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團是怎樣的一個建制?

狼客王子


獨立團,關鍵在“獨立”兩個字。通俗地說,就是不歸師(旅)級指揮,直接隸屬於軍(師)級指揮,類似直屬團,人民軍隊各個階段都有獨立團的存在。

《亮劍》的火爆帶火了獨立團,主角李雲龍在抗戰時期就是獨立團團長。當然,李雲龍是虛構的,他所在的獨立團也是不存在的,但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確實有獨立團的。

獨立團是跨過上一級,直接歸再上一級指揮的團

大家都知道,軍隊中的編制單位從高到低一般是:軍、師、旅、團、營、連等等,其中團是師(旅)的下一級,受師(旅)轄制和指揮。

這是一般情況,不一般的情況下,會出現不歸師(旅)轄制,而直接由再上一級的軍(師)轄制指揮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獨立團與其他旅(師)互不隸屬,地位不分高低。

但獨立團再獨立,它也是一個團級單位,編制數和其他團沒多大分別。

北伐時期,著名的葉挺獨立團

北伐是國共兩黨合作進行的,葉挺獨立團是由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12師34團改編而成,以共產黨員為主,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由葉挺擔任,因此又稱葉挺獨立團。

葉挺獨立團雖然只是團級編制,但由我黨直接領導,獨立性和機動性強,兵力少而精,作戰英勇,攻無不克,因此充當了生力軍和急先鋒作用,幫助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稱號。

紅軍時期,著名的女子獨立團

紅軍整編後,實行“方面軍—軍團——師”的編制結構,這裡的“師”從編制人數和沿革來看,實際上就相當於原來的團。

整編後的紅軍主力基本沒有設置獨立團,只有個別地方紅軍仍保留原來的獨立師、獨立團,比較著名的是紅四方面軍總部直接領導的婦女獨立師(後縮編為獨立團),該師(團)曾參加紅四方面軍西征,被青海軍閥馬步芳打敗,大多犧牲或被俘。

抗戰時期,著名的楊成武獨立團

抗戰時期,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番號、編制都是國民黨給的。

蔣介石為了限制八路軍發展,只給了我軍3個師12個團的建制,也就是說平時按這個編制數劃撥經費,配備武器裝備,多出來的哪些人不論多少,一律不管,自己想辦法解決。

蔣介石批准的這點人馬用來抗日肯定不夠,於是我軍發揮聰明才智,在招兵擴編時,使用了“守備團”、“獨立團”等名堂來擴充部隊。

這裡的“獨立團“沒有番號和員額,不屬於國民政府正規軍的戰鬥序列,沒辦法稱呼部隊番號,只好統一都叫“XX獨立團,比如115師獨立團。

當時的115師名將如雲,師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下轄第343、第344旅(這是有番號的),再就是直接歸115師轄制的獨立團。

115師獨立團時任團長楊成武、政治部主任羅元發、參謀長熊伯濤,下轄3個營,但後來很快就擴編為八路軍獨立第1師,也就是說擴編之後不歸115轄制,直接由八路軍總部指揮了。

解放戰爭時期,獨立團存在感很弱

解放戰爭時期,仍有獨立團的存在,不過此時解放軍的人數大幅度增加,縱隊(相當於軍)是主要作戰單位,團級單位太小,不如抗戰時期的作用突出,更多是作為二線部隊建設。

比如羅榮桓在1947年赴東北戰場後,曾在短短1年之內組建了164個獨立團,作為二線兵團,為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保障了源源不斷為主力縱隊補充兵員。

也就是說,解放軍中的獨立團數量比以往更多了,但作用和存在感卻變弱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亮劍》中李雲龍說:中央軍是大兒子,晉綏軍是二兒子,獨立團是後孃養的兒子


我覺得李雲龍這句話說的問題很大,中央軍是大兒子不假,晉綏軍是二兒子也沒有多大的問題,但獨立團卻是連後孃養的孩子都算不上。後孃養的兒子好得還有名分,獨立團卻是連名分都沒有,純粹的是一個黑戶!

全面抗戰爆發後,統一戰線形成。我黨的武裝力量全部劃分到國民政府的的統一領導下,整編成了兩支部隊:一支是就是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後被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十八集團軍),另一支就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蔣介石對於我軍是相當忌憚的,自然不太可能給我軍太多的編制,八路軍雖然是一個陸軍(集團軍)的編制,下面卻連一個軍都沒有,就只有115師、第120師、第129師三個師,每個師的人數在15000人左右,共計45000人。

每個師下面有2個旅,每個旅下面2個團,形成了3師6旅12團的編制,具體情況如下:

115師,轄343旅(685、686團)、344旅(687、688團);120師,轄358旅(715、716團)、359旅(717、718團);129師,轄385旅(769、770團)、386旅(771、772團)。

實際上,八路軍在改編之時,115師還有一個獨立團(不是李雲龍的那個獨立團),120師和129師各有一個教導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八路軍3師6旅15團。但是這三個團是不被蔣介石所承認的,也就是說八路軍中只有12過團屬於被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可以給軍餉裝備的。

蔣介石不承認不給軍餉,是為了限制我軍的發展。但我軍的發展是必然的,在抗戰結束後八路軍從當初的4.5萬人發展到了90萬之巨。

為了方便指揮,這90萬人要有統一的番號才行。很明顯,蔣介石是不會給的,那就只能自己給了。於是新1團、新2團這樣的番號就出來,有一些部隊甚至連像樣的番號都沒有,直接叫做獨立團。

裝備和軍餉老蔣也是不會給的,只能八路軍自己解決。八路軍也有一套方法,先把人任命為團長,當然這個團只有幾個人,然後告訴團長,你去拉一支隊伍,人馬裝備全自己解決,有多大本事就拉多大的隊伍。像《亮劍》李雲龍這種,一個團竟然被拉倒了1多人,雖然有些誇張,多多少也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如果放在國民革命軍的序列裡,新1團、新2團、獨立團都屬於黑戶般的存在。


小鎮月明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許多人對獨立團的瞭解,來自於經典抗日電視劇《亮劍》,但這部劇對於獨立團建制卻沒有過多提及。

1937年8月,蔣介石根據全國軍隊整編要求,只給了我軍一個集團軍的編制,也就是後來的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蔣介石非常小氣,只給了三個主力師的編制,還是丙種師。全軍三個師,一師兩旅四團,總計12個團。當時的國民政府按照編制撥給軍費,但這點錢根本起不到啥作用,後面幾乎停止了軍費發放。



無論是紅軍時代,還是抗日戰爭,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我軍的壯大速度都非常快。抗日戰爭時,我軍擴軍速度極快,卻遇到一個現實問題:部隊越來越多,編制卻不夠了。於是,就出現了獨立團、新一團、新二團這些特殊的部隊番號。

可以這麼理解,獨立團就是各部隊自己擴編的部隊。顧名思義,獨立團的獨立性比較大,具有較高的自主權。但也沒有讓獨立團放羊,一般來講獨立團屬於師部(這個師可是很大的“師”)直屬。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初步改組軍隊,115師組建了獨立團,120和129師成立了教導團。獨立團雖然不是主力團,但也是團級單位,全團擁有人數1000人-1500人。《亮劍》中的獨立團比較特殊,屬於386旅直屬,自主權更大一點。在抗戰後期,李雲龍充分發揮手底下營連長的積極性,推動獨立團的發展壯大,直接將獨立團擴充到師級兵力規模,達到了上萬人。


兵說


獨立團這個建制能夠火,主要還是《亮劍》抗日劇引起了,在《亮劍》中主角李雲龍率領獨立團英勇抗擊日寇,使獨立團名聲大震,那麼獨立團是一個怎樣的編制呢?

史論縱橫今天就帶領大家研究研究獨立團以及八路軍時期我軍的軍隊編制!

獨立團,最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正式番號的八路軍部隊

在《亮劍》中,日軍由於多次受到李雲龍獨立團的打擊,因此懷恨在心,想要調查出李雲龍到底什麼來頭!

結果日本情報部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查出了一個大概,當日軍長官問有沒有李雲龍的照片的時候,日軍情報人員說,沒有!致使日軍軍官甩杯而走,其實這並不賴這個情報官員,因為日本的情報要求是調查中國師以上軍官的材料,而李雲龍只是一個團長,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李雲龍並未在國民革命軍中擔任過任何職務!

說白了,李雲龍的獨立團就是“黑戶”!根本就沒有正式編制!

這一點,從李雲龍的話裡面也有佐證,當然,李雲龍說的不是獨立團,而是新一團,李雲龍說新一團的時候,想要過黃河,結果看守黃河渡口的國軍不讓過,最後沒有辦法,李雲龍的新一團摻到其他的團裡面才過去。

從這兩點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八路軍裡面存在大量的沒有正式番號和編制的軍隊,也就是黑戶,而獨立團是八路軍中最為典型的黑戶!

為什麼八路軍中有這麼多沒有番號的部隊?

其實,這個不能賴八路軍,主要還是賴老蔣,在我們心裡,只有拿槍打鬼子的都是抗日部隊,但是老蔣不這樣,老蔣認為只有國軍才配抗日,而且是中央軍,地方軍閥老蔣都不相信,還會相信八路軍?

所以,老蔣一直對番號管理很嚴格,並不隨便給,比如張學良的東北軍在剿匪當中損失了兩個師,本來以為老蔣能給補充,結果老蔣把番號給撤銷了,這也是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一個原因之一。

西安事變後,雙方達成一致,共同抗日,但是對於八路軍的番號,老蔣還是很摳,把原來粵軍被撤銷的番號第八路軍給了我們,下面轄三個師,分別為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只有兩個旅四個團,只准有15000人的編制 。

也就是說,國軍的補給只給這三個師,實際上老蔣給第二戰區的補給都不夠閻錫山的晉綏軍用的,更別提八路軍了。

於是八路軍在抗戰中,自給自足,並且發展自己的隊伍。

獨立團是怎樣的編制

實際上在建制初期,每個旅也就是五六千人,但是開戰不久就將兩團制改為三團制,實際上一個旅可達上萬人。

除此之外,還編制了大量的獨立旅,新編旅,教導旅,騎兵旅等編制,而到了團一級則更加複雜,除了八路軍建制時候的6旅12個標準團,到後來又有基幹團,地方團,有大團,小團,還有甲種團,乙種團,丙種團等區分。

獨立團則在八路軍建制的時候就有,但是並非《亮劍》中演的隸屬於386旅,而是115師有一個獨立團,120師和129師是教導團,如果李雲龍的獨立團一直屬於386旅的話,那就應該是後擴編的。

在《亮劍》中攻打平安縣之前,李雲龍、丁偉、孔捷三個團長防區形成品字型,分別是獨立團,新1團,新2團,縱橫咋眼這麼一看,這都是沒有編的“土八路”啊!

正常來說,八路軍一個標準團人數在三千人左右,而獨立團在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千二百人,但是獨立團一般發展都很快,孔捷就說自己的新二團招了三千多人,給他個師長都不換,也就是這些沒有編制的團,可以隨便擴編,所以,最後李雲龍說自己有七個營。

人數超過兩千以後就可以算作主力團的話,可以說,獨立團基本也都是主力團。


史論縱橫


正常軍隊的編制,分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也就是說團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軍事作戰單位,下轄大概一千人左右。

獨立團是怎樣的一個建制呢?

這要從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說起,當時抗戰爆發,紅軍強烈要求參加抗日戰爭,但蔣介石擔心紅軍在戰鬥中擴展太快,最終尾大不掉,對國民黨軍隊形成大的威脅。

南京的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經過多次商議後決定,紅軍改編為三個師,約3萬人左右。也就是說,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只承認八路軍有三個師,只會按照三個師的編制,配發軍餉和糧草。

事實上確實如蔣介石所料,八路軍擴軍的速度非常之快。抗戰爆發進入第三個年頭,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就動用了約十幾萬八路軍軍隊。

在這裡就要明白一個事實,超過3萬人編制之外的八路軍軍隊,是南京政府不予承認的。

為了方便這些軍隊能參加正常的軍事行動,八路軍採取了特別的命名方式,獨立團就是其中之一。顧名思義,就是獨立於正常編制之外的軍隊。

獨立團既然是獨立在編制之外的軍隊,中央政府也就不予發放武器彈藥和糧食,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籌措。

一般情況下的獨立團,是直接隸屬於師部直接領導的軍隊。就是考慮到獨立團武器落後,缺乏糧草供應,因此有師部直接領導,也方便給一些特殊的照顧,以儘快提高戰鬥力。

甚至還有其他的獨立團,根本就沒有部隊番號,完全是明目張膽的擴編軍隊。

李雲龍的獨立團就屬於這個性質,其實在李雲龍,亮劍精神和狼性戰術的薰陶下,迅速成為八路軍的主力部隊,並掛靠在386旅旗下。


新知傳習閣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真實情況,抗戰時期的獨立團是八路軍的特殊編制了。 話說當年,國共第二次合作,紅軍接受校長改編,但是隻有三個編制有糧餉,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三大主力師: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兩個旅,每個旅2個團,主力加起來才4萬多人。



然而軍餉經常不到位,和國民黨部隊比起來簡直連個零角都不夠。 隨著戰爭的不斷髮展,這點人哪夠,但是編制就這大,人多了硬塞也塞不下,還不能讓上面知道。於是八路軍就誕生了這些獨立團、警備團、特務團、留守團等千奇百怪的名字,還有決死縱隊、獨立大隊、XX縱隊等單位,都不在編制之內。

這些部隊人員複雜,有農民、學生,接受整編的游擊隊,有投奔八路軍的愛國志士,軍警,和國軍將士,還有收編的土匪。武器起初有大刀,長矛,土造打獵火槍,後期慢慢繳獲鬼子和偽軍裝備,慢慢好起來。所以就這樣發展出來很多部隊。

就拿電視劇《亮劍》李雲龍獨立團舉例來說,起初,李雲龍剛接手時候,應該是最弱時候。

電視劇臺詞中說,全團1千多號人,可以判斷應該下轄3個營,還有騎兵連之類的,連、排、班建制還是很齊全的,李雲龍善於重用手下虎將,比如張大彪的一營,編制就會大一些,武器配備也比較強,是一個加強營,後期會比一個團規模大。

但是隨著戰爭的變化,人員也是不斷變化的,例如大掃蕩那場突圍戰,全團減員接近一半,建制就不全了,但是之後隨著戰爭發展,人員不斷擴充,從李雲龍和楚雲飛的對話之中,是老蔣不給軍餉,所以只能自給自足。平安縣城之戰之前獨立團張大彪所率領的一營有兩千多人,一個團有上萬人。


還有就是戰後李雲龍,孔捷,丁偉三人吃飯,李雲龍曝出自己有8個營,當時震驚老戰友,還有騎兵、炮兵,這在當時並不稀奇。

由於沒有足夠的軍餉,後來日軍的囚籠政策,很多部隊都被分割開來,基本都靠部隊幹部自己經營,八路軍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廣泛發動和武裝群眾,大量人員參軍,因此八路軍部隊內出現了大量的擁有不同於正規番號的部隊。於是後來就上演了百團大戰這樣的大戲。


雷姐武備空間


亮劍電影裡的李雲龍領導的部隊叫獨立團,那麼這個獨立團是什麼建制?又是屬於那個集團方面軍的呢?

所謂的獨立團實際就是不直接隸屬於師,其通常由駐軍區域內的軍(分)區、司令部直接指揮。一般都擔負駐地及附近地區的守備任務。

一般部隊的編制為師/團(營/連/排/班)或者旅/營(連/排/班),師以上建制,如軍、集團軍等戰役集群的編制不固定。獨立團這種番號一般是給剛升級上來的地方部隊的,這些部隊戰鬥力比較弱,暫時由軍區直接管理。

加強的建制,通常是根據任務需要對某部補充形成的非常規編制,其規模一般比同類建制單位大的多,技術兵種力量更強。

抗戰時最出名的獨立團是葉挺將軍的獨立團,真正意義上的抗戰初期的115師獨立團,是出過狼牙山五壯士,幹掉過阿部規秀的楊成武獨立團。

當時國民黨給的正規番號少(3個師,12團的正規番號),115師人數多,不夠編。所以單獨編了這麼一個獨立團,由師裡面直屬後來,各部隊戰略展開,建立根據地,開始編番號比如山東那邊,一律編為教X旅,太嶽軍區編為新X團。

亮劍電影裡李雲龍所說的八路軍386旅獨立團是不存在的,八路軍386旅長是陳庚,771 772 團是真實的,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政訓處主任王新亭;

771團團長徐深吉、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政訓處主任黃振棠;772團團長葉成煥、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政訓處主任謝富治;而李雲龍的原型是772團的王近山中將。

獨立團的建制是八路軍突破國民黨的軍隊限制而建立的和有正規編制的團級單位不一樣,在國民黨的政府裡沒有備案,所以領不到軍餉和補充。

獨立團的武器裝備真的是很差,很多戰士手要拿的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大刀,漢陽造步槍也是3,4個人才有一部。重武器更是一樣都沒有,都是繳獲的才有。


陳冠熙edc


又是一道送分題。


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一般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民兵,有地方政府指揮,是人民自衛武裝。第二種是游擊隊,同樣由地方政府指揮。第三種是地方部隊,也就是由軍區統一指揮的軍隊,但有時候也可以根據戰爭的需要,配屬給野戰部隊臨時指揮。第三種則是我們熟悉的野戰部隊,也就是有統一的番號,編制和建制的部隊,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正規軍,實際上就是指野戰部隊。

一般而言,野戰部隊的裝備最好,建制最完整,訓練也最好,是專門負責打仗的部隊,主要以正規軍為作戰對象。地方部隊主要負責所屬軍區內的地方治安,比如剿匪,作戰對象主要是進入軍區內的戰鬥力比較差的敵軍。游擊隊是比地方部隊的戰鬥力個裝備都要差很多,主要用於配合地方性的戰鬥任務,作戰對象一般是小股敵軍。民兵則是由地方上的青壯年組成的,平時勞作,閒時訓練,是人民自衛武裝。

在戰爭時期,地方部隊一般是野戰部隊的後備軍,當野戰軍戰鬥損失比較大的時候,一般就是從地方部隊中抽調部隊來補充。地方部隊損失比較大,或者缺員比較多的時候,則從地方上的游擊隊抽調來補充。游擊隊如果缺人,一般就是從地方上的民兵中抽調來補充。


根據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幾個層次之間也經常相互轉化。比如正規軍,開闢了新的根據地之後,一般就要從主力部隊抽調部隊劃歸軍區指揮,充當地方部隊骨幹。地方部隊和野戰軍也經常根據需要,抽調幹部去發展遊擊武裝。而當戰爭的規模發展到以大規模野戰為主的時候,則會不斷從地方部隊抽調兵力去補充主力部隊。

除了相互轉化之外,這幾個層級的部隊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區別。野戰軍的裝備和軍需物資是由野戰軍的後勤部統一供給的,一般團以上的建制都會配備重武器。地方部隊的裝備和軍需物資則是由軍區來供應。地方游擊隊的武器裝備多數情況下,以輕武器為主,比如抗戰時期,游擊隊一般連機槍都非常少。民兵的武器最差,一般就是紅纓槍,梭標,很少配備槍支,更不用說重武器了。

在戰爭時期,這幾個部隊的武器裝備供應自然也是有明顯差別的。軍區必須把自己最好的裝備配備個野戰軍,剩下來的武器再裝備地方主力部隊。還有剩餘的時候,才能給游擊隊。因為戰鬥力的差別,主力部隊的野戰軍往往能夠在對敵作戰中,大量繳獲敵人武器,在他們挑過之後,把他們認為已經沒有用了一部分武器,再轉交給地方軍區。軍區再挑一遍,用來配備地方主力部隊。等到游擊隊的時候,就只有經過兩層挑選之後剩下來的了。


比如黃海波主演的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這裡面的黃海波從正規軍出來的,到地方上發展遊擊武裝。最後在黃海波的努力下,成立了地方上的縣獨立大隊。那麼縣獨立大隊這個番號就意味著,這個不對的級別已經比一般的游擊隊要高,是有可能被改編為地方主力部隊的。

所以這個電視劇裡面的黃海波是很慘的,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還沒有裝備,只能找地方軍區和自己原來的老部隊,去軟磨硬泡,求人家給他們一點槍支彈藥。為什麼這個電視劇要特別強調這個番號不能被撤銷呢?就是因為一旦這個番號被撤銷,他們就又回到了游擊隊的狀態,武器裝備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上級給他們的只會是最差的。就算自己能在戰鬥中繳獲一點好的武器,都會被上級拿去裝備給主力部隊。

在亮劍當中出現的幾個八路軍的番號,比如新一團和新二團,這是在當時八路軍的常規序列之外編成的部隊,是已經脫離的地方軍區指揮的部隊,但還沒有上升成為主力部隊。李雲龍所在的獨立團就是地方軍區指揮的地方部隊,實際上是要比新一團和新二團低一級的。所以李雲龍在戰鬥中一旦有所繳獲,尤其是比較多的物資和比較好的武器裝備的時候,旅長就會打電話來要求他上交,也就是李雲龍所說的打土豪。

但是在亮劍裡的獨立團和新一團,新二團,這三個不對,明顯都是由原來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為骨幹組建起來的,所以戰鬥力是比較強的,遠比一般的地方部隊都要強。只是為了解決物資緊缺的問題,才把他們配屬給軍區,但在發生較大規模戰鬥的時候,他們都是主力部隊要優先抽調配屬的。


蕭武


答案雖多,基本上瞎扯淡的多。

題主對題目描述不多,但是目前中國最有名的獨立團,一是葉挺獨立團,再就是亮劍中的李雲龍獨立團了,兩者雖然名都叫獨立團,但內涵和意義全然不同。

作為中國軍隊中戰術與戰役單位的分野,團有著非比尋找的意義,比如從團級開始,有了政委(營叫教導員,連叫指導員),有了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等。

獨立團的重點,當然在“獨立”二字,葉挺的鐵軍獨立團,應該確實是直屬於軍部乃至更高級指揮部門的獨立作戰單元,所以北伐戰爭中獨立團大出風頭,為四軍贏得鐵軍稱呼,而南昌起義一聲炮響,唱主角的也是葉挺獨立團,至今在pla原54集團軍(現83集團軍)仍有葉挺獨立團的淵源在。

而亮劍中的李雲龍獨立團則大不一樣。原因就在於國共聯合抗日、紅軍改編時,摳門的老蔣只給了八路軍三師六旅十二團的番號編制(開始連政委都不讓叫,只能以副師長代替政委),這也讓當時戰將如雲的紅軍左右為難,大批將領比如宋時輪許世友等等被迫先去抗大學習一陣避避風頭。新四軍那邊更摳門,雖然給了個軍的架子,但連個師的番號都沒給,只能用支隊這樣近似游擊隊的編制了……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到八路軍東渡黃河、開闢敵後根據地之後,八路那可就撒開了鴨子發展了,什麼限制、什麼番號通通都在腦後了,只要有地有人,番號分分鐘被突破,大量的獨立團、新*團、教導團,成了敵後抗日的主角。所以跟有番號的6**團、7**團相比,這些沒番號的團實力和戰鬥力可一點都不差。


搬不動的小強


二營長,把他孃的意大利炮給我拉過來!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一個基本作戰單位是一個聯隊,大約有兩千人。與其相對應的,我們的基本單位是團,團上面服從的是旅。而獨立團是越過上一級單位,由師級直接指揮,而且編制規模要比一般的團大。


一般的團有1500人,下屬三個營。而由於獨立團的特殊性,一般有2000人左右。而且只要經過上級的同意,在作戰的時候可以自行制定作戰計劃。而對我們來說,比較出名的也就是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從廣東出發最後攻克了武昌。

關於獨立團的情況,我們最熟悉的是《亮劍》中李雲龍領導的獨立團。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獨立團比較水,因為我們都是靠著收編,或者直接是地方武裝組成。隨著抗戰的全面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部隊,而國民黨所給的編號又有限,所以出現了很多黑戶“獨立團”。


《亮劍》當中李雲龍的直屬機構是旅長,並不符合我們通常所說的師長,因為他就屬於不健全的一種。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紅軍被改編成了第八路軍。每個軍有三個師,每個師兩個旅,而每個旅有兩個團,每個師最多15000人。

我們除了正規的編隊外,我們部隊還經常往外“授予”獨立團稱號,通常對象都是地方武裝。他們包括了縣大隊、區大隊、村小兵等抗戰第二線,起到的作用不容小闕。一般上級都是為了鼓舞士氣,給他們特別的番號。


相對於日本聯隊的兩千人,我們1500人顯得有點少。而且我們的團建都比較雜,不像日本的精兵化。所以我們對戰日本聯隊的時候,往往需要幾個團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