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劉衛國是一位新揚州人,來揚創業、生活近20年。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他脫下軍裝,卻不忘奉獻。

2014年,劉衛國成立了“衛國志願者協會”,從曾經的“游擊隊”轉型為“正規軍”,他不斷拓展公益思路,開始將公益事業做成項目“公益護牙行”和“情繫軍嫂,關愛軍屬”,為社會作出了貢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他講述這十餘年的公益心聲。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創業:隨身僅有3000元來揚打拼

1996年,19歲的劉衛國從老家東臺入伍,開始了五年的軍旅生涯。在部隊期間,劉衛國榮立1次二等功和2次三等功,榮膺“抗洪英雄”稱號,並在部隊光榮入黨。2001年,24歲的劉衛國從“塔山守備英雄團”退伍。根據國家政策規定,二等功臣可以享受政府安排工作,但是劉衛國主動放棄了國家分配的就業機會,把崗位讓給了別人,選擇自主擇業。

回到故鄉後,劉衛國並未停歇,始終尋找創業的機會。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劉衛國來到了揚州,這是他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劉衛國被這座美麗的古城深深吸引,決定留下來,開始打拼事業。劉衛國現在還記得,當時來揚,他隨身只帶了3000元。由於擁有一技之長,並對市場進行了精心調研,劉衛國決定從事口腔行業。

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劉衛國帶領團隊先後在泰安鎮和杭集鎮開辦口腔保健門診。事業做得紅火,但劉衛國仍舊不忘自己曾是一名軍人。在劉衛國看來,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於是,他決定做點事情來回饋社會。從此,他開始走上公益之路。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團隊:正式成立衛國志願者協會

對於最初幾年的公益之路,用劉衛國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游擊戰”,不成規模。在做公益的同時,劉衛國也時常向志願者前輩們請教。2014年,在“揚州好人”李彬和江蘇“最美志願者”高雁的指引下,註冊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衛國志願者協會”。2015年11月30日,在第30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之際,衛國志願者協會在杭集鎮舉行了掛牌成立儀式。自此,劉衛國的志願者工作從“游擊隊”正式轉換為“正規軍”。他的公益事業開始步入規範化。協會成立初期,成員只有30餘人,經過數年的發展,如今已經超過百人。協會的成立,讓劉衛國的公益事業更為細緻化、規範化,所有的幫助項目都能落到實處。

開設牙醫診所,成立志願者協會,劉衛國用不同思維模式在經營著人生中的兩種形態。與此同時,為了做好志願者工作,劉衛國時常需要作出一些取捨。節假日是牙醫診所生意最為忙碌的時候,但志願者活動時常也是安排在假期。為了給有需要的人送去幫助,劉衛國必須在經濟上作出一些奉獻。在劉衛國看來,金錢並不能衡量一切,為他人送上力所能及的幫助,會讓人更感到滿足。由於長期從事公益事業,並表現不俗,2015年6月,劉衛國榮登“中國好人榜”。近期,劉衛國還被揚州市志願者學院聘為公益輔導導師。

2016年9月27日,中國共產黨揚州市第七次代表大會在揚州市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劉衛國作為黨代表參加了大會。同年12月28日,“衛國黨代表工作室”和“衛國好人工作室”在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正式成立,這也是揚州首個黨代表和好人工作室。劉衛國說,工作室的成立,將進一步擁軍優屬,有效實現對需要幫助人群的精準愛心幫扶,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項目:為軍人家屬送上貼心關愛

近年來,劉衛國帶領衛國志願者協會不斷拓寬思路,在公益事業方面形成規模化。在今年的5月5日、6日舉辦的第一屆揚州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上,衛國志願者協會的“情繫軍嫂,關愛軍屬”志願服務項目,經專家評審,現場打分,最終從12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躋身揚州市首屆志交會一類志願服務項目。

“情繫軍嫂,關愛軍屬”志願服務項目旨在“關注軍嫂,鞏固‘後院’”,著力於建設和諧的軍人家庭,解決官兵後顧之憂,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協會關注軍嫂工作、生活、健康實際,組織有生育經驗的女志願者以及醫護人員,為懷孕的軍嫂提供情感陪護、孕期指導,為軍人後代的健康降生服務;讓志願者為因病、工作特別繁忙等因素導致無法正常接送小孩上下學的軍嫂接送小孩;對患有重大疾病的軍嫂,提供財物支援、家政服務、護理陪伴等。發動社會資源,為有需要的軍嫂聯繫適合的工作;幫助軍嫂保持身心健康,提供口腔護理、健康諮詢、心理諮詢等志願服務;組織開展如遊園、健身、藝術等活動,讓軍嫂放鬆身心。

去年的三八婦女節,劉衛國和衛國志願者協會組織了百名軍嫂遊新城。軍嫂們參觀廖家溝公園、生態科技新城“兩館”、萬福大橋塔樓、1912小鎮。在活動的尾聲,劉衛國還向每位軍嫂贈送價值千元的口腔保健卡和紀念品。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融合:將公益與本職事業有機結合

現在很多人因為潛在或暴露出來的牙齒問題茶飯不香、消化不良。更關鍵的是,相當數量的中國人,平時並沒有牙齒保健的意識。因此,衛國志願者協會長期開展“公益護牙行”志願服務項目,該項目被命名為“揚州市優秀志願服務項目”, 在江蘇省第二屆志願者交流展示會上,獲得了銅獎。近年來衛國志願者協會已開展100多場“公益護牙行”志願服務項目,通過口腔義診、愛心助困、道德宣傳等形式,進軍營、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鎮村等。

去年4月份,劉衛國和協會里的成員代表,以及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代表一行7人,來到揚州第一離職幹部休養所,看望和慰問孔捷、楊德昌兩位功勳老兵。

孔捷老人曾參加蘇中四分區反清鄉、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多次榮立戰功。孔捷的夫人朱顏碩也參加過革命戰爭。楊德昌老人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多次戰役。由於上了年紀,老人的牙齒出現了問題,劉衛國為楊德昌老人做了全口牙。免費為不同人群提供口腔護理服務已成為衛國志願者協會的“公益護牙行”活動的常態化工作,真正做到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傳遞社會正能量。

去年,衛國志願者協會和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揚工衛國志願服務先鋒號”。這是志願服務校地合作的創新模式。依託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與衛國志願者協會雙方的資源、優勢、平臺和志願服務經驗,聯合開展志願服務培訓、志願服務活動,合作申報省市級、國家級志願服務項目。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賑災:為遭受風災的阜寧送去所需

2016年6月24日,一場龍捲風冰雹襲擊江蘇阜寧、射陽地區,災區受損嚴重,災情牽掛著無數人的心。劉衛國得知了這個消息,為了給災區人民送上最及時的幫助,劉衛國帶領衛國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奔赴災區,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劉衛國說,在得知鹽城阜寧遭遇龍捲風冰雹襲擊後,他一宿未眠。這場天災,給當地人民造成了災難,同時也牽掛著無數人的心。在災區,劉衛國和團隊的志願者看到了很多粗壯的大樹在風災中被攔腰折斷。

這次災情發生後,很多急需的救災物資都及時地運到了災區,比如蚊香、消毒液等。在救援現場,劉衛國發現一車車的蚊香、消毒液缺少卸貨的搬運工,於是他帶領志願者直接上前幫忙搬運。悶熱的天氣,稍微幹一會兒活兒就會渾身汗如雨下,但是劉衛國和團隊裡的志願者並沒有退縮。在溼熱與睏乏中,他們將一箱箱的物資搬到指定位置。

劉衛國到達現場後才發現,志願者很多,但更需要專業的,盲目地奔赴災區, 不一定起到多大作用。劉衛國和團隊中的志願者準備精準扶持。在聽說阜寧新溝鎮計橋幼兒園的老師用身體頂住門救了120多個孩子後,他們被老師的精神所感動,為此專程趕去了一趟,想慰問幼兒園老師。

可到了幼兒園附近,劉衛國和團隊的志願者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幼兒園的頂部被龍捲風吹沒了。回到揚州後,衛國志願者協會募捐了善款15602.66元,並將這份善款送到新溝鎮計橋幼兒園,獻上一份揚州好人的愛心。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傳播:以行動教育兒子無私幫助別人

為了能夠在兒子的心中種下愛的種子,劉衛國時常在做公益的時候,會帶上兒子鄭劉翔。讓他從中感受到為他人提供幫助的快樂。

每逢佳節,正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但對於失獨家庭來說,此時卻是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2016年的端午節之際,劉衛國帶著兒子鄭劉翔來到失獨媽媽金文儀家中,陪著她過了一個祥和、溫馨的端午節,並將“端午愛心禮品”送到了失獨家庭手中,為他們送上了真摯的節日祝福與關懷。

金文儀和丈夫朱伯昉都是退休老師,他們的女兒在十多年前因突發疾病離世。彼時,這位堅強的母親卻神傷了,陷入一片絕望之中,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

女兒的離世對這個家庭的打擊可謂致命的。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老夫妻倆對女兒的思念更為濃烈。對於他們來說,如今最怕的就是過節。劉衛國父子的到來,讓他們再次感受到了節日的氛圍。當時,鄭劉翔正要小升初,在得知這一情況後,金文儀不僅給予勉勵,還給他的功課做了輔導。如今,鄭劉翔還是常去看望二老,並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爺爺、奶奶”。今年,鄭劉翔已經升入初中。雖然學業繁忙,但只要有空,他還是會跟著父親一起去做公益。在父親的感染下,鄭劉翔也深知應該多做好事,對身邊有需要的人給予幫助。在學校裡,鄭劉翔經常會以委婉的方式給一些有需要的同學送去文具用品。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 劉衛國:新揚州人的公益之路

擁軍:為軍人送上自己心意

作為一位退伍老兵,劉衛國在公益之路上,始終堅持做好擁軍工作。2016年八一建軍節前夕,劉衛國和幾位戰友走進了揚州市武警支隊機動支隊二中隊駐地,為駐守戰士送上夏日的飲品和歡樂,和他們一起共慶“八一”建軍節。沒過幾天,劉衛國又馬不停蹄趕赴揚州市消防支隊廣陵區大隊金韻路中隊,慰問、聯歡……汗水灑遍了營區的每個角落,軍民魚水情深。劉衛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發揚擁軍擁屬的傳統,表達強軍愛國夢。

2017年7月26日,劉衛國在建軍90週年前夕,帶著慰問品分別去看望了泰安鎮的李正海老人和杭集鎮唐存福老人兩位老兵。在李正海、唐存福二老家中,劉衛國送上慰問品,表達節日的問候。李正海曾參加過解放戰爭,老人見有人來非常高興,要女兒拿出當年在部隊的照片和立功勳章。另一位老兵唐存福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和劉衛國是“忘年交”。劉衛國跟唐老愉快交談,唐老還談到自己看過的《大國戰略》這本書,並找出珍藏在身邊的自己當志願軍的照片,表達了對強國強軍的願望。

劉衛國說,老兵曾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如今他們年紀大了,需要年青一代多去陪伴他們,與他們交流。在與老兵的交談中,也是一次絕佳的洗滌心靈的機會。

來源:揚州文明網、《文明揚州》雙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