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活動名稱: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來生活大展

會期:2018年9月21日~2018年11月6日

地點:國家體育場(鳥巢)南廣場

主辦方:GWC長城會

總策展人/藝術總監:原研哉

會場設計:隈研吾

企劃/設計/製作:日本設計中心

參展商:海爾,阿那亞,遠景,小米,華日家居,有住,無印良品,TCL,漢能,MINI LIVING Urban Cabin

參展設計師及事務所:張永和|非常建築,柳亦春|大舍,楊明潔|YANG DESIGN,李虎|OPEN,青山周平|B.L.U.E.,日本設計中心,長谷川豪,董灝&藍冰可|Crossboundaries,馬巖松|MAD建築事務所,孫大勇|槃達

1.

開幕儀式概況

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李長萍出席大展開幕式。她用了三個詞來形容本次大展:科技、時尚、融合。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北京正在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當下,科技與生活緊密結合,同時,科技的發展也讓時尚生活方式走入每個人的生活中。本次大展把產業、科技、時尚、文化緊密融合,提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主辦方GWC長城會董事長文廚表示,本次大展邀請了張永和、馬巖松、柳亦春這些在中國乃至於世界都享有頂級聲譽的建築師們參與,讓更多的中國力量和中國設計展現在大展中,對於中國未來社區和居住方式的理想型有一個預測。這是屬於中國自己的原創建築設計創意的集體體現。

“今天的中國在諸多領域引領著世界潮流,出現了很多有實力的企業。”本次大展的總策劃原研哉在開幕式上表示,這些企業和眾多知名設計師一起,把“家居”這個難以描繪的命題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原研哉希望,這樣一次展覽能夠在今天的中國引起人們關於未來生活的思考。

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以“NEW GRAVITY”為主題,意喻今日關於中國生存環境要素的思考,宛如改變“重力”一般的劃時代。本次大展將思考迴歸到人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家”。大展中呈現的未來構想,以北京為起點,可以複製到全國各個城市,因地制宜,以前瞻者的思想,實際解決當地居民面臨的生活問題。同時,能夠更好地響應政府科技創新、文化創新、設計創新的理念。

▼主辦方,參展商和設計師合影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2.

參展商和建築師演講及展品介紹

01

海爾 × 張永和丨非常建築

砼器/Concrete Vessel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黃澤平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 白電設計總監

我記得六年前我們第一次知道HOUSE VISION的時候,原研哉老師說了一句話,他當時說“家”是所有產業的十字路口,通過研究“家”我們既可以回憶過去,又可以看到未來。這個理念跟海爾品牌理念不謀而合地方,我們多年來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打造海爾智慧家庭定製美好生活的理念,我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我們一定要參與這個活動中來,和大家一起探索下一個時代的住居體驗。

所以去年的秋天,圖老師來到海爾跟我們講在北京建一個房子的時候我們非常興奮,我們想怎麼樣在房子裡面既體現我們對家的理解,對家電的理解,同時又體現海爾的理念。在去年12月20號,一個冬天的早晨,陽光特別早,我們見到了張永和老師,我們面對面的聊未來的生活,這是我們第一次和建築設計師去談未來的家電。

張老師從這麼多年來中國文化裡面提煉出來“向心合圍”,這個詞和我們產生了很強烈的共鳴,這是我們想要的家,打破傳統家電的表現形式和建築進行完美融合的家,一個既體現了中國家文化,同時又很科技現代的家,一個讓人心心相連,但是又和自然相融合,和世界萬物相關聯的一個家。

原研哉老師跟我們聊過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做跨品牌,跨企業的合作?主要是為了在不同企業交流的時候能夠有兩秒鐘靈感的迸發,並且產生無窮的變化。九個月的時間我們終於蓋成了一個房子。今天非常感謝原研哉老師為我們實現了這樣的一個夢想,在北京鳥巢前面搭建了一個1比1的真實的房子。海爾一直倡導在未來用戶生態裡面不可能一個企業完成所有的東西,一定是互相互聯互通的,像今天活動一樣,海爾希望跟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夥伴朋友們,一起探討未來家是怎麼樣子的,打破傳統現在從建築到空間佈景到家電的模式,形成完成的生態系統,為用戶帶來更美好的居住體驗。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張永和

非常建築創始人

我們和海爾的這次合作,本身也可以認為是我們把四組貌似對立的元素放在一起的這麼一次努力。

第一組是過去和未來的關係。我們不認為它們其實是對立的,而是我們認為時間是延續的,因此過去、未來、現在是同時可以共存的。過去可能大家看到有傳統合院作為空間原型,未來我們用新型、低碳、纖維混凝土做材料,有一個很直接物質的表現。

第二組是自然和人造環境。我們用建築人造的元素去擁抱自然元素。

第三組是建築和電器的關係。我們和海爾通過很多輪的討論,建立起來一個共識,我們也許唱的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人的生活。因此環境是由剛才談到首先是自然,還有電器,還有建築共同組合而成的。這樣還不能成為一個家,家除了有物質生活,還有精神生活。

我們這個家,我們想象上面有一塊天,底下有一塊地。傳統房子有一個內向性,可能是一個人不但是面對世界,而且是面對自己的非常好的場所,所以我們認為在這個房子裡精神和物質也是可以統一在一起的。

▼傢俱均由混凝土製成,中間的庭院引入自然元素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2

阿那亞 × 柳亦春丨大舎

亼屮囗/House ATO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馬寅

阿那亞聯合創始人

阿那亞是一個先鋒休閒、人文的生活方式品牌,致力於通過營造更多的社區來思考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優質的居住方式的品牌集成商。

我們過去叫做開發商,現在不太希望大家跟我們叫開發商,我們希望把我們稱為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更多開發商建造房子過程當中,更多思考怎麼從單一物質功能角度去思考房子升級問題,怎麼把房子外立面做得更好,怎麼把戶型做得更好,怎麼把景觀做得更好,這是單一維度思考的升級問題。

我們往往忽略房子具有另外兩個維度的需要,就是情感和精神維度的需要。什麼是情感維度需要?簡單說我們一直說中國人其實最傳統的信仰應該是情感信仰,中國人特別願意活在溫情脈脈的人世間,中國俗人社會由來與此。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消失了,我們樓上樓下住的是誰不知道,我們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社會了。一個房子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重新聚集起來,也是需要思考的一個情感維度。

當我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之後,我們開始往精神層面走了。我們對精神層面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一個房子從物質到情感到精神,滿足人三個維度需求,這樣房子才有價值才有意義。和柳亦春合作的阿那亞空間,除了建築方面思考空間升級之外,更多思考怎麼樣把它打造成一個開放的空間,怎麼把它打造成萬能的空間,怎麼樣在這個空間滿足人從生活到情感到精神三個維度的需要,這是我在這裡面學到更多知識,得到更多的啟發。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柳亦春

大舍創始人

大概兩三年以來我一直跟日本設計中心探討關於“家”的問題,大舍事務所從事設計以公共建築為主,從HOUSE VISION開始思考關於我們未來居住的問題。這次和阿那亞合作是我們對未來一種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間關係的密集思考。我們作品名字叫做亼屮囗,這三部分都是有三個漢字。舍這個字從篆書來說秦朝就有了,一個建築的構成,屋頂支撐,基座這樣的構成,形成一種文字,至少是上千年,幾百年的時間,用屋頂支撐臺基三個部分構成房子的方式,在中國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多年了。我們在想這樣一個最傳統,最基本建築的構成,是否能夠容納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否能夠面對我們未來生活,我們這個作品就是想面對解決探索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生活跟以往居住來比會變得越來越開放。我們英文名字叫做HOUSE ATO,英文包括原型、可變的、開放的;同時ATO日文裡面,就是以後的住宅,未來的住宅是什麼樣子。我們通過十個居住盒子放在整個建築的外圍,代表了度假小屋主人性格。

▼浴室作為獨立的體塊位於房屋中央的天窗下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浴室內部為暗色空間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3

遠景 × 楊明潔|YANG DESlGN

綠舍/e-Vege House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小志

遠景能源

遠景來自新能源行業,談到能源,大家本能覺得好像離我們每個人都很遠,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這正是我們這次參加HOUSE VISION探索家大展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這次的作品能夠告訴大家,能源其實也可以是離大家很近的,可以很乾淨、很安靜,也可以很美麗、很溫暖。

非常感謝楊明潔老師、還有原研哉老師,通過他們非常驚豔的設計,幫助我們實現了這個目標。這裡也是我們參加本次大展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想告訴大家,在一個看似離設計比較遙遠的行業裡面,有一家企業,其實和在座的各位一樣,同樣尊重設計,同樣相信設計的力量,也一直在用不斷創造很多好的產品,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最後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感覺能源行業是目前大家還看不到的隱身的行業,它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我們行業裡面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僅可以影響到在座的每一個人,也可以影響到外面每一棵樹,還可以影響到地球上每一種生物,比如說北極熊。我相信這是一個更好的機會,讓每一個設計都有可能變成有地球級別影響力的作品。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楊明潔

YANG DESIGN 創始人

HOUSE VISION3號館名字叫做“綠舍”。我剛剛接觸能源企業的時候,印象當中可能是一個火力發電站,或者水力發電站,我覺得離我們生活很遠。接觸下來他們說其實自己是一家設計公司,這個很有意思。我們深入交流之後,發現這是一家新興的能源企業,他們利用風能、太陽能發電,通過物聯網把能源有效輸送到每個人的家中,是非常碎片化的,跟傳統集中能源不一樣。

但是我們如何把能源轉化成一種和家有關的場景呢?其實我不是一位建築設計師,我是工業設計師,HOUSE VISION解決社會的一個問題,我其實對這一點也非常關注,就是我們做了很多公益項目,或許這點也是我會加入到HOUSE VISION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們希望用設計改變社會的某些問題。

一開始我覺得應該做一個很酷的建築,其實不是,關鍵通過一種很好的設計,讓人能夠被打動去理解未來的生活。這個場景當中重點不是這個建築外觀,而是它的內部,當我們走進去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能源,剩餘能源如何變成了光和水,這個光和水可以去培養我們家中的植物。我們有11個圓盤,11種植物是用來在生活當中使用。同時這個植物也變成了非常美麗的花園,這是第一個場景。

第二個場景是我們現場看不到的,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移動互聯去控制它的植物的生長,也就是在遠程我們可以控制。如果這一點可以達到的話,其實遠在,比如說我們今天在北京,遠在上海的父母親,為在北京的小孩,或者說遠在國外的男朋友為在北京的女朋友,他們可以為他去遠程控制栽培植物,這樣實現了人和人情感的交流。能源變成光和水,再由光和水變成植物,而植物這樣一個過程促進了人和人之間情感上的溝通,我們希望達到技術進步,不是讓人和自然,技術和自然之間關係越來越對立,而應該越來越融合,這是我們希望在這個設計項目當中實現的。

▼不同的植物均為生活需要,且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栽培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4

小米 × 李虎|OPEN

火星生活艙/MARS Case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李虎

OPEN創始人

每次建築的創作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機會,拋出問題。當我們被扔到火星生活艙之後,我們要反思一下現在的生活:生活電器可以變得多大?家可以變得多小?它們倆可以融合在一起。於是我們終於做出來了這個作品,非常感謝我們的團隊,感謝合夥人,我有疑慮的時候,他總是幫我指明方向。我們結構工程師,建造的鋼構廠、建造廠等都做了他們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的工作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這是這個項目非常有刺激的地方。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居住的空間被控制到最小,被生活電器包圍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5

華日家居 × 青山周平丨B.L.U.E.

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區城市/Sharing Community of 400 Boxes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周旭恩

華日家居

華日家居做實木傢俱有47年的歷史了,和HOUSE VISION合作有大概四年的時間了。2016年我們去東京看到HOUSE VISION的第二次展示的時候,讓我們有了共同的想法,如何來探討未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為這種理念的支撐,我們跟原研哉先生包括我的合作伙伴青山周平先生已經有了三次合作了。一次我們做紅星美凱龍的設計展,我們有一個樣品展示。第二次華賣場平面設計由青山周平負責。第三次就是我們在鳥巢把我們華日家居和青山周平的理念共同展示出來。我家族也非常多,我父親姐妹九個,我母親姐妹十二個,兩個家族加在一塊三四百人。我跟青山周平共同探索的過程中,未來我們在家和傢俱之間的融合,怎麼達到一個更好的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來節省我們的資源。我們探索中,把家和傢俱如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共享,這是我們整個在一起探索的基礎。華日願意在未來中國人生活方式方面做一個積極的探路者。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青山周平

B.L.U.E.創始人

5號館是家族的家,現在我們大城市很多家庭人是越來越少的,很多大城市年輕人是一個人生活的,而且他們現在在大城市可以買的、住的房子的面積越來越小。所以我們這次探索嘗試突破兩室一廳、三室一廳,這種過去父母帶一兩個孩子的傳統的家庭住宅。我們這次探索的是一個人在大城市裡面生活的年輕人的新生活方式。我們探索的時候,其實有很大的靈感,因為我在北京13年,大部分時間在北京胡同裡面生活。衚衕裡面的生活其實他們自己的房子特別小,可能很多房子都是十幾平米,二十幾平米,但是他們共享外面的城市空間,共享外面互相的一些資源。通過這樣有趣的生活方式,雖然他們房子特別小,但是他的生活比較有趣,比較豐富。我自己從在衚衕生活的有趣經驗中獲得了一些啟發,所以我們這次居住者自己的房子是特別小的,大概五六平米,但是外面有豐富的共享空間。這樣看起來是新的,是未來的,但是還是有一種衚衕有趣的生活方式的一些聯繫。

這次我們跟華日家居合作,他們是代表中國實木傢俱的公司,我作為一個建築師,他們作為傢俱產業代表,我們做得有點像半建築,半傢俱的東西。我們生活的盒子,也可以說是小的建築,也可以說是大的傢俱。我們希望合作突破產業的邊界,因為它本來是沒有邊界的東西。

這次展覽最大的特點是1比1,我們這次最希望大家進來展館之後,感覺這是很舒服的。我希望大家住在這個裡面,生活在這樣一個場景中,會有這樣一個感受。我希望接下來一個半月的時間,更多人來到我們展館,感受對未來得生活。

▼居住盒子之間形成公共空間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一個居住盒子內部和外部皆可使用,滿足一個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展館模型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6

有住 × 日本設計中心

最小—最大的家/Zero-Edge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李丕

有住CEO

有住只有四年曆史,是海爾孵化的公司,是中國最早做互聯網家裝類產品的產業。有住網秉承以標準化的產品,個性化的風格滿足用戶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理念。我們最早定義一個產品是“無界”,沒有邊界,打破整個空間藩籬和物質的隔絕,整個是通的,可以重新定義我們家的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個是“融界”,有住網本身是海爾孵化的企業,是生態圈的平臺,所以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夠一起和有住圍繞家的入口,圍繞用戶的生活方式來做一些對用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未來生活大展和生活家的意義。

松野薰

日本設計中心

我們有幸和做互聯網內裝的企業有住聯手打造了這次的作品。我們在有限的條件下,把“零邊界”這樣一個作品,最大限度地進行了拓展,結果完成了非常成功的作品。在作品當中大家可以感覺到舒適,可以感覺到寬敞,感受到零邊界的體驗。

▼完全不設實體牆面的空間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7

無印良品 × 長谷川豪

無印良品の社宅/Company Housing for MUJI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山本直幸

MUJI董事總經理

現在我們不單是企業的員工,在大都市裡生活的年輕人們越來越成為個體化,進一步的分散開來,成為分散的個體。給年輕人提供可以居住的場所,這是我們一直思考的課題。關於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展館,為我們無印良品年輕員工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我們和上海同事共同完成了設計和規劃,當然其中得益於原研哉先生的大力支持。我們在整個展館從設計階段一直到它的施工包括最後完工階段,得到了長谷川豪老師的大力協助,他給了我們很多在設計方面的靈感。希望這個展館給大家帶來新的體驗。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長谷川豪

在東京從事建築設計方面的工作,此之前參加了東京兩屆HOUSE VISION的展覽。這次在北京的展覽,名字是“探索家”。我們知道實際上探索有很多形式,探索家也有很多形式,像是乘船到遠方去探索新天地。我們這次的“探索家”,我們探索新的傢俱,新的生活,新的居住模式。

這一次我們共同跟無印良品提供的展館,實際上針對上海無印良品這些員工們居住環境的改善,這是實際運行的項目。大家可以在接下來一個月的展覽中,到現場體驗一下我們的作品。

▼居住單元下方形成廚房、衛生間等功能空間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居住單元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可以根據需求,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居住單元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8

TCL × 董灝&藍冰可丨Crossboundaries

你的家/Infinite Living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王成

TCL電子CEO

TCL電子作為全球領先的電視整機生產廠家,我們品牌理念一直是“創意感動生活”。創意首先來自於對生活的觀察,對消費者潛在需求的洞察。我在原研哉老師著作《設計中的設計》中讀到,好的設計都是從對消費者和使用者的洞察中得來的,因此我們選擇和CHINA HOUSE VISION合作,希望把我們的產品和生活場景在設計師手中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並且站在未來視野要求我們把今天產品和技術帶到消費者的普通生活中,打造一種未來生活家居的體驗。

當下電視在未來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人跟電視和其他家電設備有什麼樣新的關係?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以消費者這為本,從場景出發,結合最新技術與美學理念,我們專門推出了全場景TV,8月16號在北京做了發佈,我們這次展館中也有所展出,是全新的美學體驗,也是隨時在線的大屏智能音箱。它的出現可以喚醒家庭生活每一個場景,滿足家庭成員的陪伴,重新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希望做務實的創新者,並不要所謂非常冰冷的高科技,我們希望有HOUSE VISION這樣一個平臺,以電視為中心,TCL全系列家電產品,組合成一個新的家居生活,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董灝

Crossboundaries

我們這次跟TCL合作的項目名字叫做你的家,用兩句話概括,你的家在你停留的時候如你所願,在你旅行的時候如影隨形。這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我們是一個建築事務所,實際上在各個方面,包括教育,以及社會活動方面都致力於跨界。說到你的家,我們想提到一點,過去人類有家之後,在今天概念上一直受到技術的束縛,我們有很多妥協。隨著今天科技的發展,就像TCL這個產品,它致力於讓電視融合在環境裡面,我們從這裡找到特別好的契合點。我們希望用移動的建築元素,結合和建築空間融合在一起電視技術,形成更能夠滿足使用者不同需求的空間。

▼智能屏幕和居住空間融合在一起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09

漢能 × 馬巖松丨MAD建築事務所

庭園家/Living Garden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張彬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高級負責人執行董事

我們的作品是戶外跨界作品,非常有特色。作品裡面表達的概念和理念是跨界,包含了科技和自然的融合。我們作品上方使用透明太陽能發點薄膜,發電率18.8%,光轉化率18.8%,和我們的木質結構以及戶外環境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

跨界作品還有一個家的體現。大家一說家就是室內,其實家還包含庭院,家可以延展到戶外。我們把作品延伸到庭院裡面,非常好地融合室內和室外。作品用了233塊發電板,大的一塊功率是25瓦,小的是4瓦,整個屋頂14.5千瓦。因為陽光不一樣,發電轉化率也不一樣。按照北京現在的陽光照射指數,一年我們有1088個小時光照指數可以發電,一年可以發4900度電,一天13.4度電。我們常規一天用七八度電就夠了,未來這個作品可以跟著陽光角度智能調節,使得發電率提高。跟互聯網結合,它不光是棚子,融合了室內和室外,有一個半室內的功能。你出差了發了電怎麼用?你可以賣給鄰居交換,這是能源互聯網未來的趨勢。你是能源的使用者,也是能源創造者,也是分享者。這是互聯網、物聯網的精神。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馬巖松

MAD創始人

我們的作品就是一個木頭的架子,這個架子是介於建築和景觀之間的作品,它是開放的,它對室外開放,它對自然開放,對陽光、空氣也是開放,所以它融合了把陽光和自然作為人的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我覺得自然對中國的住宅和生活來說特別重要,自然不但是環境,是我們看到的美,同時也可能是人生活和精神的延伸。我們眼前的傳統建築和城市都是有這樣的特點。

科技,太陽能是作品的一部分,剛才也介紹了這個產品是一個透明的太陽能板,它們的很多產品跟建築不同形式可以有很好結合,我們第一次把建築搞得像一個顯示技術的一個場所。

▼充滿陽光,空氣和自然的空間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屋頂設置透明光電板,不遮擋陽光,並且可以產生生活所需的全部電能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10

MINI LIVING Urban Cabin × 孫大勇丨槃達

望遠家 / Scope Home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Oke Houser:MINI是非常在乎城市的生活,我們想要創造好的空間,我們想要創造好的體驗,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這是我們一直的理念。我們想把這些概念變成家居的體現,在過去幾年我們一直進行著設計,我們一直在想如何用房子提高人們的生活,如何展現我們的房子。我們注重需要使用的空間,所以我們的房子大概只有50平米,但是每個設計都不同;我們要考慮創新,以及如何在中國活得更好,以更創新的方式活得更好,這是我們關注的事情。明年再上海,我們會有一個MINI生活的項目,現在正在規劃之中,我希望這個概念給大家帶來新的體驗。

Corinna Natter:這個項目中我們要建造一個體系。我們兩個在全世界旅行,創造不同的室內室外體驗和不同的建築。空間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願意跟別人分享這樣的空間,這一點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理念。所以我們讓房子看起來像一個模型,室內室外都有很好的佈局,很好的連接,把所有元素考慮到我們設計的建築中。這次我們展示了交互的領域,社會的領域,讓人們不會迷失在社區裡面。有人在北京胡同裡面會迷失,我們希望我們的項目不會這樣,我們的項目可以創造城市未來。以前的人想了很多活性的東西,在衚衕裡面有很多樂趣,我們的作品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親身感受它。

▼展館外觀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孫大勇

槃達創始人

在這次合作中,我負責的是MINI外面公共的區域。家關乎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城市文化,第二個是主人情感。我這個作品起名叫做望遠家。我們工作室一直在衚衕裡面大概有13年了,衚衕裡的一磚一瓦始終印在我腦海裡。這次我把衚衕的形態通過抽象方式植入到作品中,希望大家在這裡面看到北京建築獨特的影子。

作為80後的一代,隨著過去的快速發展,我們有很多親身經歷的記憶,漸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今天大部分孩子玩手遊遊戲,我們小時候玩的鞦韆、鐵環、彈玻璃球、萬花筒都已經消失掉了,所以在這個裝置裡面我融入了萬花筒和潛望鏡的概念,希望人在室內可以通過潛望鏡和萬花筒的裝置,看到傳統四合院牆外面我們看不到的風景,把城市景觀借景到室內來。我們下面設置了鞦韆的裝置,每一個坐到鞦韆上的人都會開心笑出來,這是讓我特別驚訝和欣慰的地方。建築不僅僅是用來看的,更是用來居住和體驗的。我希望這件作品給大家不僅是對歷史的一次回憶,也是對自己童年的一次記憶。

▼輕盈開放的生活空間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萬花筒天花映射出外界的風景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3.

嘉賓,主辦方和策展人致辭節選

李長萍

海淀區副區長

過來的時候文主席跟我講今天有10位大家對今天生活作了布展,有幾個詞在腦海裡:

第一個是“科技”。大家都知道北京現在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是我們國家發展不竭的盡力,宇宙飛船帶領我們飛上太空,是我們墨子號,也可以是我們每天出門掃的二維碼。科技進步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不斷改變我們生活,走進我們生活,如何讓科技和生活緊密結合,我想這更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美好的願望想法。

第二個詞就是“時尚”。現在年輕人都對時尚有追求,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時尚的概念不簡簡單單是我們生活領域的概念,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我們每個人追求自我實現自我的一種方式。時尚的體驗,時尚生活方式中其實也融入了科技。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生活品牌裡面,由於技術的進步,材料發生變化,可能很多東西變成了很有時尚感。以後我們冬天一件襯衣,穿一個襯衣就可以過冬了,本身追求時尚的時候科技也在其中了。

第三個詞“融合”。大家都在強調融合,產業的融合,跨界的融合,看到各界融合,科技和時尚緊密融合,科技和文化融合,也是我們追求的一個方向。科技文化融合方面就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一個嚮往。

美好生活,探索家,這個名字起的很好。探索家,讓我們對未知生活,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探索,充滿了不竭的想象空間。我們每個人都是探索家,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生活道路上,探索屬於自己的未來,屬於自己追求的生活。今天展出10個著名的設計師,設計大家的作品,結合我們企業特徵,企業資源發展,給了我們有了一個想象空間。每個人都可以看看,這個位來生活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我想大家在這裡會找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如果沒有找到我們也可以自己進行創新,我相信明年一定會找到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

文廚

GWC長城會董事長

關於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這個名字,我們和原研哉先生有過交流,有兩點共識:第一點,探索,探索未來十年的家。第二點,每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人,都是探索家,所以今天到現場的都是探索家。

我們祖國今天在很多領域都是領先的,比如說經濟是領先的,我們科技也是領先的,移動互聯網是當之無愧的領先,高鐵也是領先的。我們有時候感慨問題也領先,比如捉人口老齡化,比如說大城市病,比如說一些環境的問題。甚至於在日本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些情況,我們希望這次通過中日兩國頂尖的設計師,我們科技界朋友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開拓一些思路開拓一些視野。

這次大展我們主題叫做“NEW GRAVITY”,“新重力”,期待以展會為起點,喚起更多對中國未來居住環境的思考,將來探索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像改變重力一般劃時代的意義。人的個體行為在影響力方面或許有限,但是群星璀璨,我們聚集在一起將會有超出想象的能量。家是每一個人的起點,也是支撐,社會生活中每一個要求最終都可以通過改善家的體驗而有質的提升。家不僅僅關乎於記住,也是未來眾多產業的原點。對於家的思考,也是對於產業未來和產業升級思考本身。期待這次展會能夠成為未來十年中國家庭理想居住方式的一次實踐性的展示。

長城會是從會員網絡開始,應運時代變化不斷升級轉化為全球創新者的平臺,有一個困惑始終困擾著我和同事們:如何讓無形呈現為有形?對於科技而言,無論是大數據、雲計算、還是人工智能,無實體化的技術和始終總是難以琢磨的。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我們賦予了全新啟示,對於未來科學設想有沒有可能用我們今天廣場上的形式,真實可觸摸可感知的房子去來呈現?希望大家通過未來兩個月的觀展,找到這樣的答案。

原研哉

HOUSE VISION發起人及CHINA HOUSE VISION總策展人

我們這個展覽就是在巨大的鳥巢前面,能夠讓人感覺到非常的震撼。我們知道中國戰國時代韓非子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畫鬼魅易,畫犬馬難,這是提到了繪畫方面的問題。畫鬼魅容易,因為誰也沒有見過,畫人民習以為常的狗和馬的話,非常難的。因為鬼魅沒有見過,你畫成什麼樣,大家認為它就是那樣子。但是我們日常當中的動物,我們畫它的話,如果不像會讓人覺得非常彆扭。

在建築領域,也許很難的一個方面就是家居。住家跟公共建築有巨大的差別,它緊密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去描繪它,如何去建造它,如何去重構它?這是非常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每個人自己內心當中的慾望和訴求。這一次我們有幸請到眾多能夠引領中國建築和設計領域的知名設計師、建築師,給大家提出“住家”“家居”這個非常難的命題。今天的中國我們知道在諸多領域都是引領著世界,而且也是發展最迅猛的國都之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中國有很多知名的非常有實力的企業,我們通過這次展覽,把眾多的企業和知名的設計師,有想法的設計師聯繫在一起,請他們描繪家居這個不好描繪的難題,而且以可視化的形式,真實地把未來家居展示在大家面前。

我們可以把背後背景中的鳥巢比作前面我們提到的鬼魅,在它前面我們展現作為犬馬的十座家居建築,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想。在中國,而且在今天的北京也會引起人們很多的想法。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次展覽,一方面要考慮未來家居,一方面要考慮未來自己最適合的生活。

▼原研哉開幕致辭

建築師們在鳥巢旁臨建十個展館,展現未來之家的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