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周,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買學區房嗎?

開學第一週,如果你是為人父母,最近是不是也忙著為孩子辦入學手續、參加學校宣講、添購上學行頭?孩子開學後,雖然這些瑣事告一段落,但更糾結的,恐怕就是

“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到底我該不該買學區房?”這樣的大問題,看看旁邊的小區,學區房溢價往往動輒20%以上,面對高額資金的投入,為人父母主要的考量,不外乎子女教育投資獲利兩件事,我們今天就從這兩個構面,探討學區房的風險與價值。

開學第一週,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買學區房嗎?

1.從子女教育考量,買學區房到底值不值?

房價已經高不可攀,學區房更要多付出大額溢價,自然要考量值不值得,在教育的構面,買學區房時應考量:

①流動性風險:對很多父母來說,往往把學區房視為投入資金=學票+房產,乍看之下覺得性價比很高,但其實公式應該改為凍結資金=學票+房產,因為緊縮的學區房入學政策,會綁住你的流動性至少十多年!依照不同地區入學政策規定,孩子戶口在達到入學年齡前的2年、3年、5年甚至一出生就必須落戶,用完一次入學名額後,要間隔3年、5年、7年甚至10年才允許再增加一個入學名額(二胎除外),期間如果想出售,可能就要面臨高額的折價,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投入,卻有十多年的時間被凍結,流動性風險必須要考慮。

②學區政策調整風險:因應學區房政策,父母往往在孩子入學前多年就先買好房子,但中間一旦發生學區重新劃分就欲哭無淚了,例如當時為了A明星小學買的房,幾年後學區劃分變成對應B普通小學,更有甚者,近年來不乏聽到改為抽籤入學的建議,一旦成真,買學區房的家長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③以租代買風險:你或許會說“既然有風險,那我租一套學區房不就得了”,邏輯上可行,但現實上有瑕疵,首先是租金同樣要面臨溢價,其次是學校的招生順位,第一是戶房一致,第二是有房無戶,第三才是租戶子女,你要面臨的是即使租了學區房,付了更高的租金,但入學的順位硬是比別人家的孩子後面。

開學第一週,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買學區房嗎?

2.從投資獲利考量,買學區房到底值不值?

投資不外乎從獲利空間以及固定收益兩方面來看,我們從以下三個維度來分析:

①政策趨勢:從國內的家庭負債看,過高的債務結構,去槓桿將是壓抑房價的長期趨勢。07年到17年,我們的GDP成長了2.66倍,但M2貨幣供給量翻了4倍,經濟成長明顯跟不上資金供給,同期間A股僅上漲0.85%,但房價翻了兩倍有餘,不動產成了資金炒作的主要標的,而中國居民槓桿率,也從07年的19%,飆升到17年的49%,過高的債務伴隨泡沫化的風險,政府去槓桿下的房市調控政策,恐怕是長期趨勢。

②固定收益:根據和訊網統計,北上深三大一線城的租金回報率是1.45%,等於買套1000萬的房,每個月收到的租金大約1萬2,要收將近70年的房租才能回本,而國際上其他大城市,例如紐約、倫敦、東京,回報率多在3.5%~5.5%間,收租回本基本上不用列入投資屬性的考量了。

③人口趨勢:前面提到,買學區房要考慮10年以上的資金凍結,長期的人口變化也要列入考量,中國的生育率已低於1.5,和一些發達國家持平,但老齡人口卻節節攀升,我們60歲以上的老人佔比,已經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老齡社會”定義,預估到2030年,比例會進一步來到25%,年輕人口減少、老齡人口增加,也代表著房屋需求的下降,這是長期投資學區房要考量的另一關鍵。

開學第一週,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買學區房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