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她持一顆工匠之心,盡心打磨教學

每一處細節

她賦予演說以活力,與學生一起體味表達的魅力

師範技能指導到課程教學,她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在課堂上,她是學識淵博的教書匠

在生活中,她是和藹可親的“大姐姐”

她就是我校人文學院的黃沚青老師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全國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黃沚青從來自全國105所高校129名參賽教師中脫穎而出,取得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的成績。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比賽結束後,小編在後臺也收到不少對黃老師的表白留言——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從去年5月的院賽到10月的省賽,再到今年8月的國賽,備賽歷時一年多。9月7日,在第34個教師節表彰會上,“在接近一年的備賽中,學校、學院和學校相關部門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全力的保障,各位老師傾囊相授,促使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黃沚青作為教師代表發言,“

在師大,我們在鍛鍊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穫,努力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1.傳承“工匠之心”,比賽是為了更好的課堂

“泡”在人文學院五樓的出土文獻研究中心,翻看最新的文獻資料是黃沚青備賽期間的日常,有時一“泡”便不小心“泡”到了天黑。寒來暑往,這般參悟,只為講透問題,便於學生理解。

對於黃沚青來說,相較於參加競賽,自己的教學本職工作才是更重要的。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在查閱資料時,她會參考很多學術前沿文章,留意一些具有延展性的問題,將所得運用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反哺到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探討學術問題。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比賽也要跟平時上課一樣,心裡得有學生。”黃沚青笑著說,“如果沒有情感上的交流互動,就像在背稿子,是一個人唱獨角戲。”課後,黃沚青也會和學生們討論自己比賽的教學案例,請他們提出意見,再結合著進行修改。

在她的課堂上,一個字翻來覆去徵用好幾個典故、引用各種材料加以講解,每節課都像是在“解密”。不少學生說,

聽黃老師的古代漢語課是“一種享受”。“每週四的課,都會佔一個前排的位子。” 人文學院歷史學專業的張蘭心說。

黃沚青一直希望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從與學生最接近的事項出發,她要求學生從古文獻查找字源、詞意,為自己的名字“解碼”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同學們是師範生,今後大部分可能會從事教育工作。我希望能讓大家在課堂上感受到我的熱情,並把這份熱情傳承下去。”黃沚青所說的“熱情”,張蘭心在其佈置的作業——抄寫《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中微妙地捕捉到了。

“那些變化的字形、神奇的字源,抄著抄著就抄出感情來了。”張蘭心打趣說。

黃沚青覺得,教書育人也需要一種“工匠精神”,像工匠打磨藝術作品一樣,誠心實意地落實到教學與科研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處細節。

2.打磨師範技能,賦予言說以感染力

黃沚青是人文學院師範技能教研室的一員,她並非師範生出身卻深諳教學是一種言語表達的藝術。

學生時代的黃沚青愛好演講、朗誦,她的師範技能是入職學校四年來,由模仿、學習、改造前輩教師的授課風格而來。曾經整整一學期,她跟著陳年福教授聽課、做筆記。“人文學院很多老師的課都非常精彩,風格迥異,課堂極具感染力。”她說。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黃沚青帶領人文學院卓越班的學生去金華一中聽課。

在短學期師範生口語課上,中本163班的陳仕玥與同學朗誦自創詩歌《有這樣一個地方》作為課程考核。“黃老師沒有讓我們挨個考核,而是五六人結成小組,還能自由選擇喜歡的朗誦篇目。”陳仕玥說,“課堂氣氛不大像考試,更像一場詩歌朗誦會。”

中本154班的馮絲源也是黃沚青指導的學生,在省第五屆大學生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上,她獲得了一等獎。每週五下午,她和另兩位參賽選手都會聚在一起,由黃沚青抽查背誦篇目。

背誦時的神態、語音、語調,幾乎每一個細節,黃沚青都逐一指導改進。“前段時間,黃老師自己備賽很辛苦,但連比賽服裝這樣的事兒,最後也還是和黃老師一起敲定的。”馮絲源說。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黃沚青與畢業學生合影。

黃沚青坦言,樂見學生在比賽中有比老師更好的表現。“指導師範技能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她覺得,學生就像一面鏡子,他們模擬上課時遇到的教學問題,老師也可能存在。

3.真誠走心,做親密的領路人

學生林雅說:“黃老師看上去是一個大姐姐,但她像長輩一樣理性、睿智。”與她有同感的還有中本147班和148班的同學。打開中本147班的QQ群,黃沚青的一張旅行照設定為群頭像。不過,作為班主任,她更喜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生往往不願公開表達個人化的感受,而一對一聊天,他們更‘走心’。”黃沚青說。

班上有理科生想轉去數學專業,還有學生轉專業失敗後很沮喪。黃沚青就私下約他們出來,給他們講自己的故事。“我大一時曾想去學經濟學,聽了幾堂課後,才發現它和我想象的不一樣。”黃沚青說,“我鼓勵學生去各專業聽課感受,只有深入瞭解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黃老師就像我的‘軍師’。” 中本148班的陳霞,大三時從行知學院轉到人文學院,現已保研至華東師範大學。剛轉來時,黃沚青陪她制定選課方案。保研申請前,陳霞晚上10點多還接到黃沚青的回電。“她幫我分析各個專業的利弊,提醒我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開班會、路上偶遇、參加活動、課後……聊著聊著,黃沚青就成了學生口中“親切的大姐姐”。2016年,黃沚青的兒子出生後,兩個班的學生都來家裡探望。

“勵學踐行師路長,立心崇仁逐遠方……”2016年的冬至日,在校第七屆學風特優班現場評審會上,黃沚青獨唱一句,身後中本148班的學生們就朗誦一句。這首詩由學生創作,以黃沚青兒子的名字“知言”命名。

“‘知言’出自《孟子》,是明辨是非曲直的意思。”黃沚青說。而在學生們心裡,它的內涵得到了延伸。班長梁依妮說:“‘知言’不僅有‘知曉漢語言’的意思,還包含了我們對小知言的愛。”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這些節目都是學生自主策劃的,他們在各方面都太有才了。”黃沚青說。最終,中本148班獲得了校第七屆學風特優班金獎。“今年冬至,足夠我們回味一輩子。”在中本148班的班級公眾號上,學生們這樣寫道。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黃沚青將其作為教書育人的座右銘,“老師對專業、教學的熱情,學生是可以從言談舉止中感知到的。”

上課如解密,聽課是享受!獲全國一等獎,還是貼心的大姐姐

談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黃沚青引用《禮記》中所言:“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記者 | 郭爽 馬樂瑤 孔曉睿

圖片 | 由本人及學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