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作者簡介:廖小利,男,衡南寶蓋人,生於70後,知名自媒體人,致力於衡陽傳統文化推廣。


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2017年12月6日(農曆十月十九日),衡陽五甲廖氏六修族譜授譜慶典儀式在衡陽隆重舉行,這是我們廖氏家族一件空前盛事,來自全國各地的廖氏宗親在這裡有序地領取了宗譜,跪拜祖先,鳴炮將宗譜迎回家。

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12月7日,作為衡陽五甲廖氏宗族裡一個晚輩,我隨父親到老家幸福村曹家衝參加了接譜儀式。我很仔細地看了一下我家的家譜,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我父親有四兄弟,因此我堂兄弟比較多,很多都工作在外地,一年也難得見一次面,只有這一張小小的家譜力證我們血濃於水的親情。

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對中國人來說,家譜承載著的是他們的根,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本。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家譜都是他們心中無法釋懷的牽掛。多少次,倉皇辭廟日,背井離鄉的人們拋卻了萬貫家財,卻懷揣著家譜不忍捨棄。多少次,肩負著父祖的鄉愁夙願,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尋尋覓覓,訪求自己的根之所載——家譜。

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家譜的意義在於家族的傳承,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家譜是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歷史”,確實人的記憶是很短暫的,等到百年之後又有誰能記得還有這麼一個小人物。一個小小的家譜卻讓我們在這世界留下了一絲痕跡,讓這個家族歷史得以延續。

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我們廖氏家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勤儉繼世,耕讀傳家。時光飛逝,現在已經進入和諧社會,各地各族大興續譜建祠之風,重建寶蓋五甲宗祠也成了我們全體族人盼望已久的大事。感謝此次為六修族譜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修譜委員會的各位宗親們,感謝更多默默關注和支持修譜工作的各位親人們。

留住家族的記憶:我的廖氏家譜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作為廖氏家族的一員,熱切希望遷到外地的宗親們不忘老家,常回老家看看,相互交流信息,共同致富興業。最後祝願我廖氏家族更加興旺,廖氏族人的明天更美好!(部分圖片由五甲廖氏宗親提供,特此鳴謝)

關於廖氏家譜

廖氏族譜上溯到顓頊至三國廖化,再傳至到廖子璋的後裔。其廖氏是叔安公傳下,叔安在夏朝時封蓼國為候,據《左傳.桓公十一年》記載:“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蓼伐楚師”。在春秋時期有許多小國家,均被楚國所滅。為紀念蓼國,叔安的子孫就以國為姓,去草加廣(蓼改為廖)就成了今日的廖姓。

廖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其中衡陽東鄉廖氏都是堯漢公的長子紹升公後裔,從唐朝末年遷入衡陽,從第十四代開始分為五、六、七甲,世系居住主要分佈於衡陽市衡南縣東鄉的江口鎮、寶蓋鎮、相市鄉、冠市鎮、向陽鎮、廖田鎮、泉溪鎮、花橋鎮 鹹塘鎮,耒陽市的新市鎮和衡陽市城區的瓦子坪,廖家灣,其中以衡南縣江口鎮和寶蓋鎮為集中居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