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山西农民忙着加工一种春节吃的美食,看看忙成啥样


每年到了金秋季节,在山西晋南的农村农民们都要忙着加工一种美食叫做柿饼,这个美食要经过数十道工序一直保持到春节才能上市,农民们已经把它当做致富的门路,特别是一些个传统的柿饼加工地区,田野里,房前屋后更是火红一片,由于加工时间仅有半个月左右,所以农民们都在抓紧时间完成。

柿饼的加工必须先把外边一层硬皮消掉,然后在太阳光下晾晒,让它自然脱水。图为一名男子正在用手工削着柿子皮。

目前晋南农村削柿子皮还延续着手工制作,看上去已经使用了机器,但是还是需要人工手摇配合才能完成,这个非常简单的工具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图为一对7旬老夫妻在削柿子皮,两个小孙子在帮忙。

削过皮的柿子晾晒的办法有两种,一种就像图片上这位男子一样,把柿子绑成串,高高的悬挂在树上,或者房前屋后。

另一种就是集中起来晾晒在苇席上边,这种办法适合大面积的加工制作。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效果基本一样。

田野里两位妇女正在采摘着柿饼,他们使用的是一个长竹竿,前端是个开口的“V”字形,可以把树上高处的柿子摘下来。每天的早上农民们在天刚放亮就赶着采摘,然后中午在家里加工制作。

这是一对中年农民夫妻正在凉嗮柿饼,先要在下边支上木椽,然后铺上苇席,才能在上边晾晒,苇席非常透气,很适合柿子的自然脱水。

加工柿饼的季节非常的忙碌,由于柿子发软后就不能削皮,所以大家抓紧一切时间先行采摘,甚至小雨天也在冒雨进行。图为一对中年夫妻在雨天采摘柿子后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住在城里的年轻人这个季节也返乡帮着老人们加工柿饼。图为一位年轻的母亲周日带着孩子从县城赶回老家,她正去帮着翻动柿饼。

目前晋南农村的柿饼加工季节也出现了打工的场景,家里柿子少的农民会去帮着柿子多的农户加工,一天下来能赚到百十元左右。

一名男子把穿好的柿饼提了出来准备挂在树上。从前的柿子串捆绑使用的是山里的细榆树枝条,现在已经改用了塑料绳子。

早上9点多钟一对中年夫妻采摘好柿子已经装在机动三轮车上,要拉回家中。

中午时分吃过饭的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正在加工柿饼中,他们说这一段时间中午顾不上休息。

柿饼晾晒完成后,农民们会把它用布匹或者塑料布捂盖在阴凉处,还要经过出霜的程序,反复几次才能制作好。整个程序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然后保存在家里,等到了腊月里就上市销售,春节期间柿饼是晋南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货美食。【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