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中國人的明理之言,也是國人常走不厭的路

在中國,人人都知道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也知道這句話是通過無數的事實實踐出來的,但在面臨做事的時候總忘不了耍點小聰明,而且還常常標榜為做人的本領。


聽說過一個自以為聰明的故事,民國三十八年除夕前一天的晚上,我爸爸的外公家進了賊,聽到動靜,主人問是誰,沒人吱聲,於是爸爸的外公說可能是已因病去世的女兒回家想要點錢過年,因此還準備了菜飯放桌上,等女兒“用”過了就安靜了。可是直到半夜爸爸的外公起來小解,才發現屋裡值錢的東西全沒有了,老人嚎陶大哭道:你們這些個賊也太沒良心了,其實一開始有動靜我就知道是賊,我不揭穿你們還給你們備了一桌酒菜,本以為你們吃了我的酒菜,會從良心上改變主意不偷我了,沒想到你們還是給我偷個一文不剩啊!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人們可以合法的做買賣了,就有人動起了歪腦筋。我有個同學,做莊稼剩餘時間裡想賺點錢,於是利用他那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去一家粉絲廠賒了一車粉絲,準備運到陝西去賺點差價錢。運到中途他耍起了小聰明,往粉絲中噴了幾十斤水,想著斤兩可以賺來利潤,可是過不多時天氣驟變下起了大暴雨,洪水沖垮了道路,耽誤幾天才到目的地,待到交貸時一看,立刻傻眼了,車內的粉絲全部發黴變質了,對方當然不要這批貨了,接下來將變質不太很的賤價處理,嚴重變質的全部扔掉,就這樣我這位同學因付不了粉絲廠的款而玩起了捉迷藏,被人家告了個詐騙罪,乖乖的蹭了三年大獄。


我目睹過一家工廠,因耍小聰明而倒賠的事。事先與客戶接單簽約明明註明:設備的製造全部用不鏽鋼材料製作,而這個私營老闆卻讓將設備的內結構改用普通的碳鋼材料來製作,待到客戶方驗貨時競發現了這一以假亂真的真相,更要命的是這個客戶是國外的,因此這家工廠不但損失了不少銀子還損失了自己的國際貿易形象。這就是這傢俬營企業一直走下坡路的一個原因。


事例太多了舉說不完,只想說:咱中國人咋時由聰明變老實了,不再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了就好了,我期待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

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中國人的明理之言,也是國人常走不厭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