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套書籍,幫助你實現認知升級

這一套書籍,幫助你實現認知升級

這一套書籍,幫助你實現認知升級

這一套書籍,幫助你實現認知升級

人與人的本質差別是認知的差別,超越平庸的必要方法,是更新和升級自己的認知系統。

學科分界之後,學術日益專精,整體性視野日漸萎縮,碎片化的知識並不能增長人的見識。

見識城邦致力於人的深度學習,打破學科邊界,精選具備整體性通識、突破性思想的經典和新作,陸續推出重點品牌叢書:“見識叢書”。

見識叢書聚焦深度通識,重新重視知識的融通、觀念的更新、思想的突破,打破學科邊界,精選具備整體性知識、突破性思想的經典和新作。

見識叢書,提供嶄新的通識和思想,助力我們的認知升級,應對碎片化的世界。目前已出版十多種——《時間地圖》《太陽底下的新鮮事》《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曲》《文明史》《守夜人的鐘聲》《1913,一戰前的世界》《一萬年的爆發》《審問歐洲》……後續將持續推出!

◆◆◆

《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2017年6月

更換了時間尺度,人類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時間地圖》打通時間線,將人類的歷史置於生物圈甚至整個宇宙的歷史之中,講述從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類的“大歷史”(Big History)。

大歷史是一種新的嘗試,在一個學術和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打破學科界限,綜合生物學、考古學、物理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為今天的讀者提供統合性的新知識。

《時間地圖》是大歷史的開創之作,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觀,更新了我們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比爾·蓋茨評論稱它“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

[美]約翰·R.麥克尼爾

2017年6月

人類自從400萬年前出現之後,便不斷改變著地球環境。到了20世紀,我們改變生態系統的程度、規模與速度均為人類史上首見。

《聖經》有云“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在鉅變的20世紀,這句話早已過時,太陽底下發生了太多新鮮事。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是綜觀20世紀世界環境變遷的史學力作,榮獲美國世界史協會2001年度*佳圖書獎及森林學會圖書獎。

◆◆◆

《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曲》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2017年7月

《見識叢書·年代四部曲》是公認的“現代世界史的經典入門讀物”,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鮑姆歷30餘年而成的心血鉅著,全面展現了從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歷史。

霍布斯鮑姆認為,學術不應只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歷時幾十年時間寫就了這套面向普羅大眾、從法國大革命一直講述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的解體、時間跨度達三個世紀的“年代四部曲”。

只有返觀過去的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

◆◆◆

《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與出路》

[美]麗貝卡·D.科斯塔

2017年9月

瑪雅文明、高棉文明、羅馬帝國的盛衰,深刻反映出人類在面對危機時治標不治本的短視和欲速而不達的狹隘,終於,人類文明走到崩潰的邊緣,人類整體的生存和滅亡成了真正的問題。

在深夜中保持警覺和清醒的人,在危機到來的時刻,敲響警戒和召喚的鐘聲,激勵人們共同參與到一個關乎自身的偉大行動中。

本書正是這個“守夜人的鐘聲”,指引人們在解決文明危機的道路上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

《1913,一戰前的世界》

[美] 查爾斯·埃默森

2017年10月

1914年,一場大戰粉碎了世界經濟秩序,撕裂了歐洲,削弱了它的全球優勢,而1913年是它的前一年。

1913年的世界,遠比我們記憶中的更現代,比我們所預期的更像我們這個時代。

但在這部富有啟發性的歷史著作中,作者將1913年的世界從那種“戰爭序幕”的狹隘觀點裡解放了出來,揭示了它的本來面目,為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繪製了一幅全景圖,其中蘊含著如何理解過去、如何思考未來的深刻啟示。

◆◆◆

《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2017年10月

《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是法國著名史學大師布羅代爾獨力撰寫的一部簡明世界通史。旨在讓年輕人對歷史產生興趣,讓他們“在理解歷史的同時,直面他們即將生活於其中的世界”。

本書從文明的角度,總覽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在大量汲取各學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布羅代爾的長時段、中時段、短時段及總體史學觀念寫成,是一部堪稱經典的史學鉅著。

◆◆◆

《基因傳:眾生之源》

[美]悉達多·穆克吉

2018年1月

(平裝版2018年1月已出版;精裝版2018年4月即將出版)

基因的發現,破解了生命的奧秘。當我們能夠掌控和改造人類基因時,“人類”的概念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

悉達多·穆克吉的《基因傳》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的科普通識讀物,像偵探小說一樣講述了基因和科學家的全部故事,你所有關於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的問題,都會在書中找到新的答案。

《基因傳》所講的故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獲得比爾·蓋茨、李開復、姬十三、吳國盛、郝景芳等人傾力推薦。

◆◆◆

《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

[美]格雷戈裡·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2017年12月

“物競天擇”仍然在影響著我們,不過這個“天”不單單是自然,還有我們自己創造的文明。根據有差異的文明和社會形態,人類在細微層面還在繼續分化。

如果一萬年前的農業文明興起加速了人類進化,那麼今天的人們面對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造就的世界,人類進化又將走向何處?

進化從未停止,競爭永不止息!一部挑戰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人類學著作;一部探尋人類進化之路的奇想;一部面向未來的進化史。

◆◆◆

《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

[美]伊斯特萬·迪克

2018年3月

一個政客,希特勒,加上一個民族,德國人,如何能夠徹頭徹尾地改變一整個大陸的面貌,這一點至今成謎。

審問歐洲,審問的不只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家,而是歷史。歷史即使沒有正義,也是尋求正義的最佳工具。

每個對“二戰”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的一本書。

見識叢書即將出版

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

作者:[美]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Alfred W.Crosby J R.)

定價:58元(暫定)

《生態帝國主義》作者、著名歷史學家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代表作,“哥倫布大交換”一詞從此誕生,開生態環境史研究先河,重新解釋人類歷史。啟發《槍炮、病菌與鋼鐵》《1493》《1491》的活水源頭。

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From Dawn to Decadence: 1500 to the Present: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作者:[美]雅各·巴爾贊(Jacques Barzun)

定價:198元(暫定)

(此為平裝版封面,精裝封面待定)

史學大師雅各•巴爾贊將500年的西方文化編織成一部優美流暢、氣勢恢宏的史詩鉅製、20世紀最偉大的文化論著;兩卷在手,縱覽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偉畫卷!

巴爾贊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末500年間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以四場“真正的革命”為標誌來對這五百年進行劃分: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會革命,並以此為主軸,詳述這些變革在思想與物質層面所帶來的衝擊,這些衝擊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今日我們所見的世界。

瘟疫與人

(Plagues And Peoples)

作者:[美]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

定價:58元(暫定)

一代史學大師、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麥克尼爾最受歡迎的一部史學佳作,首部講述傳染病如何深度塑造人類歷史與社會的通識佳作, 重新描繪人類歷史的轉折與疫病之間的關係。啟發《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史學力作。

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

(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

作者:[美]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

定價:168元(暫定)

《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傑作,以全球視野講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讓你一本書瞭解人類文明和世界格局的演變。50年暢銷不衰,被讚譽為“已出版過的敘述和解釋整個人類史的著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部”,並且已經成為“在人類文化史中具有深遠影響的鉅著”。

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

(The Ottoman Endgame: War, Revolut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1908-1923)

作者:[美] 戴維·伍頓(David Wootton)

定價:128元(暫定)

1911-1923年之間,一系列戰爭逐漸吞噬了奧斯曼帝國及其屬國。人們都覺得自己已經很瞭解這段歷史,但其實他們知道的還遠遠不夠,本書作者西恩•麥克米金根據最新披露的資料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嶄新的關於奧斯曼帝國的歷史。根據作者對今年來公開的奧斯曼和俄國檔案的突破性研究發現,《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揭露出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戰後中東地區不穩定新局勢的戰略深層原因,並記錄了現代土耳其的誕生以及其他國家如何瓜分帝國的領土,對奧斯曼帝國滅亡過程中的種族、宗教屠殺,人口強制遷徙等,通過令人驚歎的講故事能力,麥克米金以奧斯曼帝國的角度重新創造書寫了一段史詩。

科學的誕生:新編科學革命史

(The Invention of Science: A New History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作者:[美] 戴維·伍頓(David Wootton)

定價:128元(暫定)

(此為平裝版封面,精裝封面待定)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發現改變世界的時代,科技革命改變了我們看待自身和世界的方式。在本書中,作者生動清楚地描述了五百年前引導科技革命發生的因素。作者提出,科學革命是由信息革命、尺度革命和數學革命三個領域發生的變化共同促成的。作者詳細描述了這三個領域的發展和相關人物,最終提出了科學革命和現代社會發展中的聯繫。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

(The Gene:An Intimate History)

定價:88元(暫定)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理清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脈絡,挖掘人類文化、宗教、法律、國家、信貸等產生的根源。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更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人類重新審視自己。

第五次開始:600萬年的人類歷史如何預示我們的未來

(The Fifth Beginning: What Six Million Years of Human History Can Tell Us about Our Future)

作者:[美] 羅伯特•L. 凱利(Robert L.Kelly)

定價:48元(暫定)

《第五次開始》是國際知名考古學家、美國考古協會前任主席羅伯特•L.凱利的最新力作,他用畢生的考古智慧為我們展示了過去600萬年的人類歷史是如何預示了人類的未來。凱利在書中娓娓而談,他確定了在人類600萬年發展史上的4個關鍵點:科技的出現、文明的誕生、農業的出現,以及國家的成立。在每一個關鍵點上,他都用重大豐富的考古發現和嚴謹詳實的考古證據進行探討。在回望這一長時段的人類歷程之後,凱利將我們人類歷史的未來放在更廣闊的歷史大背景之下,向我們展示為何當下的“全球化”是“第五次開始”——過去5000年的軍備競賽、資本主義的全球化,以及全球通信網絡的文化效應,無一不預示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獨一無二。

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曆史

(Jewish Civilization: The Jewish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定價:58元(暫定)

艾森斯塔特認為將猶太人看做一種文明的載體——而非僅僅是一個民族、宗教族群或是國家——才是理解猶太人歷史的最佳方法。也只有這種方法才能幫助我們解開關於猶太文明的最大謎題:儘管遭遇種種迫害、流亡和政治上獨立的喪失,其文明為何仍能存續?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艾森斯塔特將猶太人的生活和宗教與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伊斯蘭文明進行了比較。在第二部分,他深入分析了進入現代之後猶太人與歐洲和美國社會相融合的不同形式、19世紀末期開始的猶太人國家運動和以色列社會的獨特徵貌。通過此種對比分析,艾森斯塔特希望弄清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猶太人所經歷的歷史是獨一無二的,他也通過這樣的案例研究證明了猶太文明所擁有的持續創造力。

重病之王:癌症傳

(A Biography of Cancer)

作者:[美]悉達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定價:68元(暫定)

《眾病之王:癌症傳》是一部飽含人文主義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向讀者闡述了癌症的起源與發展,人類對抗癌症、預防癌症的鬥爭史。作者藉由醫學、文化、社會、政治等視角透露出一種社會化關懷;生動、文學性的寫作手法展現出鮮活的人物和歷史事件,讓讀者為之動容。

大加速:1945年以來人類世的環境史

(The Great Acceleratio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Anthropocene since 1945)

作者:[美] 約翰·R.麥克尼爾(John R. McNeill)

定價:58元(暫定)

美國曆史學家、傑出的環境史學家約翰·R.麥克尼爾的又一部環境史力作。麥克尼爾認為,地球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世,在這一時代,人類對全球生態產生了最有力的影響。自從二十世紀中期以來,能源利用、溫室氣體排放和人口增長的加速步伐將地球推向了一個大規模的不受控制的實驗之中。"大加速"時代,如何保護環境,保護人類與未來,本書提供重要的思考維度。

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

(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作者: [美]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

定價:48元(暫定)

本書與《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並稱尼爾·波茲曼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批判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和心理的消極影響。

在數字信息時代,人們興高采烈地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和滿足之時,需要警惕,技術邏輯的自身發展會反過來控制人類的思維和身體。對於人工智能的討論根本上也是這一問題的延續。機器是人類的工具?人類是機器的奴隸?喪失了自主性和主體意識的人類將面臨重大危機。是時候聽聽智者的勸告了。

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的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它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的異同,併為傳統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它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去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係是亦敵亦友的關係,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

專家之死

(The Death of Expertise: The Campaign Against Established Knowledge and Why it Matters)

作者:[美]托馬斯·尼克爾斯(Thomas M. Nichols)

定價:68元(暫定)

隨著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發展,人們現在面對著越來越大量的信息,這使得人們在自戀的和誤導性的知識平等主義立場上對任何事件信口開河。今天,人們通過WebMD(美國健康醫療服務網站)和維基百科可以瞭解所有的事情,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擁有和醫生、外交官一樣的知識。所有的聲音,即使是最荒謬的,也要求平等的待遇,對立的觀點則被認為是精英主義。

湯姆·尼古拉斯在《專家之死》一書中表明,抵制專家運動的發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網絡的公開性,高等教育中的“顧客至上”思維,以及新聞產業的娛樂化。詭異的是,信息的民主傳播,而非受教育大眾的培養,反而開始產生一批一知半解的、憤怒的公民,他們公開指責智識完善。作者指出,當今抵制專業知識和學習的現象,使普通民眾相信沒有人比別人懂得更多,這使民主機構面臨墮落為民粹主義(平民主義)或技術專家治國的危險,而最糟糕的是二者的結合。本書不僅揭示了危機所在,而且敲響了現代民主在信息時代能否穩固和長存的警鐘。

內戰:一部觀念史

(Civil War:A History in Idea)

作者:[美] 大衛•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

定價:88元(暫定)

本書回顧了從古羅馬到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內戰到今天的伊拉克甚至敘利亞戰爭,從觀念的角度來進行深刻剖析和規律的總結。此種長時段史和全球視野的歷史著作往往能給人對複雜歷史事件一個更為清晰和規律性的認識,為我們今天理解戰爭和尋找和平出路提出更好的參考。

自私的基因(40週年紀念新版)

(TheExtendedSelfishGene )

作者:[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定價:88元(暫定)

《自私的基因》是當代最偉大的生物學家道金斯代表作,全球暢銷40載,是20世紀最具顛覆性的經典之作。本書是40週年紀念新版,全新增訂,新增兩章精彩內容,深度探討“基因決定論”“基因選擇論”和“基因適應性”。《自私的基因》極富爭議,前所未有地挑戰著人類的世界觀:人生來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樣,不過是基因的生存工具。而如今,基因時代已然來臨。決定人類命運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基因的社會性是最具爭議也是最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重大議題。

祖先的故事:生命起源的朝聖之旅

(The Ancestor's Tale: A Pilgrimage to the Dawn of Life)

作者:[美]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定價:128元(暫定)

當代最偉大的進化生物學家之一道金斯又一部向公眾傳播科學的經典力作,一部40億年氣勢恢宏的人類進化史詩,被譽為“珍寶”級別的科普暢銷書。書中,道金斯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命演化全景圖,以《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表現手法,用 40個故事讓我們與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生物一起坐上時間機器向40億年前的遠古回溯,並在不同的匯合點相聚,朝拜我們的共同祖先。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作者: [美] 杜贊奇(Prasenjit Duara)

定價:38元(暫定)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著重研究20世紀初期的中國,探討了民族國家、民族主義與線性進化史之間的密切關係。此書視野宏闊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審視近現代中國歷史,又能從關鍵之點切入,洞察細微,把握要害,融世界與中國、歷史與現實、思想文化與政治實踐和政治制度籌諸多因素於一體,是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際學術界“語言學轉向”和美國漢學界“在中國發現歷史”思潮出現以來較具代表性的學術著作之一。

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

(1491:New revelations of the Americas before Columbus)

定價:128元(暫定)

《1491》,並不是某一個年份的故事,而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1491》是對哥倫布抵達以前美洲人類生活的全面描述,描繪了西半球在進入全球貿易和移民浪潮前的場景,塑造了征服到來前有關美洲的不同尋常的敘述——自然的規劃、資源的統籌和財富的流向。本書的主角都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和人口學家,他們運用所學解開一個個歷史疑團,把學術發現清晰地呈獻給讀者。它構建出了引人入勝的印第安帝國故事,挑戰了“歐洲中心論”的盛行觀點,連《世界史》作者麥克尼爾都盛讚其是一部"不凡之作"。

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

(1493: Uncovering the New World Columbus Created)

定價:128元(暫定)

本書是《哥倫布大交換》之後又一優秀的史學鉅著。獨特的全新角度,重新解讀五百年來的世界史與全球化為15世紀後的世界,勾勒出非常清楚的輪廓,闡明瞭歐洲與美洲的生態衝突如何實際上轉變人類歷史的每個面向,堪稱經典。作者查爾斯·曼恩走訪了亞歐美各洲,旁徵博引生態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繼續挑戰歐洲中心論歷史,針對新的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貢獻出了自己振聾發聵的論點。本書融合眾多專業研究成果,向每一個普通讀者生動描述全球化,是最優秀的史學著作,也是曼恩博學到令人驚異的非凡之作。

不可思議的旅程:地球和人類的大歷史

(A Most Improbable Journey: A Big History of Our Planet and Ourselves )

作者:[美]沃爾特·阿爾瓦雷茨(Walter Alvarez)

定價:68元(暫定)

“大歷史”(Big History)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在一個學術和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它打破學科界限,綜合生物學、考古學、物理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為今天的讀者提供統合性的新知識。它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觀,更新我們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地質學家,多年來致力於大歷史研究。在本書中,他通過揭示宇宙、地球、多樣生命以及進化的力量如何形塑人類自身,擴大我們對人類歷史的看法。他以不足300頁的篇幅,將從宇宙大爆炸直至今天的歷史囊括其中,簡潔明瞭,通俗易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大歷史入門讀物。

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

(Big History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

作者:[荷] 弗雷德•斯皮爾(Fred Spier)

定價:68元(暫定)

本書是“大歷史”學派的重要代表作,為“大歷史”理論建構了一個重要的理論框架,是“大歷史”學派的奠基性理論著作。作者弗雷德•斯皮爾是“大歷史”學派首倡人之一、阿姆斯特丹大學“大歷史”講座教授,在本書中對“大歷史”理論中涉及的諸多重要概念“複雜性”“長時段”“連貫性”等一一進行釐清,同時也在“大歷史”講述的130億年的故事中為人們提供深度和連貫性,不僅為大歷史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論框架,也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指導。

起源:關於大歷史的一切

(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

作者:[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定價:68元(暫定)

《時間地圖》作者、“大歷史”學派的開創者大衛•克里斯蒂安最新力作。克里斯蒂安認為,面對21世紀全球化的深刻挑戰和眾多機遇,我們急需一種新型的歷史,一個關於全球的起源故事。他撰寫本書秉持一個樂觀的信念:我們現代人類並非註定長久分裂,陷入無意義的深淵而不能自拔。在高速靈動的現代社會中,有一種新的全球起源故事正在萌生,其意義滿滿,令人敬畏,而且具有神秘色彩,如同傳統的起源故事一樣,所不同的是,這個關於全球的起源故事是建立在多個學科的現代科學學術基礎之上的。

當代歐洲史

(Contemporary Europe: A History)

作者:[美]詹姆斯•威爾金森(James D. Wilkinson)

[美]斯圖爾特•休斯(Henry Stuart Hughes)

定價:128元(暫定)

這是一本已經出版到第10版、歷經30年修訂的經典歷史教材,以一種結構完整而又發人深省的方式向讀者講述了一百年之久的現代歐洲歷史。本書雖然是歷史著作,卻不侷限於歷史本身,它始終將歐洲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講起,涵蓋了現代歐洲的政治、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現代西方文明發展的多彩畫卷。

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

(Utopia for Realists: How We Can Build the Ideal World)

作者:[美] 羅傑·佈雷格曼(Rutger Bregman)

定價:68元(暫定)

羅傑·佈雷格曼在TED講座中討論了普遍基本工資、每週十五小時工作制、反抗機器統治、消除貧窮(而非追求物質極大豐富)等社會/經濟問題,受到了政治學界和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這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不切實際。空想和理想之間,或許只有一步之遙。在本書中,作者辨析了“烏托邦”的含義,追述了烏托邦思想在歷史上的產生過程,及其社會必然性與積極意義。貧窮,不公,這些都激發了人們對於“豐饒之地”的期盼,以及努力。在現代社會政治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烏托邦色彩的嘗試,比如尼克松的基本收入基金項目。觀念指導行動,恰當的舉措若持之以恆就會改變現實,這就是烏托邦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