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炊煙

作者簡介:廖小利,男,湖南衡南人,生於70後,知名自媒體人,致力於衡陽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推廣。


題記:炊煙是鄉村大地上千年行走的詩行。那裊裊上升的炊煙,是鄉村的符號,是村莊的魂魄,是割不斷的情愫,更是忘不掉的鄉愁。

遠去的炊煙

我的家鄉位於湖南省衡南縣寶蓋鎮幸福村曹家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在省級地圖上都難以找到它的蹤跡。那裡沒有大都市車水馬龍的喧囂,沒有高樓大廈的林立,有的是曲折蜿蜒的鄉間小路,一眼望不到頭的莊稼地,。

家鄉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在每個寧靜的清晨,家家屋頂上冒出的縷縷炊煙,青青的,淡淡的,追逐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裹挾著柴火米粥獨有的香氣,在小村的上空飄逸、旋繞,整個村落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煙霧之中。

遠去的炊煙

若是遠觀,青山環繞中,煙霧籠罩的村莊,隱隱約約的樹梢和高低錯落的屋頂,就如一幅水墨畫。記憶中,村子新的一天是在此起彼伏的雞啼與犬吠中拉開序幕,一大早我就會從床上爬起來跑出屋子,與小夥伴們在田間地頭嬉戲打鬧。玩的興頭時,隱隱約約聽到母親在連聲呼喚我的乳名,我知道家裡米粥煮好了,母親催我去吃早餐了。

如今已進入改革開放第40個年頭,農村的日子就像開了花的芝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曾經被農民引以為傲的紅磚瓦房漸漸過時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建起了小別墅,鄉村土路也變成了沙石水泥路面。

遠去的炊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村子開始變得安靜了下來,年輕人和孩子都陸陸續續進城做生意、打工、求學,留下來的都是些上了年紀不願離開土地的老人。每次回到村裡,再也聽不到孩子們打打鬧鬧,追逐奔跑的聲音。

每次回到村子都是作短暫停留,臨別之際,再一次凝視我的故鄉,不由生髮出許多感慨,沒有了炊煙四起的村莊,天更藍了,樹更綠了,景色也更美了。我琢磨著,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日子會更加富裕,農村又會恢復往日的熱鬧,家鄉一定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