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請多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有這樣一個橋段。

狐狸希望小王子每天在同一時間來找他,

“如果你下午四點來,那麼我從三點開始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接近,我就越幸福。如果到了四點你還沒來,我就會焦慮,這就是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來的時間飄忽不定,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狐狸回答。

儀式感的漸行漸遠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年代,我們都忙著往前趕路。

彷彿一夜之間,分手不再需要聲嘶力竭,發個微信就好;過年不再需要春晚和鞭炮,搶紅包才是主題……

成長路上,請多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就這樣,我們匆匆走過,而那些叫做儀式感的東西,漸漸被我們忽略和遺忘。

有一天,孩子開始變得像成人一般冷漠,對你的提議無動於衷,提不起任何興趣;與你談話總想盡快結束,再也見不到望著那泉水般的眸子。

儀式感的意義所在

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向這如同一潭死水的日子猛地一擲,激盪起希望的漣漪。

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它可以放大每一種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充滿感動的細水長流。

成長路上,請多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之於成人,儀式感時常提醒我們,其實生活除了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之於孩子,儀式感對於形成良好性格、提升品味修養、提高幸福感影響頗深。

家庭教育,儀式感切不可缺位。

重拾生活中的儀式感

兒童的回憶往往是由一個個的儀式組成的,就像我們很難想起兒童時代的瑣碎小事,但是,劈啪作響的鞭炮、火紅的福字春聯、每週一升旗儀式、第一次戴上紅領巾、畢業典禮上的戀戀不捨……卻將童年生活完完整整地串聯起來。

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儀式感,暗示你必須要認真地去對待這件事。

成長路上,請多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讓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幸福

生日派對上,爸爸一首笨拙的Happy birthday to you,小心翼翼點燃蛋糕上的十支蠟燭,孩子感受到的是成長的喜悅。

進入夢鄉前,媽媽一個暖心的小故事,關掉檯燈前一個溫馨的親吻,孩子感受到的是甜蜜的寵愛。

儀式感讓孩子更容易保持專注

學校門口,爸爸與兒子互敬少先隊禮,一老一少互相監督整理好領帶和紅領巾,一路走來的撒嬌打鬧頑童立刻踏著正步莊嚴地走進教室。

教室裡,鈴聲響起,“起立!”、“立正!”、“敬禮!”、“老師好!”、“同學們請坐!”前一秒打成一片的孩子立刻端坐如鐘,渴望知識的滋養。

儀式感讓孩子學會尊重和感恩

音樂會前,與孩子一同穿上莊重的禮服,手機調到靜音,等待享受這一場耳朵與心靈的盛宴。

晚餐前,虔誠感謝上帝的恩賜,向孩子講述70、80後的特有餐桌會議,讓孩子感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結語

儀式感不需要鋪張浪費,用心就好。

儀式感不需要追求華而不實的形式,而是帶給孩子內心的富足和平靜。

願我們的生命中充滿精彩的儀式,伴我們的孩子幸福一生!


最專業的兒童閱讀指導、最有效的家庭教育秘籍、最搞笑的親子趣事分享,盡在成長悅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