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有兩個孔明:其中一個間接害了另一個孔明!

在三國時期,同名同姓的人物有不少。比如劉表次子叫劉琮,劉禪的第三個兒子也是這個名字。再比如,蜀漢有一位將領叫馬忠,東吳擒獲關羽的將領,也名為馬忠。

當然,今天要說的兩個孔明,嚴格來說不是同名同姓的,而是兩個人都是“字為孔明”。其中,一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人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卻間接影響到諸葛亮的命運。

三國時有兩個孔明:其中一個間接害了另一個孔明!

首先,這個人名為胡昭,字孔明,所以也被稱為胡孔明。公元161年,胡昭在潁川地區出生,在年齡要比諸葛亮大二十歲左右。對於身處東漢末年的胡昭,眼見諸侯混戰不止,所以不願意出仕,也即做了一位隱士。

而且在隱士這一塊,胡昭曾經和魏國重臣鍾繇等人相提並論。公元190年,袁紹勢力逐漸做大,就邀請胡昭過來輔佐自己。不過,或許是看不上袁紹,胡昭不僅拒絕了袁紹的好意,還就此藏了起來。

三國時有兩個孔明:其中一個間接害了另一個孔明!

當然,在講究名望的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胡昭的這樣的人還是受到了不少諸侯的重視。公元196年,曹操也來邀請胡昭出仕。不過,和對袁紹一樣,胡昭也沒有答應當時勢力不斷強大的曹操。

由此,雖然諸葛亮獲得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但是,胡昭也不簡單,受到了袁紹和曹操兩位當世豪傑的誠意相邀。在彼時的名望上,兩位孔明可謂半斤八兩。

而且,此後,胡昭做了一件事情,並且對諸葛亮乃至曹操一家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三國時有兩個孔明:其中一個間接害了另一個孔明!

根據三國西晉時期學者、史學家皇甫謐在《高士傳》的記載,早在司馬懿還沒有成為曹操的部下時,曾有一個名為周生的年輕人想要殺掉司馬懿。碰巧的是,胡昭和這個周生是同鄉。

得知了周生的刺殺意圖後,胡昭就阻止了這個刺殺活動。與此相對應的是,雖然司馬懿知道是胡昭救了自己,不過卻沒有大肆宣揚這件事情。

後來,公元250年,司馬氏家族感念胡昭的恩情,支持魏國皇帝曹芳又一次公車特招胡昭來朝廷做官。但是,89歲的胡昭卻在這一年去世了。

三國時有兩個孔明:其中一個間接害了另一個孔明!

最後,正是因為胡昭的出手相救,保住了司馬懿的性命,促使其之後能夠在曹操的手下做事,並一步一步成長為魏國的重臣。

同時,對於諸葛亮來說,遇到司馬懿這個難纏的對手,可謂讓自己耗盡了心血,乃至鞠躬盡瘁,病逝五丈原。當然,司馬懿的後代還取代了曹操的後代,結束了紛爭不斷的三國時代,建立了晉朝。

由此,雖然諸葛孔明一心希望匡扶漢室,但是,胡孔明的一次出手,卻間接打碎了諸葛孔明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