。蘆葦搖曳,鷗鳥成群,景緻比細膩溫婉的江南,又多了幾分東北特有的廣袤與浩瀚。

利用嫩江、洮兒河、二龍濤河洪水資源,以及白沙灘、哈吐氣等灌區退水進行補給的莫莫格生態板塊,如今水肥草豐、魚蟹鮮美,高低錯落的蘆葦蕩,成為各種水鳥的棲息之所。

河湖連通工程不僅改善了溼地生態環境,同時也改善了當地的小氣候,緩解了周邊地區的乾旱。在鎮賚,乾旱是當地常見災害之一。近幾年,隨著河湖連通工程的推進,乾旱嚴重的鎮賚西部,降雨量與鎮賚東部幾乎一樣。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利用洮兒河、霍林河洪水資源,依託“引洮分洪入向”工程,連接向海周邊48個湖泡而形成的向海生態板塊,草原、湖泊、沼澤、榆林、灌叢交錯,多種生物類型互相滲透,形成向海特有的生態自然景觀。

曾於1974年,因霍林河斷流而瀕於乾涸的查干湖,如今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地之一。近年來,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洪水資源,以及各灌區退水進行補給,查干湖周邊的91個湖泡,形成了查干湖生態板塊。各類珍稀水禽種群數量在保護區逐年增加。查干湖保護區已成為瀕危珍稀鳥類優先選擇的遷徙地和棲息家園。同時查干湖板塊形成的良好生態環境,對調節區域氣候、平衡降水、滯蓄洪水、淨化水體、減輕汙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對吉林省的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農安縣西部的波羅湖,為引松渠道沿線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水源保障。以松花江為主要水源,通過泵站提水而溝通連接的7個湖泡,形成了美麗而壯闊的“波羅湖生態板塊”。周邊那些漏水、跑水的減產田,變為保水、蓄水的增產帶。

水至綠生。河湖連通工程實現了吉林西部生態系統恢復和改善。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引水為贏:人水和諧繪就美好新畫面

九月中旬,莫莫格溼地的蘆花飛舞,首批白鶴從西伯利亞抵達鎮賚。全國各地的攝影和旅遊愛好者們,慕名而來。

莫莫格是吉林省最大的溼地,是白鶴北上南歸的驛站。近幾年,莫莫格溼地生態越來越好,旅遊產業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據統計,河湖連通工程已累計連接湖、泡、水庫124個,引蓄洪水近21億立方米,恢復和改善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波羅湖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內湖泡、溼地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乾涸多年的溼地、湖泡得到恢復,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大量白鶴、天鵝等候鳥棲息,野生動物種類逐年增加,藨草、黃榆等水生陸生植物生長繁茂。莫莫格溼地,白鶴棲息數量由原來的50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3800只,佔全球白鶴總數量95%,向海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蒙古黃榆數量也逐年增加,多年不見的東方白鸛、白頭鶴等珍稀物種重新迴歸。

昔日的吉林西部,常年風沙漫天,乾旱成災。如今,西部降水量增加,風沙天氣明顯減少,空氣優良天數佔全年監測總天數的93.7%。地下水位抬高近1米左右,有效緩解了西部地區水資源短缺現狀,為區域內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必要保障。

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凸顯生態效益,河湖互濟,水至綠生!

豐富的水資源,帶來了產業的振興。據統計,西部農田灌溉面積不斷增大,實現增產糧食5.6億斤。葦田種植面積達40萬畝,拉動蘆葦產業發展。新增養魚水面85萬畝和養蟹水面43萬畝,區域養殖業快速發展。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波羅湖、嫩江灣溼地公園、牛心套堡溼地公園等綠色旅遊快速發展,旅遊人數日益增多,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在工程建設中,充分考慮與地區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相結合,合力打造白城市鶴鳴湖、洮南市南湖、鎮賚縣南湖、大安市五湖連通、松原市聖湖、前郭縣九曲湖等多個景觀湖,改善城市和鄉村水環境,提高城鎮居民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白城市,已被國家列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之一,得到了國家大力支持。同時,工程還為區域內鄉鎮、村屯修建大量農道橋、路下涵、引水渠道等民生設施,為區域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水利支撐保障。

興水利、除水害、造福人民、恢復生態。河湖連通工程,曾於2013年成功抵禦了嫩江、洮兒河自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發揮了重要的防災減災功能。

據瞭解,吉林省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將於2020年全部完工。工程建成後,可實現多年平均引水5.45億立方米,這將給吉林省西部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記者 陳耀輝 張力軍 孫翠翠 通訊員 邊境

策劃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