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強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區發表論文|在浙師,你也能

提問!作為一名本科一年級學生,

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區TOP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是一種什麼體驗?

但!咱們學校數理信息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171班的夏建超

可十分有發言權!

今年8月,還是大一新生夏建超在賈豔敏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區TOP《Ceramics International》(大類SCI二區TOP,IF=3.057)發表學術論文。


太強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區發表論文|在浙師,你也能


該研究結果發現了鐵雜質對稀土摻雜發光陶瓷材料熒光及磁性能的影響規律,可為稀土發光陶瓷的實際生產提供重要的科學參考。

被各種神奇的材料所吸引

剛入大學的夏建超和許多大一學生一樣,對未來的方向感到迷茫。直到聽了賈豔敏的講座,他的科研路開始明晰,“賈老師的講座讓我意識到材料專業要多做科研才會有更好的出路,我想要考研,想要像學姐一樣厲害。我深深地被各種神奇的材料所吸引。”

太強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區發表論文|在浙師,你也能

講座結束後,夏建超毛遂自薦,靠著一股子對科研的熱情,他如願以償地進了賈豔敏的壓電功能材料物理實驗室,開始他的科研路。


做實驗就像搬磚,做好數據整理就不覺得難

凌晨一點的28幢教學樓,數理信息學院凝聚態物理實驗室裡燈火通明,夏建超正把自己剛調好的模具放入真空乾燥箱。剛進實驗室時,夏建超對實驗機理、儀器操作似懂非懂,但對什麼都極感興趣,在同實驗室的學長學姐幫助下,他著手研究 鐵雜質對稀土摻雜發光陶瓷材料熒光及磁性能的影響。

但做實驗遠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往往一待就是一個通宵,週末更是整天整夜地泡在實驗室,記號筆、記錄本和標籤從不離身。處理繁瑣的數據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夏建超把在實驗室的一年概括為“搬磚”二字,“並不覺得做實驗枯燥、機械,這個過程就應該和搬磚一樣,夯實好數據整理這塊基礎,一塊一塊來,說難也就不難了。”

太強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區發表論文|在浙師,你也能

“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便會聯繫賈老師。他不會直接提供答案,而是給出指導性方向讓我們自己摸索,尋找答案。”很多時候就算得到了實驗結果,但夏建超對於複雜的實驗原理仍不太清楚,賈老師就會提供相關的文獻,“如果還是理解不到位,賈老師就會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將原理娓娓道來。”


嚴師出高徒,指導夏建超的賈老師是:

賈豔敏

數理信息學院的“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作為課題組的指導老師,他是當時學校最年輕的教授之一,他先後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0.067)、Advanced Materials (IF=21.950)、Nano Energy(IF=13.120)等發表SCI文章60餘篇。致力於鐵電壓電材料物理及應用的賈豔敏教授,除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注重人才培養,他指導的本科生錢偉琪、毛武劍、徐欣業、薛阿喜、洪元婷、夏建超、林鶴、 王朗等多位同學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指導本科生主持省新苗項目6項,國家大學生創新項目2項。

腳踏實地,

認真做科研的男生真帥!

素材來源 | 數理信息與工程學院

記者 | 龔佳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