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美德,乡镇干部成了典型的“不孝之子”


“颠覆”传统美德,乡镇干部成了典型的“不孝之子”


文丨开心老爸

近几年,各种媒体关于乡镇干部的报道是屡见不鲜。人们对于乡镇干部的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的确,乡镇干部处于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政策执行的好坏,是事关党和国家形象的大事。作为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基层干部是辛苦的;人民群众看在眼里,党和国家记在心间。但今天,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我要对乡镇干部的几大“罪状”加以控诉,望广大干部自省,及时悬崖勒马,否则将责任尽失、家庭危急、亲情疏远!

1、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对他人铁面无私,对自己网开一面,知法犯法。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规定的八小时外工作,应得到不低于平时工资150%的报酬;正常休息日加班,应得到不低于平时工资200%的报酬;法定节假日工作,应得到不低于平时工资300%的报酬。基层干部总是在监督地方企业对于《劳动法》的执行情况,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往往却忽略了自身权益的保护,执法必须严格,自身倒讲奉献。因为《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对于公务员的嘉奖,要着重于精神鼓励,而不是物质奖励,事业编制参照执行。这下OK了,对于基层干部自身执行《公务员法》;对于企业执行《劳动法》。其实,乡镇干部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况,长期处于基层一线,看惯了农民工的艰辛,相对于他们,还是幸福的。长期的坚持,平凡也必成就伟大,小岗位也有大情怀,因为他们讲党性,也就乐于奉献!

2、社会责任缺失,乡镇干部不为“假日经济”,不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每逢休息日,看到圈内同学朋友晒外出旅游的图片,内心羡慕至极;特别是五一国庆法定节假日,圈内各地的风情更是刷到爆屏。电视新闻总是滚动播报全国热点旅游景区游客数量爆棚、酒店入住率爆满;公路、铁路、民航客流再创新高等等。看着“假日经济”的鲜亮数据,基层干部自惭形愧,因为如此繁荣景象,他们只是看热闹的,没有做出半点“贡献”。那么,乡镇干部在干嘛呢?在单位默默值守值班、在村上抄抄写写填表、在市场认认真真监管、在户里苦口婆心调解、在地头兢兢业业催收(收庄稼)。朋友圈内晒风景,我在圈里晒崇高;对于风景我点赞,崇高他竟耻作秀!

3、家庭责任缺失,乡镇干部推责任于家属,成了甩手掌柜。

作为乡镇干部的家属是“不幸”的。基层干部总是“披星戴月走,风高月黑还”,很难见到家里的太阳。洗衣、做饭等繁重的家务事与基层干部无关,繁忙的公务就成了摆脱家务强有力的借口。家属也是上班的,苦于嫁给了乡镇干部,只能认命。最让家属头疼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的共同关注,而乡镇干部的子女要么父爱缺失,要么母爱缺失;父母都在乡镇,孩子便由老人照顾,而隔代亲往往溺爱泛滥,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经常夜以继日工作,长期家庭失责,家属怨言颇多。家属虽有怨言,但总会在我心力交瘁的时候适时地说上一句“你是我选择的,我认命”!足以让人泪奔。不说了,满眼都是泪!舍小家,顾大家;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了,小家才能安居乐业!不是吗?

4、“颠覆”传统美德,乡镇干部成了典型的“不孝之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乡镇干部大都出身农家子弟。父母养儿不易,供其上学更难。子女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父母本该颐养天年。谁又成想基层乡镇竟如此繁忙,连回家看看二老的时间都紧张,偶尔回家看看,往往屁股还未坐稳,一个电话又工作去了。乡镇干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里老人都有地种。每逢三夏农忙和秋收时分,干部父母在家汗流浃背,而身为乡镇干部的子女又在哪里呢!他们在田间地头防火的奔波中,在缺劳贫困户田间抢收中,在宣传秸秆还田的说教中。其实,他们也心疼父母,无奈“自古忠孝难两全”,只能委屈二老了!群众利益无小事,首要还是把工作干好,父母往往也能理解,只是自己心存内疚!

这么多年基层的坚持,乡镇干部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唯有亏待自己!愧对父母,愧对家庭,只求无愧于心!加油吧!兄弟姐妹,基层也是大舞台;只要我们都能立足本职,干好分内之事,上下一盘棋,劲往一处使,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便指日可待!心中无梦想,就别渴求梦想成真。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颠覆”传统美德,乡镇干部成了典型的“不孝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