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活动名称: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来生活大展

会期:2018年9月21日~2018年11月6日

地点:国家体育场(鸟巢)南广场

主办方:GWC长城会

总策展人/艺术总监:原研哉

会场设计:隈研吾

企划/设计/制作:日本设计中心

参展商:海尔,阿那亚,远景,小米,华日家居,有住,無印良品,TCL,汉能,MINI LIVING Urban Cabin

参展设计师及事务所:张永和|非常建筑,柳亦春|大舍,杨明洁|YANG DESIGN,李虎|OPEN,青山周平|B.L.U.E.,日本设计中心,长谷川豪,董灏&蓝冰可|Crossboundaries,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孙大勇|槃达

1.

开幕仪式概况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出席大展开幕式。她用了三个词来形容本次大展:科技、时尚、融合。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北京正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当下,科技与生活紧密结合,同时,科技的发展也让时尚生活方式走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本次大展把产业、科技、时尚、文化紧密融合,提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主办方GWC长城会董事长文厨表示,本次大展邀请了张永和、马岩松、柳亦春这些在中国乃至于世界都享有顶级声誉的建筑师们参与,让更多的中国力量和中国设计展现在大展中,对于中国未来社区和居住方式的理想型有一个预测。这是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创建筑设计创意的集体体现。

“今天的中国在诸多领域引领着世界潮流,出现了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本次大展的总策划原研哉在开幕式上表示,这些企业和众多知名设计师一起,把“家居”这个难以描绘的命题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原研哉希望,这样一次展览能够在今天的中国引起人们关于未来生活的思考。

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以“NEW GRAVITY”为主题,意喻今日关于中国生存环境要素的思考,宛如改变“重力”一般的划时代。本次大展将思考回归到人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家”。大展中呈现的未来构想,以北京为起点,可以复制到全国各个城市,因地制宜,以前瞻者的思想,实际解决当地居民面临的生活问题。同时,能够更好地响应政府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设计创新的理念。

▼主办方,参展商和设计师合影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2.

参展商和建筑师演讲及展品介绍

01

海尔 × 张永和丨非常建筑

砼器/Concrete Vessel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黄泽平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 白电设计总监

我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知道HOUSE VISION的时候,原研哉老师说了一句话,他当时说“家”是所有产业的十字路口,通过研究“家”我们既可以回忆过去,又可以看到未来。这个理念跟海尔品牌理念不谋而合地方,我们多年来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打造海尔智慧家庭定制美好生活的理念,我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们一定要参与这个活动中来,和大家一起探索下一个时代的住居体验。

所以去年的秋天,图老师来到海尔跟我们讲在北京建一个房子的时候我们非常兴奋,我们想怎么样在房子里面既体现我们对家的理解,对家电的理解,同时又体现海尔的理念。在去年12月20号,一个冬天的早晨,阳光特别早,我们见到了张永和老师,我们面对面的聊未来的生活,这是我们第一次和建筑设计师去谈未来的家电。

张老师从这么多年来中国文化里面提炼出来“向心合围”,这个词和我们产生了很强烈的共鸣,这是我们想要的家,打破传统家电的表现形式和建筑进行完美融合的家,一个既体现了中国家文化,同时又很科技现代的家,一个让人心心相连,但是又和自然相融合,和世界万物相关联的一个家。

原研哉老师跟我们聊过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做跨品牌,跨企业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在不同企业交流的时候能够有两秒钟灵感的迸发,并且产生无穷的变化。九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盖成了一个房子。今天非常感谢原研哉老师为我们实现了这样的一个梦想,在北京鸟巢前面搭建了一个1比1的真实的房子。海尔一直倡导在未来用户生态里面不可能一个企业完成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互相互联互通的,像今天活动一样,海尔希望跟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伙伴朋友们,一起探讨未来家是怎么样子的,打破传统现在从建筑到空间布景到家电的模式,形成完成的生态系统,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居住体验。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张永和

非常建筑创始人

我们和海尔的这次合作,本身也可以认为是我们把四组貌似对立的元素放在一起的这么一次努力。

第一组是过去和未来的关系。我们不认为它们其实是对立的,而是我们认为时间是延续的,因此过去、未来、现在是同时可以共存的。过去可能大家看到有传统合院作为空间原型,未来我们用新型、低碳、纤维混凝土做材料,有一个很直接物质的表现。

第二组是自然和人造环境。我们用建筑人造的元素去拥抱自然元素。

第三组是建筑和电器的关系。我们和海尔通过很多轮的讨论,建立起来一个共识,我们也许唱的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人的生活。因此环境是由刚才谈到首先是自然,还有电器,还有建筑共同组合而成的。这样还不能成为一个家,家除了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

我们这个家,我们想象上面有一块天,底下有一块地。传统房子有一个内向性,可能是一个人不但是面对世界,而且是面对自己的非常好的场所,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房子里精神和物质也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

▼家具均由混凝土制成,中间的庭院引入自然元素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2

阿那亚 × 柳亦春丨大舎

亼屮囗/House ATO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马寅

阿那亚联合创始人

阿那亚是一个先锋休闲、人文的生活方式品牌,致力于通过营造更多的社区来思考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更优质的居住方式的品牌集成商。

我们过去叫做开发商,现在不太希望大家跟我们叫开发商,我们希望把我们称为美好生活的服务商,更多开发商建造房子过程当中,更多思考怎么从单一物质功能角度去思考房子升级问题,怎么把房子外立面做得更好,怎么把户型做得更好,怎么把景观做得更好,这是单一维度思考的升级问题。

我们往往忽略房子具有另外两个维度的需要,就是情感和精神维度的需要。什么是情感维度需要?简单说我们一直说中国人其实最传统的信仰应该是情感信仰,中国人特别愿意活在温情脉脉的人世间,中国俗人社会由来与此。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消失了,我们楼上楼下住的是谁不知道,我们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社会了。一个房子能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重新聚集起来,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情感维度。

当我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之后,我们开始往精神层面走了。我们对精神层面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一个房子从物质到情感到精神,满足人三个维度需求,这样房子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和柳亦春合作的阿那亚空间,除了建筑方面思考空间升级之外,更多思考怎么样把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空间,怎么把它打造成万能的空间,怎么样在这个空间满足人从生活到情感到精神三个维度的需要,这是我在这里面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的启发。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柳亦春

大舍创始人

大概两三年以来我一直跟日本设计中心探讨关于“家”的问题,大舍事务所从事设计以公共建筑为主,从HOUSE VISION开始思考关于我们未来居住的问题。这次和阿那亚合作是我们对未来一种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间关系的密集思考。我们作品名字叫做亼屮囗,这三部分都是有三个汉字。舍这个字从篆书来说秦朝就有了,一个建筑的构成,屋顶支撑,基座这样的构成,形成一种文字,至少是上千年,几百年的时间,用屋顶支撑台基三个部分构成房子的方式,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多年了。我们在想这样一个最传统,最基本建筑的构成,是否能够容纳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否能够面对我们未来生活,我们这个作品就是想面对解决探索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生活跟以往居住来比会变得越来越开放。我们英文名字叫做HOUSE ATO,英文包括原型、可变的、开放的;同时ATO日文里面,就是以后的住宅,未来的住宅是什么样子。我们通过十个居住盒子放在整个建筑的外围,代表了度假小屋主人性格。

▼浴室作为独立的体块位于房屋中央的天窗下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浴室内部为暗色空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3

远景 × 杨明洁|YANG DESlGN

绿舍/e-Vege House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小志

远景能源

远景来自新能源行业,谈到能源,大家本能觉得好像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远,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这正是我们这次参加HOUSE VISION探索家大展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次的作品能够告诉大家,能源其实也可以是离大家很近的,可以很干净、很安静,也可以很美丽、很温暖。

非常感谢杨明洁老师、还有原研哉老师,通过他们非常惊艳的设计,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这里也是我们参加本次大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想告诉大家,在一个看似离设计比较遥远的行业里面,有一家企业,其实和在座的各位一样,同样尊重设计,同样相信设计的力量,也一直在用不断创造很多好的产品,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感觉能源行业是目前大家还看不到的隐身的行业,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行业里面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不仅可以影响到在座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影响到外面每一棵树,还可以影响到地球上每一种生物,比如说北极熊。我相信这是一个更好的机会,让每一个设计都有可能变成有地球级别影响力的作品。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杨明洁

YANG DESIGN 创始人

HOUSE VISION3号馆名字叫做“绿舍”。我刚刚接触能源企业的时候,印象当中可能是一个火力发电站,或者水力发电站,我觉得离我们生活很远。接触下来他们说其实自己是一家设计公司,这个很有意思。我们深入交流之后,发现这是一家新兴的能源企业,他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通过物联网把能源有效输送到每个人的家中,是非常碎片化的,跟传统集中能源不一样。

但是我们如何把能源转化成一种和家有关的场景呢?其实我不是一位建筑设计师,我是工业设计师,HOUSE VISION解决社会的一个问题,我其实对这一点也非常关注,就是我们做了很多公益项目,或许这点也是我会加入到HOUSE VISION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希望用设计改变社会的某些问题。

一开始我觉得应该做一个很酷的建筑,其实不是,关键通过一种很好的设计,让人能够被打动去理解未来的生活。这个场景当中重点不是这个建筑外观,而是它的内部,当我们走进去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能源,剩余能源如何变成了光和水,这个光和水可以去培养我们家中的植物。我们有11个圆盘,11种植物是用来在生活当中使用。同时这个植物也变成了非常美丽的花园,这是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是我们现场看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移动互联去控制它的植物的生长,也就是在远程我们可以控制。如果这一点可以达到的话,其实远在,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北京,远在上海的父母亲,为在北京的小孩,或者说远在国外的男朋友为在北京的女朋友,他们可以为他去远程控制栽培植物,这样实现了人和人情感的交流。能源变成光和水,再由光和水变成植物,而植物这样一个过程促进了人和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我们希望达到技术进步,不是让人和自然,技术和自然之间关系越来越对立,而应该越来越融合,这是我们希望在这个设计项目当中实现的。

▼不同的植物均为生活需要,且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栽培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4

小米 × 李虎|OPEN

火星生活舱/MARS Case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李虎

OPEN创始人

每次建筑的创作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机会,抛出问题。当我们被扔到火星生活舱之后,我们要反思一下现在的生活:生活电器可以变得多大?家可以变得多小?它们俩可以融合在一起。于是我们终于做出来了这个作品,非常感谢我们的团队,感谢合伙人,我有疑虑的时候,他总是帮我指明方向。我们结构工程师,建造的钢构厂、建造厂等都做了他们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的工作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这个项目非常有刺激的地方。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居住的空间被控制到最小,被生活电器包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5

华日家居 × 青山周平丨B.L.U.E.

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Sharing Community of 400 Boxes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周旭恩

华日家居

华日家居做实木家具有47年的历史了,和HOUSE VISION合作有大概四年的时间了。2016年我们去东京看到HOUSE VISION的第二次展示的时候,让我们有了共同的想法,如何来探讨未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支撑,我们跟原研哉先生包括我的合作伙伴青山周平先生已经有了三次合作了。一次我们做红星美凯龙的设计展,我们有一个样品展示。第二次华卖场平面设计由青山周平负责。第三次就是我们在鸟巢把我们华日家居和青山周平的理念共同展示出来。我家族也非常多,我父亲姐妹九个,我母亲姐妹十二个,两个家族加在一块三四百人。我跟青山周平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未来我们在家和家具之间的融合,怎么达到一个更好的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来节省我们的资源。我们探索中,把家和家具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享,这是我们整个在一起探索的基础。华日愿意在未来中国人生活方式方面做一个积极的探路者。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青山周平

B.L.U.E.创始人

5号馆是家族的家,现在我们大城市很多家庭人是越来越少的,很多大城市年轻人是一个人生活的,而且他们现在在大城市可以买的、住的房子的面积越来越小。所以我们这次探索尝试突破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这种过去父母带一两个孩子的传统的家庭住宅。我们这次探索的是一个人在大城市里面生活的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我们探索的时候,其实有很大的灵感,因为我在北京13年,大部分时间在北京胡同里面生活。胡同里面的生活其实他们自己的房子特别小,可能很多房子都是十几平米,二十几平米,但是他们共享外面的城市空间,共享外面互相的一些资源。通过这样有趣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房子特别小,但是他的生活比较有趣,比较丰富。我自己从在胡同生活的有趣经验中获得了一些启发,所以我们这次居住者自己的房子是特别小的,大概五六平米,但是外面有丰富的共享空间。这样看起来是新的,是未来的,但是还是有一种胡同有趣的生活方式的一些联系。

这次我们跟华日家居合作,他们是代表中国实木家具的公司,我作为一个建筑师,他们作为家具产业代表,我们做得有点像半建筑,半家具的东西。我们生活的盒子,也可以说是小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大的家具。我们希望合作突破产业的边界,因为它本来是没有边界的东西。

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1比1,我们这次最希望大家进来展馆之后,感觉这是很舒服的。我希望大家住在这个里面,生活在这样一个场景中,会有这样一个感受。我希望接下来一个半月的时间,更多人来到我们展馆,感受对未来得生活。

▼居住盒子之间形成公共空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一个居住盒子内部和外部皆可使用,满足一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展馆模型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6

有住 × 日本设计中心

最小—最大的家/Zero-Edge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李丕

有住CEO

有住只有四年历史,是海尔孵化的公司,是中国最早做互联网家装类产品的产业。有住网秉承以标准化的产品,个性化的风格满足用户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理念。我们最早定义一个产品是“无界”,没有边界,打破整个空间藩篱和物质的隔绝,整个是通的,可以重新定义我们家的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个是“融界”,有住网本身是海尔孵化的企业,是生态圈的平台,所以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一起和有住围绕家的入口,围绕用户的生活方式来做一些对用户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未来生活大展和生活家的意义。

松野薰

日本设计中心

我们有幸和做互联网内装的企业有住联手打造了这次的作品。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把“零边界”这样一个作品,最大限度地进行了拓展,结果完成了非常成功的作品。在作品当中大家可以感觉到舒适,可以感觉到宽敞,感受到零边界的体验。

▼完全不设实体墙面的空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7

無印良品 × 长谷川豪

無印良品の社宅/Company Housing for MUJI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山本直幸

MUJI董事总经理

现在我们不单是企业的员工,在大都市里生活的年轻人们越来越成为个体化,进一步的分散开来,成为分散的个体。给年轻人提供可以居住的场所,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课题。关于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馆,为我们无印良品年轻员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们和上海同事共同完成了设计和规划,当然其中得益于原研哉先生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整个展馆从设计阶段一直到它的施工包括最后完工阶段,得到了长谷川豪老师的大力协助,他给了我们很多在设计方面的灵感。希望这个展馆给大家带来新的体验。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长谷川豪

在东京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此之前参加了东京两届HOUSE VISION的展览。这次在北京的展览,名字是“探索家”。我们知道实际上探索有很多形式,探索家也有很多形式,像是乘船到远方去探索新天地。我们这次的“探索家”,我们探索新的家具,新的生活,新的居住模式。

这一次我们共同跟无印良品提供的展馆,实际上针对上海无印良品这些员工们居住环境的改善,这是实际运行的项目。大家可以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展览中,到现场体验一下我们的作品。

▼居住单元下方形成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居住单元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可以根据需求,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居住单元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8

TCL × 董灏&蓝冰可丨Crossboundaries

你的家/Infinite Living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王成

TCL电子CEO

TCL电子作为全球领先的电视整机生产厂家,我们品牌理念一直是“创意感动生活”。创意首先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对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洞察。我在原研哉老师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读到,好的设计都是从对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洞察中得来的,因此我们选择和CHINA HOUSE VISION合作,希望把我们的产品和生活场景在设计师手中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站在未来视野要求我们把今天产品和技术带到消费者的普通生活中,打造一种未来生活家居的体验。

当下电视在未来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跟电视和其他家电设备有什么样新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以消费者这为本,从场景出发,结合最新技术与美学理念,我们专门推出了全场景TV,8月16号在北京做了发布,我们这次展馆中也有所展出,是全新的美学体验,也是随时在线的大屏智能音箱。它的出现可以唤醒家庭生活每一个场景,满足家庭成员的陪伴,重新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做务实的创新者,并不要所谓非常冰冷的高科技,我们希望有HOUSE VISION这样一个平台,以电视为中心,TCL全系列家电产品,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居生活,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董灏

Crossboundaries

我们这次跟TCL合作的项目名字叫做你的家,用两句话概括,你的家在你停留的时候如你所愿,在你旅行的时候如影随形。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我们是一个建筑事务所,实际上在各个方面,包括教育,以及社会活动方面都致力于跨界。说到你的家,我们想提到一点,过去人类有家之后,在今天概念上一直受到技术的束缚,我们有很多妥协。随着今天科技的发展,就像TCL这个产品,它致力于让电视融合在环境里面,我们从这里找到特别好的契合点。我们希望用移动的建筑元素,结合和建筑空间融合在一起电视技术,形成更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需求的空间。

▼智能屏幕和居住空间融合在一起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09

汉能 × 马岩松丨MAD建筑事务所

庭园家/Living Garden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张彬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高级负责人执行董事

我们的作品是户外跨界作品,非常有特色。作品里面表达的概念和理念是跨界,包含了科技和自然的融合。我们作品上方使用透明太阳能发点薄膜,发电率18.8%,光转化率18.8%,和我们的木质结构以及户外环境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

跨界作品还有一个家的体现。大家一说家就是室内,其实家还包含庭院,家可以延展到户外。我们把作品延伸到庭院里面,非常好地融合室内和室外。作品用了233块发电板,大的一块功率是25瓦,小的是4瓦,整个屋顶14.5千瓦。因为阳光不一样,发电转化率也不一样。按照北京现在的阳光照射指数,一年我们有1088个小时光照指数可以发电,一年可以发4900度电,一天13.4度电。我们常规一天用七八度电就够了,未来这个作品可以跟着阳光角度智能调节,使得发电率提高。跟互联网结合,它不光是棚子,融合了室内和室外,有一个半室内的功能。你出差了发了电怎么用?你可以卖给邻居交换,这是能源互联网未来的趋势。你是能源的使用者,也是能源创造者,也是分享者。这是互联网、物联网的精神。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马岩松

MAD创始人

我们的作品就是一个木头的架子,这个架子是介于建筑和景观之间的作品,它是开放的,它对室外开放,它对自然开放,对阳光、空气也是开放,所以它融合了把阳光和自然作为人的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我觉得自然对中国的住宅和生活来说特别重要,自然不但是环境,是我们看到的美,同时也可能是人生活和精神的延伸。我们眼前的传统建筑和城市都是有这样的特点。

科技,太阳能是作品的一部分,刚才也介绍了这个产品是一个透明的太阳能板,它们的很多产品跟建筑不同形式可以有很好结合,我们第一次把建筑搞得像一个显示技术的一个场所。

▼充满阳光,空气和自然的空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屋顶设置透明光电板,不遮挡阳光,并且可以产生生活所需的全部电能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10

MINI LIVING Urban Cabin × 孙大勇丨槃达

望远家 / Scope Home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Oke Houser:MINI是非常在乎城市的生活,我们想要创造好的空间,我们想要创造好的体验,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这是我们一直的理念。我们想把这些概念变成家居的体现,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进行着设计,我们一直在想如何用房子提高人们的生活,如何展现我们的房子。我们注重需要使用的空间,所以我们的房子大概只有50平米,但是每个设计都不同;我们要考虑创新,以及如何在中国活得更好,以更创新的方式活得更好,这是我们关注的事情。明年再上海,我们会有一个MINI生活的项目,现在正在规划之中,我希望这个概念给大家带来新的体验。

Corinna Natter:这个项目中我们要建造一个体系。我们两个在全世界旅行,创造不同的室内室外体验和不同的建筑。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愿意跟别人分享这样的空间,这一点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理念。所以我们让房子看起来像一个模型,室内室外都有很好的布局,很好的连接,把所有元素考虑到我们设计的建筑中。这次我们展示了交互的领域,社会的领域,让人们不会迷失在社区里面。有人在北京胡同里面会迷失,我们希望我们的项目不会这样,我们的项目可以创造城市未来。以前的人想了很多活性的东西,在胡同里面有很多乐趣,我们的作品是不同的,希望大家亲身感受它。

▼展馆外观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孙大勇

槃达创始人

在这次合作中,我负责的是MINI外面公共的区域。家关乎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城市文化,第二个是主人情感。我这个作品起名叫做望远家。我们工作室一直在胡同里面大概有13年了,胡同里的一砖一瓦始终印在我脑海里。这次我把胡同的形态通过抽象方式植入到作品中,希望大家在这里面看到北京建筑独特的影子。

作为80后的一代,随着过去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很多亲身经历的记忆,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今天大部分孩子玩手游游戏,我们小时候玩的秋千、铁环、弹玻璃球、万花筒都已经消失掉了,所以在这个装置里面我融入了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概念,希望人在室内可以通过潜望镜和万花筒的装置,看到传统四合院墙外面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把城市景观借景到室内来。我们下面设置了秋千的装置,每一个坐到秋千上的人都会开心笑出来,这是让我特别惊讶和欣慰的地方。建筑不仅仅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居住和体验的。我希望这件作品给大家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忆,也是对自己童年的一次记忆。

▼轻盈开放的生活空间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万花筒天花映射出外界的风景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3.

嘉宾,主办方和策展人致辞节选

李长萍

海淀区副区长

过来的时候文主席跟我讲今天有10位大家对今天生活作了布展,有几个词在脑海里:

第一个是“科技”。大家都知道北京现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发展不竭的尽力,宇宙飞船带领我们飞上太空,是我们墨子号,也可以是我们每天出门扫的二维码。科技进步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不断改变我们生活,走进我们生活,如何让科技和生活紧密结合,我想这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美好的愿望想法。

第二个词就是“时尚”。现在年轻人都对时尚有追求,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时尚的概念不简简单单是我们生活领域的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时尚的体验,时尚生活方式中其实也融入了科技。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生活品牌里面,由于技术的进步,材料发生变化,可能很多东西变成了很有时尚感。以后我们冬天一件衬衣,穿一个衬衣就可以过冬了,本身追求时尚的时候科技也在其中了。

第三个词“融合”。大家都在强调融合,产业的融合,跨界的融合,看到各界融合,科技和时尚紧密融合,科技和文化融合,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科技文化融合方面就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

美好生活,探索家,这个名字起的很好。探索家,让我们对未知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探索,充满了不竭的想象空间。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家,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生活道路上,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属于自己追求的生活。今天展出10个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大家的作品,结合我们企业特征,企业资源发展,给了我们有了一个想象空间。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这个位来生活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我想大家在这里会找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如果没有找到我们也可以自己进行创新,我相信明年一定会找到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

文厨

GWC长城会董事长

关于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这个名字,我们和原研哉先生有过交流,有两点共识:第一点,探索,探索未来十年的家。第二点,每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人,都是探索家,所以今天到现场的都是探索家。

我们祖国今天在很多领域都是领先的,比如说经济是领先的,我们科技也是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是当之无愧的领先,高铁也是领先的。我们有时候感慨问题也领先,比如捉人口老龄化,比如说大城市病,比如说一些环境的问题。甚至于在日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些情况,我们希望这次通过中日两国顶尖的设计师,我们科技界朋友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开拓一些思路开拓一些视野。

这次大展我们主题叫做“NEW GRAVITY”,“新重力”,期待以展会为起点,唤起更多对中国未来居住环境的思考,将来探索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像改变重力一般划时代的意义。人的个体行为在影响力方面或许有限,但是群星璀璨,我们聚集在一起将会有超出想象的能量。家是每一个人的起点,也是支撑,社会生活中每一个要求最终都可以通过改善家的体验而有质的提升。家不仅仅关乎于记住,也是未来众多产业的原点。对于家的思考,也是对于产业未来和产业升级思考本身。期待这次展会能够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家庭理想居住方式的一次实践性的展示。

长城会是从会员网络开始,应运时代变化不断升级转化为全球创新者的平台,有一个困惑始终困扰着我和同事们:如何让无形呈现为有形?对于科技而言,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无实体化的技术和始终总是难以琢磨的。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我们赋予了全新启示,对于未来科学设想有没有可能用我们今天广场上的形式,真实可触摸可感知的房子去来呈现?希望大家通过未来两个月的观展,找到这样的答案。

原研哉

HOUSE VISION发起人及CHINA HOUSE VISION总策展人

我们这个展览就是在巨大的鸟巢前面,能够让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撼。我们知道中国战国时代韩非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画鬼魅易,画犬马难,这是提到了绘画方面的问题。画鬼魅容易,因为谁也没有见过,画人民习以为常的狗和马的话,非常难的。因为鬼魅没有见过,你画成什么样,大家认为它就是那样子。但是我们日常当中的动物,我们画它的话,如果不像会让人觉得非常别扭。

在建筑领域,也许很难的一个方面就是家居。住家跟公共建筑有巨大的差别,它紧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去描绘它,如何去建造它,如何去重构它?这是非常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当中的欲望和诉求。这一次我们有幸请到众多能够引领中国建筑和设计领域的知名设计师、建筑师,给大家提出“住家”“家居”这个非常难的命题。今天的中国我们知道在诸多领域都是引领着世界,而且也是发展最迅猛的国都之一。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有很多知名的非常有实力的企业,我们通过这次展览,把众多的企业和知名的设计师,有想法的设计师联系在一起,请他们描绘家居这个不好描绘的难题,而且以可视化的形式,真实地把未来家居展示在大家面前。

我们可以把背后背景中的鸟巢比作前面我们提到的鬼魅,在它前面我们展现作为犬马的十座家居建筑,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想。在中国,而且在今天的北京也会引起人们很多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展览,一方面要考虑未来家居,一方面要考虑未来自己最适合的生活。

▼原研哉开幕致辞

建筑师们在鸟巢旁临建十个展馆,展现未来之家的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