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算法”想到的

由 “算法”想到的

美联社2014年7月启用的机器人,给它输入了收益报表的一些数据,通过

“算法”,几秒钟后生成一篇语言流畅的新闻,准确描述了迪士尼的季度利润。

据说此篇报道胜于分析师的预测。

“算法”不再只是科幻的异想天开。以为它虚无,它却在后台替人类做了很多隐形而开创性工作,写篇新闻报道是小菜一碟。

谷歌的“算法”,让阿尔法狗围棋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智慧接近人类。

1996年,“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帕罗夫。2008年,俄罗斯出版了第一版机器人写的小说《真爱》。

现实中非文科背景的人,作文会比较好看。他们的习惯是把已经抽象的“数”与“形”还原到现实。

绕弯子的时候少,一语中的。

文字形成一个黑洞,你扒着洞沿向里张望,感觉深不可测且摇曳生姿。

由 “算法”想到的

有许多作家,一时想不起。记得有鲁迅、钟道新、刘慈欣、徐磊等等。

逻辑思维那帮开专栏的作家罗振宇、和菜头和薛兆丰等等。以及写《思维策略》的迪克西特等等。

期待不久会有一次计算机与真人比试新闻稿撰写的竞赛。谁会得到普利策奖?请用脚指头想。

由 “算法”想到的

“算法”,是计算机完成一件事情的逻辑与步骤。

“描述算法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和PAD图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流程图(百度)”。

眼下计算机技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按照极简主义的本人解释就是,一堆散乱的积木,依据图纸设定,搭成玩具。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提取,通过量化、建模,形成了新的应用程序APP。

此处是模拟档案整理系统的“算法”思想。偏差自不待说。仅供参考。

重启下脑瓜。

具体的“算法”很复杂。落实到行为上,就是用“算法”思想求问题的最优解。

由 “算法”想到的

“算法”思想凡尘显灵,无处不有。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ATM机取款;超市刷卡;滴滴打车接单;共享单车使用;

每月工资兼顾油盐酱醋茶开支;同时完成几件工作的时间统筹;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百度、高德地图起点与终点导航等等。

玩扑克、麻将、桥牌和围棋本质上也是“算法”。

《欢乐颂1》里安迪精于数学,牌桌上奇点、赵启平、曲筱绡手里是些什么牌在她眼里完全透明。

这种精确计算和曲筱绡的耍小手段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由 “算法”想到的

“算法”不只有一类,不同的“算法”,指导思想不同。

一是注重过程的“算法”。1、2、3有条理的次第展开。简单直白。但结果僵硬,转圜余地少。

键盘打字。

经常录入“骑车”, 电脑把“骑车”这个词排第一位。

而过段时间,你敲“汽车”这个词,第一位仍是 “骑车”。

如果这段时间录入的文章与上一篇完全是两个领域,那么,错字率比较高。好像字词系统混乱掉了。

这像企业管理ISO9000标准体系的 “过程控制”, 在做事的过程中, 有引导,有控制,有调整。

认为过程对了,结果就对了。

由 “算法”想到的

二是注重结果的“算法”。

以结果倒推,过程怎么圆融、怎么平滑怎么来。

与咱祖宗的老奸巨猾殊途同归。

这像曾仕强的企业管理思想的“结果论”。孔子老子庄子一拥而上,事事把标准挂起。

做,不见得对;不做,不见得不对。手段方法为目的服务。

由 “算法”想到的

比较两种家务流程。

流水作业:晨8点做卫生到12点结束。12点做饭。中午2点做好开饭。

交叉作业:晨8点做饭。电饭煲不用守着,同时打扫。9点炖汤,小火慢熬,可离开做卫生。10点放下拖把抹布炒菜。12点打扫完毕,同时饭菜做好。

开饭。

交叉作业比流水作业节约2小时(想起华罗庚的统筹法)。

由 “算法”想到的

在《关于外行如何聊计算机“算法”的清单》(宣明栋)里介绍了一个实验。

设置一个时间段,用两种不同的意图,让“算法” 判定交通违章。

一种是从过程来判定,只要违反交通规则监控记录一次;

另一种是从法律后果来判定,没有造成事故就放过。

最后,前者罚单500张,后者只有1张。

那么,是不是开罚单500张就对,只有1张罚单就不对。

此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臧否看情况。

采取哪一种“算法”介入,到什么程度。

是重过程呢,还是看结果。现实中,多数情况是重结果。

由 “算法”想到的

马路空无车过,人群站在斑马线两边,接近3分钟的信号红灯仍未变绿。

一小阿哥笑:“走啊,中国式过马路”。两边的人群跟进。

人们对规则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若安全无忧,忍不了 “白白浪费一分钟”,多数人会接受小阿哥的“算法”。

常见城市因修地铁、修电缆、安装管道和拔树栽树等等,道路被N次挖开。

使得车辆行驶受阻,公交蜗牛爬行,行人苦不堪言。

难道没有一种城市规划的“算法”吗?

答案是,有的吧,但“算法”要符合实际情况。

对忍受无休止的不方便,是为了换来今后的方便,提升就业率等等的理由人们也只能呵呵呵了。

由 “算法”想到的

“算法” 思想其实很草根。

人走四方,直观天下,千里万里共婵娟。

最后还是甜是家乡水,月是故乡明。

“算法”层峦叠嶂,静水深流,九曲回环,迭代到智能。

大江大河的源头,是1和0

由 “算法”想到的

那些不年不节敲锣打鼓的秧歌队在闹市发小广告。

一过路人说:“老板没文化咋地,用民国影视剧里捡来的的烂招。”

其实老板把街边买菜的、坐轮椅的、遛狗的、打麻将的、成天无所事事的囊括,计算成他潜在的营业额。

而这些人们吃这套,热闹,娱乐。两下心喜,各有福利。

人工智能穿越科幻鬼蜮,放下身架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算法”能为人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由 “算法”想到的

大幕徐徐拉开,人与人工智能的握手言欢或博弈的戏码正在上演。如火如荼。

本文参考:宣明栋《关于外行如何聊计算机“算法”的清单》、陈赛《算法时代的写作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